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pink辱華風波的啟示——論香港政府的國師芝加哥學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Blackpink的泰籍成員Lisa舞藝超群,試想像她離鄉別井,前去追尋夢想的地方不是韓國,而是香港,她會有甚麼遭遇?
韓國人氣女團Blackpink(下簡稱BP)近日捲入辱華風波。事緣中國小粉紅不滿BP成員在節目中化全妝、沒戴手套和防護帽就接觸大熊貓寶寶,展開鋪天蓋地的網絡攻擊,終令製作單位抽起有關片段。但餘波未了,韓國輿論界對於BP在專業人士監督下進行拍攝,仍遭猛烈批評,感到意氣難平。而且韓團被炮轟已非第一次,韓媒遂作反擊。
韓國《中央日報》便翻出中國官媒《人民日報》去年12月的Twitter文章,當中附照片一張,有一個不知是否為飼育員的女人,同樣「沒戴面罩、防護帽、手套」抱著熊貓寶寶笑開懷,擺明質疑小粉紅雙重標準。與此同時,韓國誠信女子大學徐敬德教授亦在IG貼出姚明多年前徒手抱熊貓bb的相片,並要求內地網民先學習如何理解和尊重別國文化。
中國市場龐大,垂涎這塊肥肉的外國商企,怕得罪金主而丟失生意,往往選擇順從其所求。也有一些例子,像迪士尼的《花木蘭》,立心討好中國,但換來兩面不是人的下場。中國人的聲音藉網絡霸凌的方式傳至海外,無法當作聽不見,但一國之崛起總不能單靠錢,單靠惡。財大氣粗,逞一時威風,是會引來反撲,隨時得不償失。
香港有不止於金融中心的戰略價值
是故軟實力才重要,勝在不戰而屈人之兵。若一國之藝術文化能攻陷別國,贏取其國民愛戴,本身的國際地位攀升,便得到強而有力的根據和後盾。華為和TikTok曾經很成功,但同遭滑鐵盧,很大程度是因為中資聲名狼藉,戰狼樹敵過多。相比之下,韓國的成功例子便別具參考價值。三星固然厲害,但韓國文化事業和明星偶像的吸引力更不能小覷。藉韓流捲全球,文化魅力日積月累,將大大提升韓國的國際形象與地位,而且這份尊重,並非像晶片那樣,用錢買得到。
論軟實力,中國是無法拉近和文化大國的差距的。戰狼再威猛,亦只能振奮有自卑感的國民,或作為維穩機制的一部分,讓國民發揮移情作用,宣洩本身對生活的不滿。被扭曲的人往往精神分裂,一面猛服「反美帝」的興奮劑,一面又非常嚮往人家的美好生活和事物。iPhone 12甫推出,即被搶購一空;經濟條件優厚者,更設法移居歐美。「身體最誠實」反映國人深知靠把口無用,只有用錢或腳投票,方可克服政治和文化侏儒症的缺陷。事實上,活在自由開放的國度,文化藝術創造的感染力才得以全面發揮,培養出優秀的品味來。縱使中國的歌影視製作有長足進步,但受制於國家政策的緊箍咒,不能碰的題材太多,無法鑽探普遍人性的可憐和陰暗處,根本不能創造出跨越國界之動人作品——奪得奥斯卡大獎的《上流寄生族》便是最佳例子。再金碧輝煌的大製作,都掩飾不到環繞主旋律而複製出來的蒼白和空洞。
香港本身有自由的土壤,如善加利用,正好在中國與全球對手周旋的過程中,作出多重貢獻,補其不足,而非過度倚賴資金停泊港的單一融資功能。作為開發軟實力的試驗場,同時會帶動香港的實體經濟作多元發展,有助緩和官方與民間社會的矛盾,並在中美角力的旋渦中重新找到均衡點——香港民不聊生的問題正不斷加速,而中方只視之為國家安全受威脅,當中的落差和變數,會把香港以至世界局勢推向何方,絕不能輕視。
香港對中國的戰略價值,從來都在於「能中國所不能」。從鐵幕下通向世界的窗口,到近年由中國做大莊家的金融賭場,香港扮演的角色,對中國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正因為其獨特性,中共容許港人擁有一國兩制下的各種保障。但這些保障因全面管治權的實施而急速分崩離析。林鄭政府並無從反修例抗爭中吸取教訓,一心把香港人管到貼貼服服,再靠中央全力支持,推動大灣區建設和港深合作,便以為解決到深層次問題。中港兩地官員三番四次重複這種論調,同時政治打壓變本加厲,層出不窮,正反映管治者無意正視真正的問題,或根本有很大的盲點,實際上不知怎樣做——除了明日大嶼,便是威迫利誘港人北上生活,結果只益了一小撮大發展商和建造商,讓其吸乾政府儲備,續加大貧富懸殊而乏力紓民困,埋下大亂局的種子。
無法栽培出Lisa的深層次原因
廿年前,朴志胤的《成人禮》一鳴驚人,衝出韓國。約十年前,Wonder Girls靠《NOBODY》把K Pop推上高峰。今天BP可以登上國際舞台,和Lady Gaga、Selena Gomez處於同一高度,曾經風靡亞洲的香港演藝界在這二十年裡卻由盛而衰。我們不是沒有可造之才,但欠缺良好的文化產業政策、配套和發展土壤。筆者在《從任由港漫自生自滅說起》一文中便分析過:「香港需要的是一種立足本土的文化視野,以及一套具公信力、由下而上、能在政府、商界、民間社會三者間取得意見平衡的政策制定及執行機制,以促進香港經濟及文化的多元性為本,推動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

偏偏過去多年,王于漸、雷鼎鳴等芝加哥學派學者,在各個媒體和大小場合,持續不斷向政府高層、知識界和市民灌輸一套所謂「大市場、小政府」的論述:只要政府不干預,讓市場力量發揮作用,產業自會升級、轉型,跟不上時代者會遭淘汰。主流社會都迷信這種弱肉強食的所謂市場力量(例子莫過於04年前後,泛民全力支持領匯上市,把公共資產市場化),文化藝術(產業)難望短期有成,效益亦遠遠不及樓股炒/賣,難免被邊緣化,被市場調節機制調到無影。有心人只能單打獨鬥,在困境中自生自滅。
Tags:
飛宏科技打進全球低軌衛星市場,以高性能電源技術布局新時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飛宏科技投入應用於低軌衛星的電源技術多年,並與業界大廠有密切的合作與技術交流,早已為此趨勢做好了準備,可與市場需求快速同步,成為台灣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的隱形冠軍。
低軌衛星市場正開創令人振奮的新時代,不僅提供更低延遲、更高效率的通信服務,且小型化的設備,大幅降低安裝與製作的成本,因此成為眾多應用領域的首選。而在終端應用中,電源供應的高效能、長壽命、對抗惡劣環境等產品技術更是不可或缺。飛宏科技投入應用於低軌衛星的電源技術多年,並與業界大廠有密切的合作與技術交流,早已為此趨勢做好了準備,可與市場需求快速同步,成為台灣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的隱形冠軍。
低軌衛星應用廣泛,解決了過去因地形限制而無法架設基地台,導致收訊不良等難題。現在無論在山區、海上、偏鄉,甚至是飛機上,都能隨時隨地接收到衛星網路訊號,補足行動網路的不足。隨疫情結束,全球陸續解封,2022年後低軌衛星通訊市場需求逐步升溫,更在俄烏戰爭中成為通訊需求的關鍵角色,也使低軌衛星應用瞬間受到全球的注目。
此外,Starlink、Oneweb等新興低軌衛星通訊營運商積極推動商業應用相關服務,UCS聯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提到,全球2022年總共發射約5500顆衛星,其中低軌通訊衛星更佔八成以上。資策會MIC預估,低軌衛星數量將從2023年7,500顆,成長至2030年17,350顆。可見低軌衛星已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
飛宏科技在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終端接收裝置的電源供應技術表現優異,可供應數據機、路由器、衛星設備之間的所需電力並成為媒介串聯彼此間資料輸。全球最大的低軌衛星通訊營運商、美國全球寬頻衛星網路服務供應商等指標大廠,亦與飛宏科技維持穩定供應合作關係,針對企業、政府與個人用戶提供低軌衛星網路與服務,且飛宏科技的相關產品皆已通過多國安規認證及客戶端嚴峻系統測試規範,將於2024年逐步放量,與全球低軌衛星廠商一同攜手實現高效、低延遲的通訊願景。
飛宏科技期待透過安全、高效的電源技術,推動全球低軌衛星市場持續發展和演進,為未來的科技和太空應用敞開嶄新的大門,滿足世界各地的使用者需求!
本文章內容由「飛宏科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