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受用一生的耶魯金融投資課》:「投資銀行」是做什麼的?為什麼它們能賺大錢?

《受用一生的耶魯金融投資課》:「投資銀行」是做什麼的?為什麼它們能賺大錢?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書從金融的起源講起,透過我們生活中和歷史上的各種案例,闡述了金融的意義和價值、普惠金融、債券市場、基金市場、股票市場、金融衍生品等與我們普通人生活緊密相連的內容,有助我們充分理解和掌握金融知識,看透財富運轉邏輯,合理運用金融工具,獲得更好的生活。

證券交易走出原來的P2P形態並逐步演變出今日的投資銀行,也是跟融資量、融資人群和地理範圍相關。

股票在英國咖啡館交易時,也有原始的股票「掮客」作為仲介。後來,更具規模的「投資銀行」是在英國一六八八年光榮革命後才出現,因為光榮革命限制了英國王室的徵稅權,而掌握徵稅權的議會又不會隨便加稅,大額財政赤字就成必然。

為了支持赤字財政,一六九四年議會批准成立英格蘭銀行,其作用就是幫英國政府融資。那時的英格蘭銀行是政府特別授權的,但又不是為國家所擁有,而是向私人投資者發行股份和債券,再把融到的資金放貸給政府的不同部門。作為金融仲介,英格蘭銀行給政府和投資者提供信用增強服務(其股東將自己的名譽、信用及資本投放其中,承擔部分違約風險),降低出資方與用資方間的資訊不對稱性。英格蘭銀行代表著資本市場走出了P2P模式,走向了規模仲介化。

投資銀行另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發展,是由美國人J. P. 摩根(John Pierpont Morgan)推動的。摩根於一八五七年以學徒身份進入投資銀行,那時候美國資本市場已經有一定程度的仲介化,離P2P很遠了。可是,金融仲介的發達程度還未像今日這般,一方面是受限於那時資訊技術條件,另一方面也因為人們對金融仲介角色認識不足。

但是,一八九二年,摩根透過他的投資銀行成功融到大量資金,把愛迪生通用電氣公司和另一家電氣公司合併,組成了今日仍在的GE奇異公司(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一九○一年,摩根以五億美元天價收購美國鋼鐵公司(同年美國聯邦政府財政收入為七億美元),並以美國鋼鐵公司為基礎組建了史上第一個市值超十億美元的公司。摩根的努力不僅創造了人類公司規模的奇蹟,而且透過信用增強改變了投資銀行的營運模式,創造新的融資規模,讓華爾街成為現代經濟的心臟。

金融仲介的信用增強作用為何如此重要,而且是P2P無法替代的?像衣服、鞋、傢俱、電器等商品,一般都是現貨交易,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在這類買賣中,信任仲介不是很重要,所以,各種網路購物商城可以輕鬆實現「去仲介化」。

但是,金融交易是跨期價值交換,今天一方出資了,而另一方做的是承諾,兩方都可能有欺詐行為,並且整個交易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完成,這期間可能發生許多事情。特別是證券融資金額大、需要在廣泛的地理範圍和陌生人群中募集資金時,如果沒有金融仲介提供信用增強支援,就不可能跨地區融到資金。

例如,雖然在上海的王波可以上網,在紐約、東京、米蘭、杜拜、巴黎的投資者也都可以上網,證券的買方與賣方都可在網上見面,但是,世界各地的投資者要如何做到與王波公司知己知彼、長久互信呢?

相較之下,摩根大通在世界各地都有團隊,在紐約的團隊與紐約的投資者很熟,在米蘭的團隊跟米蘭的投資者有充分的信任關係。這些遍及世界各角落的信任仲介網路,讓跨國投資銀行在上海接手王波公司的上市項目,然後由各地的團隊去分銷王波公司的股份,只要當地的投資者信任摩根大通在當地的團隊就行,他們認不認識王波並不重要。實際上,這些跨國投資銀行就是一環扣一環的「信任仲介鏈」,在全球範圍內建立了廣泛的信任網路,覆蓋了千千萬萬名投資者。

在金融發展史上,每次新技術的出現不僅沒有讓金融服務「去仲介化」,反而讓其重要性更加強化,因為把金融交易鏈拉得很長後,信任仲介的環節數和重要性都提高了。網路特別是移動網路一下子把世界各個角落的人都連結在一起,進行金融交易,但問題是他們相互之間更加陌生了,資訊不對稱和欺詐問題比以前嚴重了,這就更需要信任仲介去調和。所以,投資銀行的必要性是史無前例地高了,而不是相反。

思考一下

為什麼投資銀行之間多年的競爭,沒有讓它們的收入降下來?如今的全球化發展加上技術變革已經讓投資銀行走出國界,在全球範圍內競爭,這會強化還是弱化投資銀行的「贏者通吃」規律?對投資銀行收入的影響是正向還是負向的?

重點整理

  1. 幫企業融資是股市的重要功能之一,但不是最重要的功能,更不是唯一功能。不管企業透過股市融資多少,股市都不可或缺。
  2. 激發創業創新是股市的最重要功能之一。股市透過對公司的未來收入流提前進行定價,現在就把一個個創業者的成就用財富數字展現給社會,給人們展示一個個活生生的創業榜樣,激發創業熱情,催生創業創新文化。
  3. 為社會各群體和家庭提供配置未來收入與風險的工具,是股市的另一個最重要功能。股市的定價訊號對全社會經濟資源的跨產業、跨企業配置非常重要,這也是為什麼真正的市場經濟缺股市不可為。
  4. 傳統合夥企業或股份制公司的股東數量少,甚至股東就是公司經營管理者,不僅股東跟公司管理人之間的委託代理問題不嚴重,而且兩者間的資訊不對稱程度低,股東可以隨時查閱交易細節、帳目細節。
  5. 如今,許多上市公司規模龐大,一方面業務類別和業務地理範圍既多又廣,大眾股東不一定了解這些業務,更沒專業知識或經驗去查閱審查帳目;另一方面股東數量達到幾十萬甚至幾百萬,讓每位股東自己去查帳、驗證各項交易、發現舞弊假帳是不可能的。唯一的辦法是由專業會計師代表外部股東,來進行監督、審計公司各方面的情況。
  6. 會計師必須獨立於上市公司管理階層,不能跟公司有任何利益關係,為外部股東而不是為公司管理階層服務,是上市公司跟外部股東之間的關鍵橋梁。
  7. 投資銀行的角色是將資金需求方和資金提供方撮合在一起,為兩方提供信用增強作用,減少陌生人之間的跨期交易障礙,使融資交易更可能發生。投資銀行的信任仲介角色,能促進資本在社會各項目中的優化配置。
  8. 歷史上,每次技術變革都使融資交易的範圍和金額上升,因此,交易對手之間的陌生程度變得更高,就更加需要投資銀行的信任仲介角色。網路也會拓展交易範圍、提升交易金額,使融資交易更加需要投資銀行不可,而不是相反。
  9. 由於融資交易的成功與否不取決於投資銀行的勞動時間,同時投資銀行的收入又跟融資量掛鉤,所以投資銀行從業者的收入很高。

延伸閱讀

委託代理問題與三種對策

委託代理問題主要是由於委託者和代理者之間的資訊不對稱和目標不一致產生的。例如公司股東委託管理階層來處理公司的經營事務,希望公司能夠好好發展,但這不一定是管理者的目標,而且由於不參與公司的日常管理,股東想要監督管理者是否認真履行工作義務是非常困難的。如果管理階層只是每月拿固定薪資,那麼他們的目標可能是繼續待在這個位子上拿錢,而沒有動力去為公司的未來好好打算,股東的利益就受到了損害。因此,需要設計一些機制來約束管理階層的行為,讓他們的目標與股東一致。股權激勵就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式,如果管理者的工作收益與公司的表現有關,那麼基於對本身利益的考量,他們自然就會好好經營公司。

另一種可能的解決方式,來自競爭的勞動力市場帶來的隱性監督。管理人員在勞動力市場上與其他人競爭管理層的職位,如果他被發現尸位素餐,會對他的個人信譽造成影響,再去找工作時,招募機構透過背景調查會知道這段歷史,很可能拒絕雇用他。因此,個人信譽相當於管理人員的隱性資產,在工作中,除了得到薪資外,他也能透過公司的良好業績為個人能力和名譽背書,管理人員的利益也就相當於和公司捆綁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