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川普被拜登超車不是因為作票,而是搖擺州內難以想像的城鄉差距

川普被拜登超車不是因為作票,而是搖擺州內難以想像的城鄉差距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美國一個州內就存在很大的城鄉差距。其差距並非「台灣一個縣市內部的差距」,更像是「一個台灣內部的城鄉差距」,比起大安區跟萬華區的差距,更接近台北市跟苗栗縣、高雄市跟台中縣的差距。

近日,拜登(Joe Biden)與賀錦麗(Kamala Harris)代表民主黨陣營贏得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基於語言差異,台灣對美國的資訊相對不清楚,現代社群媒體又使得資訊在同溫層內部封閉,使得台灣人對美國大選有許多錯誤資訊。

在缺乏證據的情況下,搖擺州選情之所以會從川普領先到被拜登超車,主要並非外界所臆測的作票,更多是郵寄選票跟都市選票較晚開票所致,郵寄選票的部分很多外媒選舉前就已經開始討論了,選舉人團制度也是每逢美國大選媒體就重提一次,本文將不再贅述,會把重點放在搖擺州內的城鄉差距之上。

地狹人稠的台灣有其地理特殊性,我們要理解美國的地理狀態會需要轉換思維,美國的英文之所以是「The United State」,是因為美國是有許多州政府所組成,也因此在一個州內就存在很大的城鄉差距。其差距並非「台灣一個縣市內部的差距」,更像是「一個台灣內部的城鄉差距」,比起大安區跟萬華區的差距,更接近台北市跟苗栗縣、高雄市跟台東縣的差距。

多年來,搖擺州的大城市經常是民主黨的票倉,即使是川普這次拿下的北卡羅萊納州,首府夏洛特仍然傾向於民主黨。這是因為,搖擺州內部的政黨傾向就有很大的城鄉差距影響,雖說台灣一個縣市內部也有政黨傾向差異,但很可能比不上搖擺州內的那種差異,好比2018年台北市長選舉,丁守中不可能光憑大幅領先大安區、文山區跟些微領先的松山區就翻盤。

RTX880OY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更不要說,密爾瓦基之於威斯康辛州、費城之於賓夕凡尼亞州、底特律之於密西根或亞特蘭大之於喬治亞州,都是擁有眾多人口、足以影響該州大選結果的大城市。川普當時宣布當選的做法,就很像在台灣總統大選時,擁有眾多人口的六都地區還沒開票完,僅因為竹苗、花東、金馬開票領先,國民黨籍候選人就直接宣布當選一樣。

那麼,為何搖擺州大城市會偏向支持民主黨呢?比如說,這次拜登超車的威斯康辛州,第二大城麥迪遜跟首府密爾瓦基都是威斯康辛大學主校區跟分校的所在地。在美國,比起站在保守派立場的共和黨,由於知識菁英階層更可能支持種族、性別平權,認同多元文化主義,在墮胎權、婚姻平權、移民保障等議題上,站在相對進步的立場,也因此傾向站在自由派的民主黨(當然也有一些左翼、無政府主義知識分子)。

而美國的大學自治也與台灣非常不同,台灣的大學自治以教授、學生、行政人員組成,並且權力集中於教授身上,宛如「教授治校」。台灣的大學跟社區之間的聯繫遠遠比不上美國許多大學,只有少數學生或學者參與社區營造,何況台灣因應產業發展,許多大學更加重視理工科系,學生也主要集中在理工科系,較為缺乏文史哲社會相關知識的培養,也不見得能把來自知識菁英階層的思想體系傳播給鄰近社區。

但美國的大學自治則經常是由教授、學生、行政人員與「社區」共同組成,對鄰近社區的影響更加深遠,許多大學活動會開放給鄰近社區居民參與,包含跟少數族裔、多元性別文化有關的活動也都是如此,也會發放傳單或教材給附近社區居民認識這些社會議題,不是在學院社群(跨校或校內)內部閉門造車。這對整個城市政黨傾向的影響,不是透過單純的政治宣傳,而是經年累月形塑而成的結果。

RTX87Z7W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反過來說,那些在全球化下經濟深受衝擊,穩定、可接受的就業機會減少,並且沒有高密度知識菁英定居或耕耘的周邊城鄉,就比較可能會選擇支持共和黨,特別是川普給了他們許多經濟政策承諾,使得他們可以燃起一線希望(川普有沒有能力、做不做得到是另外一回事,至少他賣了「美國夢」給許多美國人民,韓國瑜也曾經是許多小型自營業者們「經濟起飛」的寄託)。

也不得不提及,在這次大選中,既然連長期被視為「紅州」(傾向共和黨的州)的亞利桑那州都已經翻盤,那麼在近二十年來,鐵鏽帶三州(賓夕凡尼亞、密西根、威斯康辛)只有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以些微差距傾向共和黨,這次轉回支持民主黨,並不會是什麼意料之外的事情。當然,如果民主黨政府上任後,並沒有給這些州民執政改革層面的正向感受,下次美國總統大選仍然也有可能轉為支持共和黨,這在民主國家是很正常、健康的事情。

最後,筆者想提醒一件事情,即使個人能理解許多台灣人對共和黨反中政策的支持,但台灣有許多我們所珍視的價值,比如集體防疫成功、全民健保制度,多數台灣民眾相信氣候變遷、全球暖化危機是真實的,甚至根本不會考慮開放槍枝,這些看在美國共和黨人眼中,都還可能會以「共產主義」稱之。

如果紐西蘭總理阿爾登(Jacinda Ardern)可以在拜登勝選時,公開表示自己與美國民主黨政府共享氣候變遷、全球大流行的應對政策,為何台灣政府與人民不能這麼做,讓台美友誼延續下去呢?這是非常值得思考的事情。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


“2020美國大選”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