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讓你的思考單位發生位移的三本書:《自私的基因》《槍砲、細菌與鋼鐵》《規模的規律與秘密》

讓你的思考單位發生位移的三本書:《自私的基因》《槍砲、細菌與鋼鐵》《規模的規律與秘密》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改變你對事物的思考單位,比改變思考內容難得多。《自私的基因》、《槍砲、細菌與鋼鐵》、《規模的規律與秘密》這三本書都不難讀,而之後收穫的超乎知識資訊,可能讓你的思考單位發生位移。

文:麟左馬

很多寫得好的書能改變你對事物的看法,但是要改變你對事物的思考單位,比改變思考內容難得多。這三本都不難讀,讀完之後收穫超乎知識資訊,可能讓你的思考單位發生位移。

科普名著。

當討論生物的人都以個體為單位,達爾文以降以物種為單位後,這本橫空出世,沿用物種演化前提的著作,認為基因才是演化的基本單位。以資訊自我複製為賽局裡的勝者,物種、甚至個體,都只是基因的載體。絲毫不溫馨,但功利的切入點就是這麼簡明而有說服力,畢竟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是很多人因為屈從而選擇相信的生物學首要原則。

同樣承襲演化觀點,卻發展出不同論述單位的《大腦簡史》,是本書的理論競爭者,也是我至今最喜歡的台灣科普著作。推薦兩本連著讀。

演化觀點擄獲了整個現代世界,這本名著也逃不過。

人文史上、社會科學上,討論文明的興衰,多少史家以國家為單位立論?多少政治行為以民族為單位推行?但人類社會的競爭,還是以自然環境為場域發生,不會是人類自己獨立決定。世界歷史也許有一半是世界地理決定的。在我們斬釘截鐵判斷XX民族的「民族性」時,還是要謹記,國界不會劃分開兩個社群的地理延續性。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剛好有很多反例,接著讀會很有趣。

前兩本書顛覆了我們直覺慣用的事物思考單位,這本書直接討論規模,任何規模。

說得更精確一點,是規模的縮放,在物理世界上會發生什麼影響。首先是哥吉拉不可能存在。人類行為不只發生在自然環境裡,整個世界都是物理世界,所以由物理學家來找出世界的規律也是合情合理,即便這位物理學家找出來的是生物學規律,甚至都市規劃時,無法打破的物理學計算結果。

政客和他們的專家學者可能會唬爛,但物理學不會。這就是摩斯拉不可能存在物理世界的終極原因,也是都市擴張極限的秘密。閱讀愉快。

本文經《方格子》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