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戰略模糊」轉向「戰略清晰」?拜登是否會接受蓬佩奧所下的兩岸關係註解

「戰略模糊」轉向「戰略清晰」?拜登是否會接受蓬佩奧所下的兩岸關係註解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此次蓬佩奧公開宣稱「台灣不是中國一部分」,繼續強力推動美台互動,其意義在於維繫本身仍是「對中強硬派」第一把交椅的戰略選擇,試圖將其任內「美台緊密互動」的對台政策延續至拜登政府,但他的政治理性精算,未必能順遂。

日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接受電台節目修伊特秀(Hugh Hewitt Show)專訪,在論及許多中國相關議題,其中提到「台灣非中國一部分,過去三十五年美國兩黨政府所遵循的政策也承認這件事。美國對台承諾跨越黨派,兩黨都瞭解台灣是民主典範」。作為即將卸任國務卿其對中政策宣稱與詮釋,超出傳統美國的中國政策論述解讀,以其個人主觀詮釋兩黨政府皆遵循「台灣非中國一部分」,此種說法恐也超出一般性理解,並無法得到普遍性認同。

對於蓬佩奧的宣稱究竟有何政治衝擊,有的觀點認為這是對拜登政府的兩岸政策設下限制與障礙,美國政府的兩岸政策已從「戰略模糊」轉向「戰略清晰」,甚至認為這已為拜登政府設下處理台灣問題的「紅線」。但也有觀點指出,川普執政團隊主要是由一群「理念型意識型態者」所組成,極度反中路線,正運用手中剩餘權力操作中國議題;中國必須妥善因應,避免川普政府在權力交替之際,祭出反中的超級手段,以惡化美中關係為代價。

中國當局對蓬佩奧發言,採取「有節制」的批判

針對蓬佩奧的反中言論,國台辦發言人直指「蓬佩奧多次就台灣問題發表錯誤言論」,嚴重違背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並批判蓬佩奧的言論違背事實,違背國際社會基本準則,違背美國政府對中方作出的承諾。

國台辦宣稱「台灣是中國一部分,這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改變的」,並批評民進黨當局頑固倚美抗中、倚美謀獨,進行謀「獨」挑釁。同時,外交部發言人除重申「一中原則」是「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宣稱蓬佩奧係「出於一己政治私利」,「進一步破壞中美關係、損害台海和平穩定。」顯然,中國政府表明一貫兩岸政策立場,理性且溫和地批判即將卸任川普政府走偏峰反中路線及政策,避免美國政黨輪替之際爆發中美衝突危機。

美接連對台軍售  國台辦:違一中原則堅決反對
Photo Credit: 中央社

美國國務院重申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

當記者詢問美國務院發言人,請問「蓬佩奧是否違背一中政策」,國務院的答覆並未直接回應或收回蓬佩奧的說法,而是重申美國「一中政策」;宣稱美國遵循1979年通過的《台灣關係法》、美中三項聯合公報,與1982年雷根總統對台六項保證。美國務院發言人表示:「美國長久以來採行一個中國政策,這跟北京的一個中國原則明顯不同,在一中原則下,中國共產黨主張對台灣擁有主權。美國對台灣的主權不採取立場。」同時,宣稱美國的根本利益在於以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其方式須讓兩岸人民皆能接受。

值得關注是,美國務院發言人聲稱表述「中國共產黨主張對台灣擁有主權」、「美國對台灣的主權不採取立場」,這表示美國政府仍認知到目前中國政府主張擁有台灣主權,但美國對台灣主權歸屬並無持特定立場,仍是一種「戰略模糊」表述方式。

川普政府對中政策,從「戰略模糊」轉向「戰略清晰」

川普政府對中政策,從「戰略模糊」轉向「戰略清晰」,但拜登政府是否持續此一路線,目前尚未能確立。

傳統上,美國對台灣「是不是中國的一部分」的問題上,採取「戰略模糊」的表述方式;蓬佩奧此次使用China(中國)而非PRC(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是一種打「擦邊球」方式,測試中國政府的兩岸政策底線。美國政府權力交替逐漸進入交接期,共和黨欲藉由「拉台制中」升高中美衝突,主觀地期待「美台可以繼續增進關係」。

故蓬佩奧上述發言「會讓繼任的拜登政府處理兩岸問題時更棘手」,從川普反中路線轉折至拜登的新中國政策,無疑地這將增加美國新政府兩岸政策轉型成本,美台要保持斷交以來最友好關係殊為不易。

RTX73DYO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此外,根據美國網路新聞《Axios》媒體報導指出,川普政府與中國政府在台灣、印度及香港等議題的政策觀點高度歧異,批判中國政府對上述地區採取侵略性的態度。因此,在川普最後十週任期內,恐祭出一系列強硬手段對付中國,限縮拜登政府政策空間,以致無法輕易改變中國政策主軸。

在川普執政最後期間,可能會對中國民間企業或政府機構施以更多制裁和限制。然縱使上述報導預測準確,川普政府所設定兩岸政策門檻及底線,是否對拜登政府對中政策具有「框架性」拘束力,無不令人感到懷疑。

拜登將會用與川普截然不同的方式,作為對中國的態度

川普在美國總統大選期間,曾多次宣稱若拜登當選中國將「擁有美國」,這顯示相對於川普政府,拜登政府對中國政策立場及態度將趨於溫和及具可預測性。

事實上,早在歐巴馬、拜登執政民主黨政府時期已建構亞太戰略再平衡政策,逐漸對中國展現強硬態度。然相較於川普善用言詞威脅,及美中衝突領域不斷無限上綱擴大化,拜登主政美國政府將更回歸傾向傳統外交辭令及措辭,強調與中國間的「既競爭又合作」戰略關係,並非延伸至各領域直接且全面對抗。

儘管拜登政府的中國政策可能仍持守反中路線,但因界定主要戰略競爭對手國為俄羅斯,這顯示美中關係將陷入既競爭又合作的波動狀態。拜登強調美國要在氣候變遷、禁止核武擴散、全球衛生安全等問題,積極與中國進行對話與合作。川普政府重視雙邊主義,忽視多邊主義國際框架,宣布退出TPP、巴黎氣候公約及世界衛生組織,其所騰出的權力空間反給予中國介入主導機會。

如今拜登當選將重新回到多邊架構。這顯示美中兩國互動關係,將重回相對可預測性的歐巴馬政府時期,拜登執政意味歐巴馬路線的重新回復,重返亞太戰略再平衡外交路線,並與美國的主要盟友磋商,尋求「集體影響力」來改變中國,這導致美中在多邊國際框架的權力互動型態是既競爭又合作。

rxxjhqzt5c42plrrfofyckpyu5szn6
Photo Credit: 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