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提耶-布列松》:歷時整整十二天十二夜,他見證了國民黨政權在中國瓦解

《卡提耶-布列松》:歷時整整十二天十二夜,他見證了國民黨政權在中國瓦解
Photo Credit: 北美館提供,(c) Fondation Henri Cartier-Bresson / Magnum Photo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身為一個外國人,身處一個未知的城市,並正好處在眾人皆知、即將到來的歷史性革命前夕。處於如此亢奮的時刻,人們很容易被集體的瘋狂情緒席捲。這時候最重要的是不僅要身在現場,還要知道什麼時候該離去。你必須藏好底片,也得藏好自己。

文:皮耶・阿索利納(Pierre Assouline)

卡提耶—布列松在緬甸住了三個月,儘管當時情勢危險,他仍然自由旅行;他參觀僧侶的社區,還參加了焰火表演等。他在緬甸中部曼德勒附近的寶塔拍攝時,接到《生活》雜誌言簡意賅的電報:「國民黨時日不多了。可否去中國?」

這條消息措辭模糊,卻引起他的好奇心,於是他趕回仰光,搭上最早的航班飛往仍在國民黨統治下的北平。當時中國內戰已持續三年,毛澤東指揮的軍隊正連連獲勝、步步推進,並拿下了東北地區。美國人正把注意力放在歐洲,漸漸拋棄了犯下一連串戰略錯誤的蔣介石。蔣介石軍事上的失敗在所難免,所有的徵召都表明其政權正處於覆滅的倒數計時階段。

一九四八年底,卡提耶—布列松一切就緒,等待一個舊世界的結束和一個新世界的到來。歷時整整十二天十二夜,他見證了國民黨政權在中國瓦解,中國共產黨的勝利轉眼到來。

身為一個外國人,身處一個未知的城市,並正好處在眾人皆知、即將到來的歷史性革命前夕。處於如此亢奮的時刻,人們很容易被集體的瘋狂情緒席捲。這時候最重要的是不僅要身在現場,還要知道什麼時候該離去。你必須藏好底片,也得藏好自己。在一個謠言和反謠言不斷輪替的時刻,每一則謠言都足以讓人恐慌。待在北平,殘酷的政權交替後果未明,意味著風險教人難以承受。在如此激烈的戰爭氛圍中,誰會真的願意留下來看國民黨將軍究竟會不會和平交出皇城?

任何熟人都可能成為情報來源。然而只要是住在中國的外國人,無論是記者還是早就融入社會的流亡人士,能提供救命情報的,就是無價珍寶。當局勢的緊張程度可以蒙蔽你的判斷,一個微小的細節或者最後一分鐘的直覺,都可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除了《生活》雜誌的伯克(Jim Burke)、《紐約時報》的萊昂(Jean Lyons)、《時代周刊》的多伊爾(Bob Ford Doyle)和黑星通訊社(Black Star Agency)的塔塔(Sam Tata),卡提耶—布列松還特別與一些法國記者保持友好關係,如法新社(L’Agence France-Presse)駐上海的記者馬居斯(Jacques Marcuse)。

在同行的圈子外,卡提耶—布列松還有其他朋友,包括著名的語義學理論家亨利.魏智(Henri Vetch),他在北平經營書店;莫內斯捷(Alphonse Monestier),曾經擔任記者,他有一套中國名人的舊照片;還有法國大使館駐北平的武官吉耶馬爾(Jacques Guillermaz),他後來救了卡提耶—布列松一命—警告他千萬不要登上英國護衛艦紫水晶號(Amethyst),那時《生活》雜誌叫他上船拍攝解放軍橫渡揚子江的照片,紫水晶號後來被解放軍擊沉了。

一九四九年一月三十一日,就在解放軍進入北平之前,卡提耶—布列松成功搭上最後一班飛往上海的飛機,當時解放軍正包圍機場。從那時起,他試圖進入解放軍控制的青島和山東地區。地上積著厚厚的雪,他只能徒步前進,把行李堆上手推車,踏上西方傳教士走過的路線。他當時心裡想著,如果前人能夠征服大雪天,那麼我也能。幸運的是,他碰到了一名記者和一名商人,順利搭上他們的吉普車。人總是要付出許多,才能換得些許報酬。他蟄居在一個村子裡好幾個星期,士兵卻不准他拍照,即使他一手拿著白旗,一手舉著他的法國護照走向那些士兵。「不准拍照!」就是他得到的命令。

卡提耶—布列松回到上海後再次離開,和一群佛教徒到杭州的寺廟進香,但《生活》雜誌又雇用他報導中國內戰。所以,他登上最後一班往南京的火車,那裡是國民黨的總部,他要去見證國民黨軍隊最後的大潰退,當時國民黨的領袖已經逃往台灣了。他在那裡等待解放軍橫渡揚子江,這支軍隊仍然處在如史詩般長征勝利的榮耀光環中。

他在南京待了四個月,期間不斷記錄著日常生活的細節,一秒也沒讓他的兩台徠卡離開手邊。當他再次回到上海,物價已經由於幣值狂飆而變得奇高無比。不過很幸運地,他和拉娜找到朋友解決了住宿問題,只需負擔食宿費用。於此同時,歐洲人大舉撤退的日子隨即來到。

卡提耶—布列松必須離開,但如同離開房間前要先關燈一樣,他在最後一刻回到了外國人的居住地,其中一些地方他們甚至住了幾十年。在那個九月的星期天早晨,英國鄉村俱樂部(e British Country Club)從未顯得如此凋零荒涼,一名英國年輕人很不合時宜地在那裡看書,他看見卡提耶—布列松就合上書走過來,平靜地對驚訝而有點愣住的攝影師說:「英國人不怕孤獨。」

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四日,毛澤東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前一周,卡提耶—布列松和妻子登上高頓將軍號(S.S. General Gordon)輪船前往香港,這是當時唯一一艘獲准通過海上封鎖線的輪船,主要任務是把美國國務院的工作人員以及美國公民運送回國,但船上的空位也提供給其他國家的難民。上船前,卡提耶—布列松必須沖印出他所有的照片並送交審查,很多照片都將成為舊中國最後的影像,所幸這些照片都通過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