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議題研究中心】台灣青年理財是為了增加收入、退休規劃,還是未雨綢繆?

【關鍵議題研究中心】台灣青年理財是為了增加收入、退休規劃,還是未雨綢繆?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大部分的台灣民眾有理財規劃的習慣,即便是最沒有理財習慣的18至29歲青年族群,也有超過半數的人會規劃個人財務,其中青年族群理財最主要的動機,就是要「增加個人收入」。

文:邵鈺珊

2020年全球財經受疫情影響,11月美國總統大選後,拜登政府帶來的新政策方向,成為國際產業脈動的新風向球,面對全球一系列的環境變動,台灣民眾如何進行財務規劃?

對此,關鍵議題研究中心(TNLResearch)在台灣,也偕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股份有限公司,針對18至29歲青年族群,於2020年10月30日至11月4日這段期間進行調查,了解在目前環境前景預測、投資理財行為及理財動機等方面,台灣的青年展現了哪些不同的特徵?

青年理財多為增加個人收入

根據本月調查結果,大部分的台灣民眾有理財規劃的習慣,即便是最沒有理財習慣的18至29歲青年族群,也有超過半數的人會規劃個人財務。

1
Photo Credit: 關鍵議題研究中心

與其他年齡層不同,青年族群理財動機主要為「增加個人收入」,而30至39歲、50至60歲族群主要為了退休而理財,40至49歲民眾則是以備不時之需。另一方面,未理財的民眾,都表示自己「沒有足夠金錢」而尚未開始理財,此原因位居所有年齡層之冠。沒有理財規劃的第二個原因,青年族群認為「不確定性太多,無法規劃」,不同於30至39歲、50至60歲族群癥結於「不知從何著手」。

由此可以看出,尚未開始投資的民眾,可能需要類似小額投資、投資理財建議等金融服務,以培養個人理財習慣。

2
Photo Credit: 關鍵議題研究中心

青年族群更喜歡投資股票和外幣

在本次調查報告中指出,信用卡是現在所有年齡層最普遍使用的金融產品,但次要金融產品的選擇則開始產生分歧。18至49歲民眾在使用信用卡
外,最常使用活期存款,但50至60歲屆臨退休族群則更偏好保險。

而投資標的選擇方面,民眾除了保留現金外,最熱門的投資標的即為股票及ETC,緊接著是外幣跟基金。30至60歲民眾在投資股票外,皆傾向投資基金,然而與其他族群不同,16至29歲青年族群則更偏好外幣。詢問到近期進場情況,投資民眾多傾向長期持有,其次股市部分,16至39歲民眾選擇短期操作、40至60歲民眾則可能近期不會進場。

4
Photo Credit: 關鍵議題研究中心

在房產部分,近期會進場投資的民眾,主要集中在30至49歲年齡層,而18至29歲民眾則超過8成坦承會保持觀望。

投資展望:青年族群認為未來變化不大

接著看財經及投資展望。18至29歲青年族群認為未來12個月,整體環境不會有太大改變;最樂觀的是30至39歲族群,在所有年齡層中擁有最高
比例認為未來12個月整體環境會好轉,最悲觀的則是40至49歲族群。整體消費預算則自今年7月起一路下滑,與上次9月份的調查數據相比,預算緊縮最多的族群是對未來最悲觀的40至49歲,減少了3.7個百分點,其次是下跌了2.5%的18至29歲族群。

3
Photo Credit: 關鍵議題研究中心

除了青年族群對環境前景的眼光獨到外,放眼整體投資環境展望,新任美國總統的施政方針也被視為影響財經趨勢及投資預期的重要大事之一。

首先,相較於川普的施政方向,拜登政府更重視氣候變遷及環境議題,電動車概念股、能源產業和綠色供應鏈因此被視為重點觀察對象。第二,新政府承諾會重返國際貿易組織、降低貿易壁壘,將對台灣進出口相關產業有新的影響。第三,拜登政府提出以提高離岸利潤為目標,將抑制跨國公司在國家之間轉移收入和稅收減免的能力,會如何影響美商的境外投資布局,也將是關注重點之一。

此外,拜登政府將對大型科技公司,如臉書、谷歌、亞馬遜等,展開反托拉斯調查,是否會連動影響品牌行銷溝通渠道和布局,也是行銷人員與品牌決策者要關注的動向。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