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政客都在說故事》:「川普故事」如何針對選民問題建立情感連結?

《當政客都在說故事》:「川普故事」如何針對選民問題建立情感連結?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川普所引發的每一場衝突、所挑起的每一次爭議、所克服的每一道障礙,都是進一步宣傳自己角色的方式。在這方面,引發衝突是敘事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畢竟,一個被動的主角,只是單純體驗和回應世界,並不能構成吸引人的戲劇。而川普絕非被動的角色。

文:菲利普・塞吉安特(Philip Seargeant)

「川普」這部電影

讓我們回到政治世界。前文概述戲劇結構的目的,是提供一個敘事模型,不僅運作於戲劇和小說之中,也適用於政治說服。《哈姆雷特》設定在充滿政治色彩的環境中,具有政治的言外之意,但卻不是與政治說服明顯相關的作品。因此,這種結構是否呼應政治論述傳達思想和議題的方式,還有待檢驗。我們已經擴展了原型故事的細節,既然本書一開始概述川普的故事,就來看看他的故事是否符合原型結構吧。在過去的幾年中,川普的敘事已成為日常生活文化的一部分,是否容易找到與《哈姆雷特》結構要素明顯的相似之處?如果可以的話,川普是如何針對選民問題建立情感連結的?

如果你想用兩句話來說明川普自命不凡的故事,可能比不上他在二○一八年五月NRA的集會上對聽眾的宣示。他警告說:「你們正當防衛的公民權利正受到圍剿」、「但只要我是你們的總統,這些權利【註】永遠會得到保障」。無論從語法或邏輯來講,這都是荒謬的宣言。畢竟,當時他坐上總統大位已經將近一年半,因此,兩句話相互矛盾:「正當防衛的公民權利正受到圍剿/我當總統時這權利不會受到圍剿(但川普目前就是總統)。」然而,此一宣示也說明了簡單而單一的故事,正是川普吸引特定選民的核心。這個故事清楚地圍繞在「戰勝惡魔」的原型架構。從政治局外人對抗菁英政治階級的敘事背景來看,這兩句話莫名地實現了一種詭異的連貫性。

他的敘事特徵不僅於此,再以他參與二○一六年總統大選的故事為例。有關川普政治生涯的故事,顯然有無數可以探討的方式,而選擇的敘述將取決於你對川普政治的態度及其影響力、敘事目的及所採取的敘事形式。本章旨在研究他的競選訴求,如何環繞在一個特定的故事上,以及他如何透過宣言、行動和與新聞界的互動來「操弄敘事」。最重要的是,這是他為自己打造的故事,而不是別人試圖講述的故事。大多數著重在川普與媒體的互動、以及媒體如何報導這種互動。

「川普故事」中的主角當然就是川普本人。他從架上取出一個非常標準的原型來代表自己的政治角色,亦即體制外的政治素人,使他得以在競爭激烈的初選名單中異軍突起,獨樹一幟。正如作家馬克・帕克(Mark Pack)所言,選擇「偽局外人」的角色也為競選提供了一些實際優勢。如果你實際上沒做過任何事情,而在政治上沒有留下任何歷史記錄,讓你聽起來「有一貫的原則」就容易得多。因為大眾認為,政客就任期間,決策時要承受四面八方的壓力,「很難保持一貫原則」。

透過這樣的形象設定,川普的角色也能夠體現敘事本身的主題。對大多數民粹主義領導人來說,同樣的動力也能發揮作用。把自己定位為職業政客的對立面,進而成為個人主義的英雄,不受任何人約束,因此可以自由表達人民的意志。在川普的例子中,他的所有行為、直言不諱和好鬥的說話風格、對民選官員應遵循的傳統禮節毫不在乎,這一切都反映出他的性格,也代表了他的敘事。他也會利用各種管道協助推廣這種敘事。例如,美國情報機關的一份報告指出,俄羅斯官方媒體報導,一直將川普描述為「深受腐敗的政治體制和錯誤的民主選舉程序迫害的政治素人,只為了阻止他當選總統,因為他希望與莫斯科合作」。

在英國,鮑里斯・強森採取了完全相同的腳本,其中可能只少了通俄門的爭議。強森認為選民厭倦了一般政治人物含蓄、模棱兩可的說話方式,而更喜歡那些有話直說的人,即使偶爾會冒犯某些人。正如他撰寫的溫斯頓・邱吉爾傳記中指出的,「希臘人說,性格決定命運,我認同」。與任何政治人物一樣,他也是依此原則建立政治生涯。

政治人物做為戲劇主角的另一個知名實例是隆納・雷根。華特・費雪(Walter Fisher)將所謂的敘事範例引入傳播理論,提出關於雷根政治形象普遍看法的有趣問題。雷根經常背離事實,言辭前後矛盾,而且常常迴避理性的辯論,怎麼還會被公認為是「偉大的溝通者」呢?這裡似乎有一個明顯的悖論。

費雪認為,有三個因素可以解釋這個謎團。首先,雷根利用了經典的美國夢神話。其次,他為自己塑造一個符合這個故事的角色。正如費雪所說,選民對角色的感覺,是推銷敘事非常重要的關鍵。如果你認為某人值得信賴或站在你這邊,就會忽略一些零星的事實錯誤或誤判。最後,雷根將觀眾帶入故事當中,將他們定位為美國夢故事中的英雄。正如費雪所言,「雷根認為美國人民本質上是英雄」,只要忠於美國英雄這個理念,國家就可以創造自己的命運,這個觀念造就出「浪漫詩意的聽眾,而不是好爭辯的批判者」。選民在政治人物身上,看到自己的價值觀和關注的事被認可,會把這個人視為自我的延伸,是他們個人觀點和信念的公眾代表。

因此,在政治故事中,主角總受到威脅,而社區也需要鬥士為族群服務。在川普故事中受到威脅的社群,包含那些生活水準變差或失業的藍領階級、以及那些認為自身文化和道德價值正受到社會變革威脅的人。在鮑里斯・強森從德蕾莎・梅伊(Theresa May)接任首相的遊說議案中,針對的社群正是在實施脫歐方面覺得梅伊政府處理不力的人。以原型故事比喻,這些村民需要一位英雄挺身而出,保護他們免受威脅家園的怪物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