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區塊鏈:在分散與不變的基礎上,建立可信任的激勵機制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坊間不乏有區塊鏈詐騙事件傳出,讓區塊鏈的應用蒙上陰影,但其實許多人對區塊鍊的了解都和實際有差別,讓我從三要素開始,說明去中心化的區塊鏈到底「躲」在數位宇宙的哪裡?
文:Marco Lee(高雄科技大學工學博士,畢業論文研究有關區塊鏈的應用。曾經在資訊業連續創業,有幸經歷Web1.0發展到Web3.0的過程。熱愛桌球運動、自我學習和動手實做,也喜歡下廚做早餐。臉書專頁:馬可博士)
「區塊鏈」不是新鮮的名詞,但它仍然令人費解,披著神秘面紗。我是在研究區塊鏈之後,才開始認識區塊鏈。區塊鏈的構成共有三個基本元素,分別是分散、共識和貨幣。或許有人認為只要區塊相連成鏈就是區塊鏈,但我和許多區塊鏈愛好者認可的區塊鏈得具備上述要素三者缺一不可。因此,請讓我從三要素開始,說明去中心化的區塊鏈到底躲在哪裡。
基本構成元素和概念
「分散」指的是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共識」是指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狀態所採用的共識機制,任何人都能在區塊鏈中參與、挖礦和交易,無需特定信任某節點。「貨幣」是指在區塊鏈中可公開交易的數位資產,其交易記錄會儲存在分散式的帳本上。
中本聰於2008年發表《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數位貨幣系統》乙文,描述名為比特幣的數位貨幣及相關演算法,它提出了一個不依賴中介信任的電子交易系統。讓比特幣在沒有中心化可信任第三方機構的情況下,允許彼此尚未建立信任的雙方進行財務支付,同時提供透明且受保護的資料儲存機制。
換個角度來說,在區塊鏈的地盤上,不管在哪一個角落都必須遵循事先建立好的共識,使用相同的數位貨幣。雖然交易雙方的你我互不相識,但請放心,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會按照分佈式去中心化的共識機制附上時間戳記錄下來,這些公開透明的記錄無法篡改而且都可以查證。在這樣的環境裡,我們必須遵守共識放棄歹念才得以從中獲得數位貨幣的激勵。有了可以用來建立信任機制的區塊鏈技術,接下來的問題便是如何讓整個生態圈產生信任的良性循環,示意圖如圖1。

突破底層技術應用的智能合約
2013年問世的《以太坊白皮書》是另一種去中心化應用的創建指南,它以區塊鏈技術為底層架構,提供可程式化的機制。它最大的貢獻便是提供智能合約機制,擴大區塊鏈的應用範圍,不再侷限於數位貨幣或金融產業。
「智能合約」像是區塊鏈網路中的自動販賣機,自動販賣機上有許多預先設定好的按鈕,當消費者支付費用按下不同的按鍵便會掉落不同的物品。區塊鏈的地盤上有許多不同的功能自動販賣機,同時供應許多不同類別的物品。發生在自動販賣機上的交易,記帳方式不太一樣,交易會記錄在它所在位置上的帳冊,也會記錄在使用者所在位置的帳冊,最先符合共識機制(挖礦成功)的紀錄便會儲存在區塊中,然後廣播到整個區塊鏈網路上,所有的紀錄都會相同一致。
區塊鏈會時時刻刻記錄自動販賣機每一筆交易並更新它的狀態;這是以太坊區塊鏈的特色,開創了區塊鏈應用的無限可能。
區塊鏈可以拿來做什麼用途
即然區塊鏈的應用有無限可能,那麼它可以拿來做什麼應用呢?最簡單的應用便是「資格認證」服務。
法務部是具有公信力的政府機關,它提供認證律師資格的服務,因此在網站上早就有律師查詢服務。為了逐步實現區塊鏈的應用,法務部網站在今年初添加了「律師證書區塊鏈認證」功能(如圖2)。
如果在沒有區塊鏈的情況下也能查詢到律師資訊,那麼有了區塊鏈之後有何差別?在未來,外部程式可以透過區塊鏈交易序號和雜湊值進行律師資料驗證,這才是「律師證書區塊鏈認證」的最終目的。區塊鏈是用來服務系統程式的底層技術,儲存在區塊鏈的資料經過加密,一般使用者要看的資料,會透過應用層或使用者介面向系統發出要求,並獲得處理過後的資訊。
其實,區塊鏈的資料不是給人類看的,它是供程式使用的資料。


區塊鏈技術位於應用的底層,離最上面的用戶層有很大段的距離。我們從RabbitJets旅遊共享平台的產品架構圖(如上圖3),可以在底層找到區塊鏈的位置。RabbitJets共享平台由三個主要系統建構而成,並利用數個子系統輔助使生態圈能夠達到透明、方便的用戶體驗,並以區塊鏈、物聯網和A.I.演算技術作為平台的技術底層,共同建構安全可信任的產品生態圈體系。
整合生態圈,並改變商業模式的應用
RabbitJets在2019年IEO(首次交易所發行),採以太坊ERC20方式發行RJC幣。2019年初在ACE交易所的代購價格約一個RJC幣換2元新台幣,完成募資共250萬個RJC幣約500萬元。
RJC幣被設計為功能型代幣用來加強並支持生態圈的合作,使用範圍包括房東、旅客和第三方服務商。使用RJC幣透過智能合約進行預定和支付,便能透過智能合約的運作完成交易,無需透過中間商處理,減少因跨國或本地交易產生的費用。使用RJC幣預定客房,用戶可獲得推薦獎勵,以及購買第三方服務,倘交易完成後發生服務爭議將會進入仲裁系統。
其應用場景,例如旅客預定客房時,智能合約即開始啟動,藉由支付RJC幣來驅動門鎖,確保旅客能在智能合約規範的時間內自由進出,以及使用專屬App自由的操控房內設施。RabbitJets利用區塊鏈技術建立互信、可靠的信用體系,解決房東與旅客之間因資訊不對稱而造成的信任危機與高額成本,發展短租的良性生態圈來為房東與旅客創造雙贏的產品與服務。

RabbitJets平台目前尚在開發進行中。這種改變商業模式而且開始營運的案例並不多見。
Tags:
好想住桃園!市民最有感的「宜居智慧城市」發展秘辛大公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城市該如何串聯企業、社會及公民組織,創造永續價值?依據關鍵議題研究中心發布的最新市調結果,帶大家一窺國門之都「桃園」,為了宜居智慧城市付出哪些努力。
桃園作為臺灣與世界接軌的第一站,面對永續未來的國際共識也採取了諸多措施,期盼能藉此逐步實踐「宜居智慧城市」的願景。
城市宜居的關鍵是什麼?過半民眾認為「交通運輸」政策影響最有感
這次問卷中,我們以「城市居住的理想藍圖」為題,詢問網路民眾最重視城市發展的哪些面向。結果發現,不分年齡性別,多數民眾對「宜居城市」都有相當類似的想像,最重視的三個方向分別是「大眾運輸與交通便利性」(52.9%)、「經濟發展與就業機會」(38.8%)及「社區安全與治安狀況」(33.7%)。
不論上班通勤、日常生活,還是旅遊觀光,「移動」都是行動的必須過程。一座城市是否宜居便利、能否永續發展,很大程度取決於整體運輸系統的設計規劃、市政措施完善與否。這次市調也發現類似的結果,像是談到近期桃市府讓民眾最有感的施政項目時,有將近四成的民眾選擇了「基北北桃通勤月票都會通」以及「鐵路地下化工程及捷運路網建設」等交通相關的政策。
另外,根據本次調查顯示,16-40歲的族群較為重視「教育資源的質量與分配」、「政府服務的效能」以及「文化節慶與娛樂活動的豐富程度」;41-60歲的桃園民眾則較為重視「醫療服務與設施品質」、「居住環境周邊設有公園綠地」以及「友善高齡者、身心障礙等群體的設施」;而詳加檢視近一年來桃市府所推出的政策或活動,許多也正好對應到前述的需求,例如「國中小營養午餐免費」、結合科技執法的「靜桃專案」、舊城區改造、參觀人次破千萬的「世界客家博覽會」、擴大肺癌篩檢、加速設立市立醫院及特色診所、興建7座旗艦型公園與推動「高齡友善換居社宅專案」等,是桃園民眾除交通類別以外的有感施政措施。

而針對整體都市發展,今年由張善政市長召集成立的「未來城市空間發展會報」,也開始著手短、中、長期的舊城再生規劃,並布局城市大型公共建設,關注人行空間與城市關係的有序發展;搭配桃園現在進行式的鐵路地下化工程,進一步推動車站周邊產業轉型及土地活化,更將效法歐美成功先例,規劃興建長16公里的綠色廊道,打造回歸人本思維的城市空間,提供市民最宜居、舒適的生活藍圖。
傳產轉型、新創支持、文化深耕:城市發展的永續金三角!
不過,僅是安全完善的交通路網還不夠,城市的經濟發展也是攸關市民生活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調查指出,約三成民眾認為「提供傳統產業轉型的資源」(31.7%)、「支持產業創新發展」(31.3%)、「鼓勵農業轉型與特色觀光發展」(27.8%)是城市發展中相當重要的產業元素。

在青創產業的扶持上,桃市府近年設立了許多創育機構,例如專注孕育AI及智慧機器人等物聯網科技團隊的「新明青創基地」,及今年新成立、以整合電商平台資源為目標的「中路電商基地」。而未來更將成立「中路青創加速器基地」及「A8產業加速器」,分別催化能接軌國際的頂尖團隊,與協助傳產數位轉型。此外,桃市府也透過相關計畫提供創業辦公硬體、培訓資源,積極媒合青創團隊,並提供在地市場驗證機會,期待透過青創團隊產品規模化的過程,帶動整個桃園的產業升級。

此外,富有在地特色的人文觀光也是近年桃市府大力投入的領域,像是透過創新形式與傳統禮俗的融合「大溪大禧」,將關聖帝君聖誕遶境打造成跨越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的城市祭典;今年全新打造的觀光品牌「探索北橫」,推出數條能充分感受山水風光、體驗原民文化的主題遊程。不僅如此,桃市府也積極串聯周遭縣市的觀光資源,聯合推出整合了北北基桃共30處旅遊景點的旅遊套票,藉此導入更多的外部資源,促進桃園觀光產業的蓬勃發展。

二度奪下永續城市特優獎!持續邁向更宜居、更智慧的桃園
針對「永續經營」相關作為的重要性認知,絕大多數民眾認為「大眾運輸路網的長遠規劃與建置」(40.3%)是落實永續的關鍵。桃園作為全台第一個符合聯合國推動「奔向淨零」(Race to Zero)倡議的城市,於今年3月29日率先發表桃園邁向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除規劃空氣品質淨化區、打造全齡友善的共融式公園綠地、協助企業產業轉型,更積極建置及完善市內捷運路網,全方位實踐淨零的永續目標;其中,桃捷綠線中壢延伸線綜合規劃,交通部同意捷運綠線從G01站延伸至中壢車站(桃捷A23),連結捷運綠線與機場捷運,形成桃園首條環狀捷運路網,而捷運三鶯延伸八德、棕線計畫,均已針對交通部審查意見提出修正,期盼今年底可獲行政院核定。

此外,桃園更再度榮獲今周刊「2023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的「永續城市特優獎」及「經濟力特別傑出獎」,展現桃園無論民間企業抑或政府機關,都將永續發展視為重要目標。而明年更將整合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及資訊科技局設立「智慧城鄉發展委員會」,期盼藉由組織整改消弭隔閡,讓各單位的目標、任務都更加明確並發揮效益,並優化各項公共服務,為市民打造更為舒適的生活環境,使「智慧桃園」的目標更上層樓。

桃市府在都市景觀、城市機能、產業精進及施政效能等面向的耕耘,短期成效不僅為民眾所有目共睹,長期觀之,更是為桃園往後的蓬勃發展打下關鍵基礎,使宜居智慧城市的願景正實現。
【桃園市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