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疫情重創的友邦貝里斯,是否會因中國物資援助產生不切實際的憧憬?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美洲人口最少的國家貝里斯,於11月11日舉行國會大選,執政黨「聯合民主黨」在連續執政12年後,在經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重創之不利大環境下,在國會席次中與反對黨形成懸殊比數。新政府面臨降低高額外債及提振國外投資與觀光之挑戰。
文:楊建平(宏都拉斯國防大學榮譽教授、致理科技大學院拉丁美洲經貿研究中心研究員)
我中美洲邦交國貝里斯於11月11日舉行國會大選,「聯合民主黨」(United Democratic Party,UDP)在連續執政12年後,於本次國會31席選舉中慘敗,席次由19席驟減至5席,在野之人民聯合黨(People’s United Party,PUP)則由原12席大幅增加14席至26席,在國會席次中形成26:5的懸殊比數。「人民聯合黨」(PUP)黨魁布里仙紐(John Briceño)出任總理並組新政府。
中美洲人口最少、唯一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大英國協成員國
貝里斯原為英國殖民地,1981年9月21日獨立後為大英國協成員,政體採內閣制。貝里斯同時是加勒比海共同體(The Caribbean Community,CARICOM)及中美洲統合體(Sistema de la Integración Centroamericana,SICA)的成員國;全國人口僅約40萬人,為中美洲人口最少及唯一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
貝里斯獨立後政權由兩個主要政黨「人民聯合黨」(People’s United Party,PUP)及「聯合民主黨」(United Democratic Party,UDP)掌握。
- 貝里斯國會選舉結果一覽表(1998-2020)

貝里斯於1985年開始實施「經濟公民投資計畫」(Economic Citizenship Investment Programme),對「貝里斯經濟和或福祉做出實質貢獻」(substantial contribution to the economy and or well-being of Belize)的外國投資者,給予除選舉權外完全公民權之「經濟公民」身分。
由於貝里斯「經濟公民護照計畫」收費低廉(僅五萬美元)、不需坐移民監,持貝里斯護照至大英國協國家免簽證,在1990年代吸引了數以千計的台灣移民。但貝里斯政府已於2002年1月15日公布停止辦理此一經濟公民護照計畫。
世界第二大珊瑚礁群所在地,觀光業慘遭新冠肺炎疫情重創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重創全球經濟,影響程度較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嚴重,拉丁美洲地區自不例外受到衝擊。
整體而言,拉丁美洲的經濟預估衰退幅度達9%。貝里斯擁有世界第二大珊瑚礁群(僅次於澳洲大堡礁)及馬雅文化遺跡,為加勒比海觀光郵輪停靠點,觀光業為最大創匯產業,此次疫情導致各國邊界封鎖,航空公司國際班機停飛、觀光郵輪停航,觀光業受創慘重,服務業人口占七成以上的貝里斯經濟受到嚴重影響。
世界衛生組織於3月11日宣布「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大流行」(global pandemic),中美洲各國於三月間陸續發現確診案例,3月23日貝里斯發現首起確診病例。
貝里斯確診病例雖然僅約5000例、死亡人數100人,排名世界第144名(11月20日資料),似乎疫情並不十分嚴重。然而,由於貝里斯全國人口僅約40萬人,所以若以每百萬人確診數計算則高達1.2萬例,每百萬人死亡數亦達250人;實際疫情反較確診數超過10萬例之瓜地馬拉、宏都拉斯,以及超過3萬確診病例的薩爾瓦多等中美洲地區國家嚴重。(參見附表)
- 中美洲地區國家新冠肺炎疫情表(2020-1120)

貝里斯與瓜地馬拉領土爭議交由國際法庭審理中
貝里斯16世纪初為西班牙殖民地,1638年英國殖民者入侵,1862年正式宣布其為英國殖民地,改名英屬宏都拉斯(British Honduras)。1973年6月改為貝里斯。1981年9月貝里斯正式獨立,為大英國協成員國。
英國於貝里斯獨立後駐軍於1994年1月1日始撤離,但在貝里斯持續維持一個稱為「貝里斯英國陸軍訓練支援單位」(British Army Training Support Unit Belize,BATSUB)的熱帶叢林戰訓練基地。
瓜地馬拉對貝里斯主權要求之根據為1821年中美洲各國獨立前,該地區原由西班牙劃歸瓜地馬拉總督統管,因此瓜國認為西班牙殖民時代結束後,鄰接之貝里斯自然歸屬瓜地馬拉主權管轄。瓜地馬拉於1991年9月始承認貝里斯,但持續主張擁有貝里斯1萬1000公平公里領土的主權,此幾乎為貝里斯面積為2萬2800平方公里領土的一半。
貝里斯與瓜地馬拉於2005年9月在「美洲國家組織」(Organization of American States,OAS)簽署《談判框架及信心機制協議》(Agreement on Negotiation Framework and 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尋求在美洲國家組織協助下,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
2008年12月,兩國簽署協議,將由兩國人民決定是否將此領土爭端交付國際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ICJ)仲裁。瓜地馬拉及貝里斯分別於2018年4月與2019年5月舉行公投,兩國公投結果均過半贊成訴請國際法院審理。
貝里斯獨立後曾與中國建交,為拉丁美洲唯一反對《港區國安法》國家
1987年2月6日,中國與貝里斯建交;1989年10月11日,貝里斯宣佈與中華民國建交;中國於10月23日宣佈與貝里斯斷交,相關業務由中國駐牙買加大使館代管。1997年6月貝里斯與中國簽署將貝里斯駐香港名譽領事館改為「貿易辦事處」協議。
Tags:
一圖看懂 太陽光電三大觀念釐清!2050淨零台灣為何要有太陽光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本文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隨著全球73個國家加入碳稅或ETS,碳定價已被證實是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氣候變遷的有效手段。尤其台灣產業以外銷為導向,淨零減碳議題不僅是為環保,更關係到台灣企業的競爭力;若不積極面對挑戰,碳價成本將威脅台灣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衝擊產業競爭力。因此,產業轉型發展綠電減排,已是不可不為的生存策略。
當全球綠電應用迅速發展,歐盟更早在2020年取得「最綠年」成果,再生能源佔總發電量的38%,甚至超越化石燃料佔比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經濟部能源局更研擬太陽光電能源用地白皮書,計畫將太陽光電用地需求納入國土規劃架構。然而,太陽光電作為新興能源,對社會大眾來說較為陌生,因此本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觀念1:無毒可回收,汙染趨近零
「太陽光電板製造對環境有害?光電會有電磁波對人體影響?」其實,太陽能板結構簡單(主要由玻璃、鋁框和矽晶片組成),材料無毒且可回收,容易模組化又方便建置;目前政府已建立太陽光電模組回收機制,只要遵守環保法規製造太陽能板,幾乎不會排放汙染物。此外,光電發電設備主要由光電模組與變流器組成輸出直流電,不會產生高頻幅射;設備產生的磁場強度相當於一般家用電器如電腦,並沒有對人體產生電磁波危害的疑慮。
更無庸置疑,源源不絕的日照,讓太陽能成為最乾淨、最友善環境的能源之一,也是台灣綠能發展不可或缺的途徑。
觀念2:智慧電網與儲能,365天不斷電
「太陽光電無法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天氣不好的話,電力又告急?」其實,太陽光電已是是國家發展重點,隨著技術快速發展,勢必能應對高能耗需求,包括工業生產和大型機構的電力所需;例如台電已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結合儲能,增建大甲溪光明發電廠計畫、協和燃氣機組改建計畫,以提升系統韌性與速度。透過智慧技術和儲能系統,太陽光電能夠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甚至有機會成為主要能源。
許多綠能產業正致力發展智慧管理、智慧電網和儲能技術,太陽光電也不例外。透過智慧管理,做到依照實際需求和天氣條件即時調整光電輸出,運用智慧電網提升能源分配的效率,藉由儲能系統在離峰時段儲電,於尖峰時段輸出能量,補足用電缺口,提升太陽光電系統的靈活度與應用效率。簡言之,無論天氣變化,只要建構完備的電力系統韌性,即可維持穩定供電。
觀念3:長遠投資,實現回本
「太陽光電設置和運維成本過高,無法回本?」我們都知道太陽光電源自取之不盡的太陽能,隨著太陽光電技術不斷進步,設施的建置和運維成本勢必逐步下降,並反映在電費上;換言之,太陽光電是一項必要的長遠投資,更是一個合理規劃即可預期回報的投資。
目前日本、歐美等國正積極發展農電共生、漁電共生,引導廢耕農地或廢棄魚塭重返耕耘或養殖,他國經驗也多次證明太陽能板有助於降低區域氣溫、幫助維護植被、避免土壤退化。
面對2030年實現產業淨零、2050年全國淨零的目標,地狹人稠的台灣更應該善用土地資源;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再利用廢耕地,推動智慧農/漁業、實現農/漁電共生,並善用太陽光電系統特性,提升綠能佔比、土地與空間利用率、糧食生產效率,最大程度地發揮經濟效益,造就產業多贏。
發展太陽光電的路上或許會面臨許多挑戰,但永續目標在即、綠電趨勢不可逆,太陽光電已被證實是可利用的綠電來源,全民應具備綠能共識、理性討論,共同思考如何實踐環保選址、智慧管理及儲能系統,朝向長遠、穩健的太陽光電邁進,才能為淨零台灣鋪平道路,實現永續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