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豪的童話》導讀:這些大作家們已為我們示範,童話創作其實大有可為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寫的是童話,自然必須恪遵若干童話的規則。但「法豈為我輩而設」?規行矩步豈不讓大作家也落了俗套。他們才是真正的文學立法者,文類的解放者,不斷在拓展和界定既有的疆域與意涵。
我總共選定了三十位作家,從生於十七世紀末的伏爾泰到歿於二十一世紀初的萊姆,橫跨了大約三百年,作品依照出版年分排序。他們最主要的身分有思想家、詩人、劇作家、小說家,只有德國的霍夫曼、英國的麥唐納、丹麥的愛沃德被習稱為童話家,其餘大抵皆屬「玩票」性質。作品長短不一,從瑟伯的未滿千字,到麥唐納的兩萬三千多字不等。
本書作品選譯之初以未有中譯本者為原則,即使在翻譯進行中發現前人已經譯過,為求譯筆統一,順自己的筆調,刻意忽略他譯。首度嘗試文學翻譯,著手時不免生澀,幾則長篇後方覺順手,進入尾聲,則感妙趣橫生。在這過程中深深體會只有翻譯才有可能真正做到細讀(close reading),即使如此,誤讀的情況仍然此起彼落。大家手筆畢竟不凡,任何字詞的採用、位格的擺置皆非出於隨性,而旨在營造出特別的故事氛圍與人物效果。誤讀必然導致誤譯,何況有不少作品是轉譯自英語以外的歐洲語言,這是期望方家指正的。
眼尖的讀者會立即發現這部選輯並未納入任何女性作家的作品,這一方面是不得不然,另方面則是有意為之。二十世紀之前,能與這些巨匠相提並論的女性作家並不多見,即或有之,也未必寫過童話。我尚未能從珍.奧斯汀(Jane Austen, 1775-1817)、喬治.艾略特(George Eliot, 1819-1880)、喬治.桑(George Sand, 1804-1876)或是維吉尼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 1882-1941)這種等級的作家身上找到她們的童話作品。此外,童話其實是女性作家頗為擅長的文類,從十七世紀的沙龍女主人到二十世紀的詩人,說是枝繁葉茂,名家輩出,絕不為過,值得以另一部專書來表彰她們的文學風采。
大作家一展身手,不落俗套
童話有如一汪深潭,望之水波不興,實則暗藏魚龍。又可比一片廣袤的森林,有繁花爭奇鬥豔,偶爾迎面而來幾株奇葩,仰頭凝望,卻見古木參天。寫的是童話,自然必須恪遵若干童話的規則。但「法豈為我輩而設」?規行矩步豈不讓大作家也落了俗套。他們才是真正的文學立法者,文類的解放者,不斷在拓展和界定既有的疆域與意涵。他們優游其間,且又遊刃有餘。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活躍於沙龍文化盛行的法國,也是童話盛行的時代,他的〈異想王后〉(The Queen Fantasque, 1758)既是童話,但也是對於童話的調侃。
才華洋溢的伏爾泰或許並不同意他的〈白牛〉(The White Bull, 1774)被歸為童話,作品所呈現的博學多才,善用古典文學與聖經典故,都與典型童話所著重的簡樸原則背道而馳,但出人意表的圓滿結局仍滿足了所有讀者的期盼。韋蘭德(Christoph Wieland, 1733-1813)被認為是德國教育小說(Bildungsroman)的開創者,他的〈賢人之石〉(The Philosopher’s Stone, 1789)展現中世紀傳奇文學的餘緒,主角起初熱中黃白之術,從騙局中反璞歸真,獲得啟蒙。
歌德的〈青蛇與麗百合〉(The Fairy Tale of the Greand the Beautiful Lily, 1795)如夢似幻,帶有濃厚的神話色彩。喜歡榮格學說的讀者,應該會見獵心喜。事實上,人智學和華德福教育系統的創始人史泰納(Rudolf Steiner, 1861-1925)就深受歌德的影響,也為文分析了這篇神祕的故事。四位作家分別表現出啟蒙時期的磅礡氣勢,在他們筆下,童話遠非只是鄉野奇譚。
浪漫主義是個意義分歧的概念,表現在童話上自然也就呈現多樣的面貌。蒂克的〈金髮艾克柏〉(Eckbert the Blonde, 1797)仍帶有中世紀的遺跡,簡單的敘述卻蘊含透骨的驚悚。童話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霍夫曼的〈華崙礦山〉(The Mines of Falun, 1819)依舊是一貫的詭異風格,在幽暗中以悲劇收場。兩位德國作家,加上美國小說家霍桑的〈毛羽頂〉(Feathertop, 1846),以及王爾德的〈坎特維爾之鬼〉(The Ghost of Canterville, 1890)分別呈現了哥德式小說的風貌。浪漫主義時期的作家著重情感奔放甚於一切,常有驚世駭俗之舉。
詩人諾伐利思的〈海雅辛與若思華〉(Hyacinth and Roseblossom, 1802)隱含理性與感性的思辨,而普希金的〈漁夫與金魚的故事〉(The Tale of Fisherman and the Fish, 1835)則又回歸到民間文學的傳統,暗諷女皇貪婪的朝政。葉慈的〈無羈之夢〉(Dreams That Have No Moral, 1902)把我們帶到凡人與仙鬼雜處的時空,無異是一則鄉野傳奇。卡爾維諾的〈迷離之宮〉(The Enchanted Palace, 1956)則讓我們回到童話與神話的南歐發源地,永遠不缺活色生香。
「快一點」的成長秘訣:讓NUEIP人事管理實現勞資和諧共舞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點點全球成立於2019年,每天為了解決台灣餐飲店業者因人手不足,又要講求速度與品質的消費體驗問題,在全台馬不停蹄地提供從POS系統、線上點餐、數位支付、物流送餐,到行銷導客的一條龍智慧餐飲服務。
點點全球成立於2019年,短短三年,即創下萬家餐飲門市合作,且獲得眾多知名餐飲品牌的支持。
而在點點全球積極為中小餐飲業和小吃店研發創新解方,並展望更多元跨領域服務與海外布局的同時,背後則有專業的NUEIP團隊提供的nuHRM人資系統,為點點全球打理企業內部的所有人事營運。
擺脫呆板的代管計薪,系統串聯自動試算更接地氣

點點全球的人資主管張珺涵指出,過去外包人事薪資給第三方代管公司的過程中,企業內部文化和經營策略往往無法被充分考量,因此,代管公司難以彈性滿足所有員工的需求。每月3號發薪日前,除了需要準備員工名單、出勤記錄、薪資異動資料和請假紀錄等,企業還要負責催促員工提交假勤資料,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精力,還會增加許多時間成本;若發薪後,發現計薪上的疑慮,與代管公司來回溝通的時間,也會進一步加大企業的負擔、影響企業的運作效率。
nuHRM人資管理系統的薪資功能,完美的解決了以上問題。不僅串聯了所有以往需主動提供給外包公司的資料,自動匯出薪資試算結果,還可以快速匯出符合財政部規範的申報媒體檔,讓月底計薪的工作流程能一條龍完成。張珺涵高興的分享:「現在,平均不到一分鐘就可以算完一個人的薪水,且多虧NUEIP獨特的關卡計薪方式,只需要跟著流程一步一步檢查,員工越多越能顯現此功能帶來的輕鬆高效,遠遠超乎我的預期。」
從制度控管到人情考量,NUEIP助打造和諧勞資關係

點點全球的團隊擁有不怕失敗、勇於創新的精神,如此彈性開放的文化也貫徹在公司制度實行上,張珺涵形容自己是雇主與員工之間的橋樑,企業為了維護內部秩序、確保員工的權益與義務,制定企業規章制度,以有效管理人力資源;然而,在實際執行時,也需要具備一定的靈活程度,才能促進勞資雙方的良好關係,達成雙贏目標。
因此,點點全球選擇了能協助實踐彈性文化的NUEIP nuHRM人資系統,利用系統設置「請假申請時間」與「最低請假時數門檻」便是最好的例子,雖其目的是為了更妥當控管人員,但有時員工發生特殊情況,以致無法符合現有制度時,企業可針對個案通融放行,此時,系統功能也可以彈性各別自行調整設定,並且自動串聯至每月薪資計算。張珺涵說道:「制度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我們不需要一個將制度綁死的系統,而是一個既有控管制度、又有彈性調整空間的、為『人』考量的好系統,NUEIP就是這樣收放自如的系統,它讓我們建立了更互信互賴的勞資關係。」
重複的人事作業都交給舉一反三的智慧系統

近年來,點點全球快速拓展業務,伴隨著員工的增加,NUEIP系統所帶來的工作效率提升成效也越顯著。「NUEIP是我見過使用起來能最簡單無腦的系統!」張珺涵笑著說:「像是將新進員工加入系統時,只需要建立員工帳號、填寫基本資料、啟用帳號,三個步驟即可設置完畢,加上NUEIP的介面非常清楚明瞭,加速了整個建置的順暢度。」企業應用數位轉型工具,旨為節省重複的行政作業,NUEIP在協助企業導入系統時,已先將所有考勤、假期、加班、簽核等相關規則,依照公司人事規章設定完成,因此只需要為新進員工套用規則,即可快速完成新進員工的系統設置工作。
帶著讓餐飲業者「Work Easy」、消費者「Eat Happy」的經營理念,點點全球目前正積極培育強力的研發人才,進攻跨領域的數位技術服務;並借助彈性易操作的NUEIP企業管理平台,迅速解決企業內部的人事工作、提高企業營運效率;同時,亦增進了勞資雙方之間的信賴感,使團隊更有凝聚力,為企業齊心打拼。
本文章內容由「人易科技」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