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退基金績效為何不如台股大盤?這背後其實是「資產配置」的差異

勞退基金績效為何不如台股大盤?這背後其實是「資產配置」的差異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講到政府的勞退基金,許多人會覺得「績效連大盤都不如,真的是很差」,但其實深究數據資料,勞退基金台股的收益率其實接近14%,整體年化報酬率只有3.09%的關鍵,其實是因為勞退基金的台股比例,只有差不多43%。

一般大眾最困擾的財務問題中,是否擁有足夠的退休金始終名列前茅。但如果你問廣大的勞工朋友有沒有執行勞工新制退休金的自提,可能大部分人的答案會是沒有。如果再進一步地詢問為什麼不提撥勞退自提?往往聽到的答案會有下列幾種,一個是擔心政府會不會倒了之後拿不回來,另一個答案很可能就是「勞動基金」的報酬率太低。

不過對於第一個回答,必須要強調每位勞工所擁有的勞退個人專屬帳戶是不會消失的,雇主與你所投入的資金都會完整無缺的進到個人帳戶,外人是無法動用的,關於更多勞退自提的好處以及該如何提領可以參考先前的這篇勞退新制6%的實際提撥計算,不過在此篇中,我們要解答勞工退休基金的績效,為何大眾的印象就是不好。是真的不好還是另有原因,讓我們一探究竟。

勞工退休基金的績效

你知道勞工新制退休金的績效是多少嗎?相關數據可以從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查詢,YP在今年4月份試算的年化報酬率為1.83%,而在近期7月份試算的年化報酬率為3.09%,由於收益率會跟經理人的操盤績效有關係,因此我們取比較好的數字3.09%來看,長期其實並不算差,算是中規中矩的表現。

但是我知道讀者心裡會冒出這些想法:經過這麼多年,績效連個大盤都不如,真的是很差。

1
作者製作提供
勞退基金累積收益率

勞退基金績效為何不好?

接下來我們要來透過一份文件抽絲剝繭,了解勞退基金的葫蘆裝的是什麼藥,根據勞動基金運用局每月提供的報表,在10/5日所公布的8月公布事項文件中,我們試著了解文件裡面究竟提供什麼資訊。

2
作者製作提供
勞退基金的整體績效

果不其然,如果是單看新制勞退基金的部分,不論是今年為止的期間,還是1-5年的平均績效,都是輸給台灣加權指數,怎麼搞的,政府選出來的基金操盤手績效比大盤還不如,為什麼不買整體台灣市場就好了呢?例如購買元大台灣50(0050)或是富邦台50(006208)都明顯的可以打敗勞退基金的收益,對吧?顯然是這樣沒錯。

那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勞工退休基金的組成

不論是個人的投資組合,還是勞工新制退休基金的組合,都會有所謂的資產配置,有些人喜歡承受風險高一點的組合,會採取高股票比例,有些人比較保守,會配置比較多的債券類的資產,那勞工新制退休基金的資產配置是怎麼一回事?

3
作者製作提供
新制勞工退休基金的資產配置

上表就是勞退基金所投資的項目內容,如果你把國內外股票含期貨的部分加起來約為4.41+1.66+14.55+22.57大約為43.19%,換句話說,整個勞退基金的資產配置中,其股票的比例差不多為43%,這個配置就是關鍵所在。

勞退新制基金不是只有投資股票。

如果我們再進一步看國內權益證券的收益率部分:

4
作者製作提供
勞退新制基金自營的投資績效

如果你還有印象的話,今年台灣加權指數截至8月底以前的漲幅為4.95%,同期的0050經過還原股價後漲幅約為8.5%,所以你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勞退新制基金自營的投資績效是比大盤還厲害的,想必跟你的刻板印象完全不符吧,但是為什麼整體的績效卻沒有想像中的好?原來自營的國內權益證券僅僅只有4.41%,再怎麼好的績效如果沒有足夠的比例,自然整體的效果有限。

而除了基金自營權益證券之外,政府也有委託經理人操盤國內的證券以及國外的證券,這兩者也都可以從文件內看到其績效為何,你也可以看到有的經理人可以勝出大盤,有的會輸給大盤,但是我們都知道想要當市場上少數的贏家必須這樣做

5
作者製作提供
6
作者製作提供
勞退基金委外操盤國外證券

勞退自提適合每個人嗎?

經由以上的文件分析,我們了解勞退基金即使有再好的主動操作結果,也難以追上台灣整體市場。

換句話說,如果拿勞退基金的績效比較台灣市場(0050)是不太客觀的,原因在於兩者投資的內容性質不一樣,前者是擁有各式的不同投資工具(股票、債券、另類投資),後者則是單純的股票內容,好比飛機與汽車同樣都是交通工具,我們比較兩者的速度差異沒有太大的意義,真要相比也是拿跑車與房車同類型的比較才有參考價值。以投資組合來說,我們也不會拿AOR(4:6股債比的投資組合)全世界股票市場VT一較高下,真要相比應該也是勞退基金比對40%的股債組合會比較恰當。

勞退基金是所有不分年齡勞工辛苦錢的綜合體,他必須符合法規以及建立在一定的配置之下,一方面勞退基金會需要現金流支出,另一方面也需要顧及資金成長,所以基於這樣的基礎,事實上勞退基金並非以績效成長為主,而是穩定為主績效為輔,然而,這也點出了另一個問題,勞退自提適合每位勞工朋友嗎?

勞退自提無法滿足不同年齡層的勞工期待。

試想年輕的勞工可以承受風險追求資產成長,但是較年長的勞工卻是較為保守等待退休領取退休金,兩者對於勞退基金的期待與想像是不同的,這也說明很難有一種資產配置可以符合所有大眾的需求,但是每個人卻可以找到適合彼此的資產配置。

如果勞退基金並非以績效為主要的目的,那要怎樣評估勞退自提要不要執行呢?

首先,勞工朋友得先自問平常是否有投資?如果沒有投資也能接受資金閉鎖期的問題(因為60歲才能提領),那執行勞退自提會是不錯的選擇。

至於本身就有在投資的勞工朋友,則可以透過年化報酬率的試算來比較。

讓我們看下列這張表,經過勞退自提計算機的綜合計算後,以下為每個年齡層以及不同所得稅級距執行勞退自提的年化報酬率。你可以試著比較你本身投資的績效以及勞退基金所帶來的年化報酬率比較來決定。

7
作者製作提供
勞退基金3.09收益率計算勞退自提新制年化報酬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