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區塊鏈:在分散與不變的基礎上,建立可信任的激勵機制

科普區塊鏈:在分散與不變的基礎上,建立可信任的激勵機制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坊間不乏有區塊鏈詐騙事件傳出,讓區塊鏈的應用蒙上陰影,但其實許多人對區塊鍊的了解都和實際有差別,讓我從三要素開始,說明去中心化的區塊鏈到底「躲」在數位宇宙的哪裡?

去年(2019)有一部電影《聖人大盗》在台灣上演,這是全球首部區塊鏈商戰電影。該片導演徐嘉凱在2017年完成Pre A輪一千五百萬元增資後,推出「沉浸式娛樂計畫」並正式啟動區塊鏈電影和白皮書開發計畫。他把電影的虛擬搬到現實,把電影裡的酒吧搬到了台北市大安區實體開張,讓觀眾不只是看電影,還可以身歷其境,酒吧也是其生態圈中的一員。

徐嘉凱把創業過程,變成為《聖人大盜》的故事主軸。故事裡主角用加密貨幣籌資,也變成他在現實籌資的方式。徐嘉凱定位SELF幣是首個「鏈接虛擬與現實的沉浸式娛樂區塊鏈票證」,採以太坊ERC20方式發行,這是全球第一次電影產業、影廳戲院和區塊鏈技術團隊攜手合作,也是首個結合實質消費場域和娛樂票證應用的區塊鏈數位資產活動。

業界陸續出現「區塊鏈即服務」平台

區塊鏈要跨產業合作並不容易,除了要了解區塊鏈,還必須要有該產業的專家,熟悉產業的生態。另一方面,區塊鏈的基礎建設一直在改良進步,業界也出現許多「區塊鏈即服務(Blockchain as a Service)」平台,改良區塊鏈技術提供服務和解決方案供企業構建、運營、管理和發展區塊鏈網路所需的一切。

例如MultiChain、Openchain和Dragonchain等平台(如圖4)。這些平台提供企業建立私有鏈或混合鏈的工具、共識機制、程式模組和幣制,協助熟悉產業的企業建立各種區塊鏈應用。區塊鏈最被誤解的地方是被拿來做為IT化或自動化的技術。如果企業把區塊鏈IT化,當作是雲端科技在投資,反而只是帶來更複雜的IT維運管理。

圖片4
作者截圖提供
圖4:文中提到的三個區塊鏈服務平台

區塊鏈應用被套了一層網站框架,所以它無法超越網站的邊界,但可能是一個、兩個或多個網站的架構。它不同於傳統的中心化的網站,中心化集權式網站將資料儲存在單一中心化的資料庫中,管理人可以修改資料庫上的資料。從另一個角度看,去中心化也是一種多中心化。因為:

  1. 資料沒有儲存在中心化的資料庫,而是儲存在各處的分散式帳本。
  2. 參與者用不同的方式應用區塊鏈,透過各個不同的端點通過認證存取來自區塊鏈的資料應用。
  3. 區塊鏈即服務平台提供企業建置私有鏈不仰賴第三方數位貨幣,但仍然可以透過機制與第三方數位貨幣掛鉤形成側鏈。

區塊鏈應用將權力中心分散到其它節點上,讓每個參與者都能擁有分散式帳本,因此沒有管理員可以變更所有資料。區塊鏈便是在去中心化的狀態下解決信任問題。

結論

區塊鏈屬於應用的底層技術;同屬於技術應用的人工智慧AI,較容易讓人理解它的定位及用途。

如果說AI是用來計算或推測出最佳的結果,那麼區塊鏈是在分散與不變的基礎上,用來建立可信任的激勵機制。由於區塊鏈必須套上一層網站框架,且專供程式使用,所以讓區塊鏈不易被看見,也難以捉摸。國際市場數據研究機構《IDC》於2019年預估,2018至2023的五年期間,區塊鏈投資的年複合成長率可望達60.2%,相當看好區塊鏈的成長。

另一方面,由於坊間不乏有區塊鏈詐騙事件傳出,讓區塊鏈的應用蒙上陰影。

區塊鏈並沒有問題,詐騙集團的騙術如出一轍,都是引誘受騙人的貪念,如同有騙徒拿未上市股票詐騙一樣。人們若沒有貪念,任旁人拿什麼東西來誘惑,都不會起貪念而受騙。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