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丹麥撲殺養殖場1700萬隻水貂行動喊卡,最大理由不是生命權而是人類經濟

丹麥撲殺養殖場1700萬隻水貂行動喊卡,最大理由不是生命權而是人類經濟
Photo Credit: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丹麥因發現武漢肺炎病毒在水貂身上出現變異,原決定撲殺境內養殖場全部1700萬隻水貂,但由於反對者認為會影響皮草經濟,加上病毒株變異的研究目前沒有充分證據,又決定暫緩。

丹麥日前因為發現水貂身上的COVID-19(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簡稱武漢肺炎)病毒出現變異且可能傳染給人類,決定撲殺境內全數養殖場約1700萬隻水貂。然而此舉引起反彈,丹麥政府目前決定暫停此計劃。

《衛報》於台灣/香港時間今(10)日報導,丹麥總理佛瑞德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上周三表示將撲殺境內全部的養殖場水貂,遭丹麥最大反對黨的丹麥自由黨黨魁埃勒曼顏森(Jakob Ellemann-Jensen)質疑,大規模撲殺養殖場水貂以防疫是否有科學基礎,「同時,這也剝奪了許多人的生計,且沒有合法基礎可以這樣做」。

丹麥是全球最大水貂皮草出口國,《美聯社》指出,丹麥的哥本哈根皮草合作社(Danish fur)由1500個養殖業者組成,這個組織佔全球貂皮產量的40%,大多出口到中國和香港。若撲殺全部的養殖水貂,總損失將高達50億丹麥克朗(約新台幣226億元/61.3億港幣)。

《衛報》指出,另一個反對重點在於丹麥的公衛機構「國家血清研究所」(Statens Serum Institut)已經逾1個月無法找到病毒株變異的證據,丹麥國內和其他國際專家相當懷疑所謂「病毒變異」是否確實危險到必須撲殺1700萬隻水貂。由於種種質疑聲浪,丹麥政府已暫緩撲殺計劃。

AP_20315352930424
Photo Credit:AP / 達志影像
丹麥衛生當局將撲殺的水貂統一掩埋。攝於2020年11月9日。

撲殺水貂以防疫,是否有科學基礎?其實有

丹麥的鄰居瑞典也有10座養殖場的水貂感染武漢肺炎,瑞典沒有計劃進行撲殺,但原因也不是基於對生命權的尊重。瑞典動保組織Djurens Rätt的執行長安德森(Benny Andersson)解釋,現在正是皮草產業旺季,「已經有很多動物,不只養殖場的,都被殺死了。」

安德森亦認為,基於防疫需求,撲殺水貂是最安全的選擇,倘若病毒在水貂身上變異後再回傳給人類,很可能影響日後疫苗帶來的免疫效力。他也指出,「被感染的動物無法得到妥善治療,是另一個水貂福利問題」。

AP_20311581758967
Photo Credit:AP / 達志影像
遭撲殺的水貂,攝於2020年11月6日。在正常取皮流程下,水貂死亡後會剁去四肢才開始剝皮。

美國獸醫醫學協會指出,猶他州至少有8000隻水貂死於武漢肺炎,威斯康辛州也有約3400隻水貂因此病死;和人類一樣,武漢肺炎對年紀較大的水貂也更有殺傷力。美國非政府組織「人道社會獸醫醫學協會」(Humane Society Veterinary Medical Association)聲明認為,水貂身上的武漢肺炎病毒變異迅速,加上沒有撲殺行動,對於人類公共衛生以及水貂生命福利都會帶來風險。

《衛報》採訪國際人道協會政策顧問斯瓦貝(Joanna Swabe),她指出,如果養殖場水貂被感染,患上呼吸系統疾病且未被撲殺,也將受到痛苦。她補充,對於人類,「目前為止,感染只發生在水貂身上而不是食用動物身上,是很幸運的事」,如果下一場大流行病是發生在豬或雞,且可以人畜互相傳染,撲殺行動將會遇到更大困難。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核稿編輯:黃筱歡


“COVID-19”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