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中共出兵韓戰70周年(三):「抗美援朝」讓百姓水深火熱,卻鞏固了共產黨紅色江山

中共出兵韓戰70周年(三):「抗美援朝」讓百姓水深火熱,卻鞏固了共產黨紅色江山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如果從事後大飢荒的影響來看,這場戰爭給中國人帶來的死亡數目可能還超過了對日抗戰。不過站在中國共產黨的角度來看,韓戰不只確保了中共政權的延續,還提升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際地位。

雖然被俘虜的22,000名志願軍戰俘中,有超過半數的14,000人選擇來到台灣成為反共義士,讓中共一度顏面無光,然而在嚴厲的新聞管制下,此事絲毫沒有動搖紅色中國的正當性。反而是中共在這建立政權後的第一場對外戰爭中,居然取得了與世界第一超強美國打成平手的戰績,讓中國人感到1842年《南京條約》簽署以來西方強權加諸在中國人身上的屈辱被徹底取消。

或許許多人認為,中華民國在抗戰勝利後就已經成為世界四強,為何還需要靠「抗美援朝」來提升中國人的民族信心。事實上絕大多數的中國人都知道,如果沒有美國的協助,恐怕中華民國是沒有辦法戰勝日本的,更何況是成為世界四強?幾乎人人都知道,這個四強地位贏得很「虛」。直到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半島上與美軍打了個平手,才讓中國人相信自己的地位跟過去不一樣了。

事實上韓戰爆發後,不是只有蔣中正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想要反攻中國,就連一些在國共內戰末期倒戈中共的所謂「民主人士」,也希望獲得美國幫助建立一個非國非共的新政權。比方中國民主同盟的張東蓀,就於韓戰爆發後和美國還有台灣的情報人員展開接觸,並提供了一份政治協商會議委員名單,指出這些人是未來美國重新建立親美政權時的潛在合作對象。

結果張東蓀還沒等到中共被推翻,自己就先被以「美國特務」的罪名給逮捕了起來。靠著這場在朝鮮半島上和美國打成平手的第一戰,中共讓中國人民相信自己是1911年清朝垮台以來,最有能力維持中國領土完整和主權獨立的政府。任何膽敢挑戰中共政權威信者,也會立即被淹沒在「抗美援朝」帶來的龐大民族主義聲浪之下。

截圖_2020-11-18_上午2_39_38
許劍虹提供
韓戰的共軍如同二戰初期的日軍,靠著讓白種人吃苦頭打出有色人種的尊敬,從而讓周恩來能在萬隆會議上呼風喚雨

成為第三世界的領袖

不只是中國人民,就連許多台灣人,甚至追隨蔣中正來台灣的外省軍民也受到韓戰影響,認為中共讓中華民族翻身了。家人因為抗戰期間與汪精衛政權關係密切,而慘遭中共批鬥的姜興周老先生,在隨孫立人將軍來到台灣後,一度也準備以翻譯官身份派往韓國,將被俘虜的中共戰俘組織起來配合聯合國軍進攻中國,儘管這項計劃最終因麥克阿瑟被撤職而胎死腹中。

姜興周指出,後來他和兩位青年軍官一起研究了韓戰,對中共能以一國之力抵抗聯合國16個國家組成的部隊感到相當吃驚。他們三人都是因為親人遭到清算鬥爭才追隨政府來台的反共知識份子,然而在瞭解到中共於朝鮮半島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後,原本的仇恨逐漸轉變為敬佩。三人為了不讓自己到戰場上與中共作戰,成為「民族復興」的「絆腳石」,後來又都主動離開了國軍。

站在我們今天的角度來看,姜興周等老兵因為認同中共而主動脫下軍裝的行為或許令人難以理解,可是回到那個去殖民化運動席捲亞洲的50年代,可一點都不是一件怪事。中共在朝鮮半島與美軍大打出手,對剛脫離歐洲殖民母國獨立的亞洲國家而言是極大的激勵,讓他們相信有色人種能夠團結起來戰勝白種人的霸權。

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初的日軍也曾經給過有色人種類似的激勵,可是這樣的激勵隨著日本戰敗而煙消雲散,讓「亞洲是亞洲人的亞洲」淪為了口號。中共將美軍從鴨綠江一路驅趕回38度線以南,再度替有色人種教訓了西方人一頓,挽回黃種國家在太平洋戰爭中失敗的顏面。尤其看在印度、印尼還有緬甸等國的獨立運動領袖眼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如同二戰日本皇軍的重現。

美國人也好,蘇聯人也罷,看在他們眼中都是來自西方的白人侵略者。印度總理尼赫魯、緬甸總理吳努以及印尼領袖蘇卡諾都把民族主義看得比意識形態更為重要,將美國強調的民主自由與蘇聯主張的共產主義都視為西方干預亞洲事務的糖衣毒藥。只有中共領導下的新中國,不只能帶領他們重建大東亞共榮圈,還能帶領他們組織一個超越美國、蘇聯的全球第三勢力。

1955年4月的萬隆會議,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功舉辦的,出席會議的周恩來成為風靡全場的焦點人物。不只是亞洲、非洲的新興獨立國家發自內心推崇中共,就連流亡海外的台獨運動者,也將中共視為擺脫國民黨統治的一個潛在盟友。台灣共和國臨時大總統廖文毅,甚至還在周恩來默許下出席了萬隆會議,顯見當年中共是如何為弱小民族視為帶領他們抵抗美蘇霸權的希望。

RTS2G4DM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推進東北亞的政治整合

有一句話叫「不打不相識」,中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與日軍作戰,又在韓戰對上南韓軍隊,其實長久看下來反而推動了中共、日本與南韓三方政治整合的契機。尤其隨著歷史從冷戰時代一路發展下來,人們越來越發現三個國家在意識形態方面其實沒有太大差距。因為正如前面所言,其實真正傳承日本「大亞洲主義」精神的國家,就是今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共在韓戰中擊退美軍,激勵的可不只是亞非新興獨立國家,還著實替許多曾敗給美軍的日本軍人出了一口怨氣。以遠藤三郎、辻政信為代表的舊日本軍人在韓戰後紛紛造訪中國,表達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支持。日本軍國主義理論大師竹內好,則為中共在1964年10月16日試爆出第一顆原子彈鼓掌叫好,這一切都來自於「抗美援朝」戰爭後日本人對中共的刮目相看。

南韓對中共的看法,也隨著親美的李承晚總統下台,還有由蔣中正扶持的光復軍系統人馬淡出政治舞台之後有了改觀。今天大韓民國的歷史與國族論述,是由滿洲國軍出身的朴正熙總統所建立起來的,他在看待韓國周邊國家的態度時自然會與過往「親美反共」的人馬不一樣,有更強烈的「大亞洲主義」精神,從而能比較能跟日本、中共站在同一個頻率思考問題。


“精釀歷史專欄”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