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國家利益,來看蓬佩奧的「台灣並非中國一部分」

從美國國家利益,來看蓬佩奧的「台灣並非中國一部分」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不該過度延伸蓬佩奧的說法,畢竟「台灣並非中國一部分」的發言,不等於美國有意提升台美關係或走向實質的外交層次,但無論當前的川普政府或是1月下旬後可能的拜登政府,美國走向「阻嚇中國威脅」已是不可逆的形勢。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日前稱「台灣並非中國一部分」,引起輿論的熱議,認為這讓過去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從戰略模糊更往戰略清晰的方向前進,此外,蓬佩奧指出在美國是跨越黨派的承諾,且是自雷根(Ronald Reagan)政府時期的政策便體現這樣的內涵。

這裡所指的便是1982年的「六項保證」(Six Assurances),最主要的精神在於凸顯美國對台政策的獨立性,不受中國的影響與干涉,是共和黨的兩岸原則。

中國表面上回擊,實質保持低調靜待拜登上任

而蓬佩奧的觀點會受到矚目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在美國政權將進入交替之際,對於新任總統及其團隊而言會有什麼樣的影響?美中關係會因政黨輪替而緩和或持續下探?如此清晰的說法確實挑起了美中台三邊的敏感神經。

無論如何,以北京的立場來看,不樂見任何台美關係走向緊密的進展,尤其是美方明示暗示對於台灣主權與國家象徵的說法,勢必引來中共官方嚴厲的回擊,果不其然,中國外交部大批稱「顛倒黑白、編造謊言」。

中國政府的抨擊是不意外,畢竟追求「國家統一」是中共掌權的神聖任務,這都是適時適當的回應;不過,新任美國總統還沒上任,中共對川普政府仍有所顧忌。對照過去擅於操作國內「愛國民族主義」來內銷轉出口,中國對此似有異於常理的冷靜,顯然當前美國政局仍趨不穩的影響,過於強烈的舉動將可能讓川普政府藉機加大對中國的懲治作法,同時壓縮了拜登政府上台後對中政策的調整空間。

AP_20313147873135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美國政權交替之際,美中各自採取清晰的警示

美中雙方都在美國政權移交之際「重新定義」及「再次聲明」各自對台海情勢的想法。

在蓬佩奧提出「台灣並非中國一部分」之前,國台辦主任劉結一便再次提到2015年馬習會的兩岸互動模式,包括「國家主席」與「地區領導人」的不對等位階、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及習五條下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等,嗣後國台辦發言人再度提及「九二共識是兩岸對話的大廈」,顯然中國試圖在此時此刻,對外標定警示的底線及中國的兩岸秩序。

依此對照蓬佩奧的說法,便可理解美國政府對於中國威脅的即時反應,換言之,在拜登未來可能調整對中政策的戰術考量下,符合美國國家利益的兩岸關係便是要「提高台灣的戰略地位」,這不但延續著「六項保證」的精神,同時也體現了美國「一中政策」的事實內涵。直言之,美國「承認」(Recognize)「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但對於「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則是逐步從「認識」(Acknowledge)走向「法律上的否定」。

台灣不宜過度反應,強化台美互利共生才是上策

川普上任至今,從《台灣旅行法》、《亞洲再保證倡議法》開始,一直到對台提高軍售項目的次數與等級,所反應的意義在於美國行政、立法機構對「台灣價值同盟」的重視及維護,同時也凸顯美國由內至外對「中國威脅」的擔憂。

這會直接投射在美國政府對外感性與理性的典範深化,也會延續後任美國政府對中政策的基本方針。「提高對台政策的自主性」會是美國戰略清晰的必然走向,這不是歷史的偶然,也沒有違背美國長期主張的「維持現狀」。

AP_20308096022019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持平而論,蓬佩奧的表述並非是個人的政治表態,反而是將美國政府的立場更為明確化,讓未來的美中台關係能定錨並符合現實狀態,無獨有偶,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在說明進一步延續了蓬佩奧的說法,直接了當表明「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與「北京的一個中國原則」的不同,其中針對「美國對台灣的主權不採取立場」,意指與中共的立場完全相左,強化了美國對於「台灣前途未定論」的思維底線,扣緊了《台灣關係法》及「六項保證」的對台承諾。

台灣仍必須謹慎以對,不能過度延伸蓬佩奧的說法,畢竟「台灣並非中國一部分」的發言,不等於美國有意提升台美關係,或走向實質的外交層次,如果過度樂觀認為美國會將台灣視為一個「正常國家」,那麼恐怕是「呷緊弄破碗」錯估形勢,甚至誤解了美國「對中政策」與「對台政策」的先後順序。

台灣要看清楚的是,無論當前的川普政府或是1月下旬後可能的拜登政府,美國走向「阻嚇中國威脅」已是不可逆的形勢,台灣身為美國政府重建全球秩序下的一環,我方應把握台美之間經濟網絡關係、科技合作與民主價值同盟等互利共生的關係,理性務實才是上上策。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