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輯】無法只用一個字涵蓋:牛津字典選了哪些年度代表字來回顧2020年?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牛津英語大辭典在年度報告中他們指出,英語這語言就好比我們所有人,在今年已經能夠快速且重複地適應。基於語言變化與發展在今年的狀況,他們決定無法只用一個代表字。
牛津英語大辭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日前發布了年度報告,命名為「史無前例一年的詞彙」(Words of an unprecedented year),表示今年的情形和過往有些不同,無法以單一詞彙涵蓋一整年的狀況,考量到今年發生的現象背後的語言發展,他們改以月份與使用頻率選出眾多代表字。
牛津英語大辭典在年度報告中,將字彙分類為以下數個主題,包含「COVID-19」(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的語言(language of COVID-19)、世界英語(World Englishes)、科技與遠端工作(technology and remote control)、社會運動與社群媒體(social movement and social media)等。
在年度報告中他們指出,英語這語言就好比我們所有人,已經快速且不斷的對今年做出調適。基於語言變化與發展在今年的狀況,他們決定無法只用一個代表字。牛津報告按照月份選出了在該月份達到使用頻率高峰的代表字,以下依序介紹:
1月份的代表字分別為「森林大火」(bushfire)和「彈劾」(impeachment),前者指的是自2019年年底延續到今年初的澳洲野火季;後者則是指美國現任總統川普(港譯「特朗普」)的彈劾案,經參議院審理後宣告無罪。「宣告無罪」(Acquittal)也是2月份的代表字。

3-5月之間則由「冠狀病毒」(coronavirus)及其相關單字占據版面,包含全新出現的單字「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封鎖」(lockdown)、「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ing),以及伴隨北半球即將進入夏季,愈來愈多充滿希望的單字大量使用,例如:「重新開放」(reopening)。

6月的代表字則是由美國佛洛伊德之死所燃起的社會運動「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簡稱BLM),7月份則是「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和簡稱非裔、原住民及其他有色人種的「BIPOC」(Black, indigenous, and people of color)。取消文化指的是民眾拿回、甚至是抵制對某些公眾人物的支持,特別是當他們的言行被社會視為無法接受的時候。
8月份代表字是「郵寄」(mail-in)和「白俄羅斯人」(Belarusian),前者指的是美國總統大選郵寄選票的相關討論,後者則是指在白羅斯成功5連任的獨裁者盧卡申科。

9月份代表字則是「射月」(moonshot),指的是英國政府的普篩計畫名稱。
10月份的代表字分別是「超級傳播者」(superspreader)和「淨零」(Net Zero),前者是美國白宮舉辦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儀式時的大規模傳染,後者則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承諾中國將在2060年達成碳中和目標。
- 網路民調僅3%,得票率卻近8成:盧卡申科6度當選總統,「婦仇者聯盟」恐成未來隱
- 白宮確診風雲:發言人麥肯內尼也中鏢、川普出院,業者推出「川普擊敗武漢肺炎紀念幣」
- 習近平承諾中國2060年實現「碳中和」,是精心計算的政治策略
《BBC》報導邀請了媒體編輯Amol Rajan分析牛津的年度報告,Rajan指出在這資訊滿溢且媒體普遍的年代,新單字及其用法以更快的速度在變遷。對他來說更驚訝的是新聞報導的循環產生了新的片語及用法,像是BLM在佛洛伊德被殺之前其實早已存在,但從未像今年這般充滿在我們的公共領域;「郵寄投票」和「陰謀論」也是相同的情況,並不是因為郵寄投票相關的陰謀論是新的或被證明成真,而是由美國總統川普這樣世界人人皆知的人物所支持。
《自由時報》報導,牛津英文辭典去年將「氣候緊急狀態」(Climate Emergency)列為年度代表字。英國另1款著名辭典「柯林斯字典」(Collins Dictionary)則於本月初搶先宣布了2020年代表字為「封城」。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 Word of the Year 2020(Oxford Languages)
- 2020太多事?!牛津字典選不出年度代表字(自由時報)
- OED Word of the Year expanded for 'unprecedented' 2020(BBC)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黃筱歡
最新發展:
-
年度代表字:台灣果不其然是「漲」,日本選出意味深遠的「戰」,韓國則是批判政客「過而不改」 2月前
-
《牛津字典》2022年度代表字開放公眾票選,最終勝出的「Goblin Mode」是什麼意思? 3月前
-
《韋伯字典》2022年度代表字「Gaslighting」是什麼意思?今年熱搜度排行前50名、幾乎天天都被提及 3月前
-
柯林斯字典選出2022英國年度詞彙「permacrisis」,定義為「長時間的不穩定和不安全」 4月前
-
《星期天晚上》S1EP3|告別2020:這特別「賽」的一年,我們是這樣走過來的 2年前
-
2020年度關鍵字:自主隔離、無薪假、吃播⋯⋯這些英文怎麼說? 2年前
-
「死亡的媒介化」急速改變了哀悼的性質與數量,框架著我們對2020年的恐懼與孤獨 2年前
Tags:
以引擎創造汽車, Mercedes-Benz 又將如何以 AI 重新定義汽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I 人工智慧,正在快速改變你我世界。從客服中心的對答到文章的生成, AI 似乎越來越無所不能。與你我生活息息相關的移動生活同樣沒因此例外, AI 不僅讓座艙內車載資訊系統的語音系統聰明應答,更可逐步取代人類掌握方向盤自動駕駛。巧合的是,積極利用 AI 改變汽車樣貌與功能的,更是 130 多年前發明汽車的 Mercedes-Benz!
從 Siri 、Chatbot 、ChatGPT ,到 Bing 搜尋引擎, AI 成為了生活中不可忽視的存在。 AI 發揮分析語言及推測使用者意圖的強項,讓過去需要人類親力親為的服務與對談,成為了 AI 當前最火熱的應用功能。汽車產業中也有相同運用,座艙內的車載資訊系統正是最好例子。透過聲控操作車輛功能,讓駕駛不再需要用手一鍵一鍵地輸入指令,更輕鬆直覺,也更便利安全。但 AI 的強大可不僅於此,透過對圖像能力的處理與深度學習,更一步步實現全自動駕駛願景。
AI 於汽車產業的應用,放諸全球每個汽車品牌都在積極努力。身為汽車的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曾以內燃機改變了人類的移動方式,以當前的發展趨勢看來, Mercedes-Benz 很有可能要再度運用 AI 科技,改變汽車於人類歷史中的定義。
AI 能帶給車主何等的科技便利? 以 Mercedes-Benz 的 MBUX 多媒體系統發展來說明
開車時要如何讓旅程更添便利與樂趣?從收音機的發明開始,車廠們從不停止創新。在安全的基礎上,設置更進階的汽車音響、透過衛星訊號的導航系統、利用連網能力引入更多元的功能等。 Mercedes-Benz 於 2018 年推出 MBUX 多媒體系統,更開拓了汽車產業的全新領域。雖然聲控不算是最新的科技,但搭載於當時 A-Class 上的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可以透過 AI 學習,讓駕駛使用如「我覺得冷」的人性化口語,命令車輛聰明自動地調高空調溫度,並結合大尺寸的觸控螢幕與高度個人化設定,達到因人而異的介面風格。此外,亦可發揮 AI 運算與學習能力,分析駕駛愛聽的音樂類別、常去的餐廳等安排建議,直接顯示於介面上。

立基於第一代基礎, 2021 年第二代 MBUX 多媒體系統迎來了更智慧的更新。延續前一代的大尺碼螢幕規格,創造出更大且前所未見的顯示介面。且不僅針對駕駛,更能針對座艙內的每位乘客進行貼心功能。後座乘客也可以直接與 MBUX 語音助理溝通、夜間拿取前方置物箱內物品時副駕駛座室內燈主動開啟等等。針對駕駛部分更是無微不至,駕駛要倒車時系統會自動收起後擋玻璃電動遮陽簾、要調整後視鏡時駕駛只需注視欲調整的後視鏡,就可直接進行控制;不僅如此,更研發出擴增實境抬頭顯示器,讓導航路徑可與前方環境合而為一,駕駛無需低頭觀看地圖。
而在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研發不到五年時光內,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將於 2023 年問世,啟用 5G 模組,加強即時連線的應用能力。在車輛靜止時,要於車上進行視訊會議、觀看 TikTok 影片或是玩個 Angry Bird 都不成問題。更強大的沈浸式體驗也是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的強項,將讚譽為柏林之音 Burmester® 環場音響系統結合環景式內裝照明,讓燈光可隨著音樂節奏改變照明效果,再搭配 Dolby Atmos® 音效科技,打造聲歷其境的環繞音響體驗與體感震動,大幅豐富聽覺體驗。

AI 如何創造安全未來 看看領先的 Mercedes-Benz 怎麼做?
無論是汽車發明前的馬車,或是搭載著內燃機或電動馬達的汽車,駕駛皆是以人為主。車輛上的介面亦應以使用者為導向,盡可能增加駕駛便利性與行車安全。畢竟人非機器,駕駛過程會受到各種身體、心理狀況影響,行車安全也會隨之起伏,而往往意外就是在此分心或失誤中產生。
正因 AI 科技的日新月異,如何能改善行車安全,成為了工程師們的重要課題。透過感應器的資料收集,再結合圖像判斷能力與豐富的大數據,以及 AI 強大的深度學習,讓輔助駕駛科技一步步地朝向「自動駕駛」邁進。也因當前自動駕駛科技的發展火熱,國際汽車工程師協會(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SAE ) 將自動駕駛以自主能力區分,從 Level 0 到 Level 5 區分出六種自動駕駛等級。當前諸多車廠都已達到的 Level 2 ,於定義上仍屬於「輔助」階段,非真正的自動駕駛科技,意味著駕駛不能離開方向盤,駕駛必須時時監督輔助駕駛功能。簡而言之,仍是人為主、科技為輔的階段。
而 Level 3 開始,自動駕駛科技可以適度地接管車輛。當系統要求,駕駛需要立刻接手車輛操控,換言之,駕駛可在某些路況或路段交由車輛自動駕駛; Level 4 則是實踐了高度自動,基本上除了極端的氣候或環境影響外,駕駛不須時時注意方向盤、油門等操控,車子都能執行自駕。如計程車的自駕服務,方向盤或油門踏板可能無須安裝等。而到了 Level 5 ,則是完全交由系統自主操控,在「任何條件」下車輛都能自動駕駛,無需人類操控。
Mercedes-Benz 不僅於 MBUX 多媒體系統中高度結合 AI 科技發展,在自動駕駛輔助上有著領先業界的地位。 2023 年 Mercedes-Benz 成為了全球首家於美國內華達州獲得 Level 3 有條件自動駕駛國際認證的汽車品牌,在特定的路線上與特定條件中,駕駛可以將駕駛任務交由系統來執行。

你以為 Mercedes-Benz 於自動駕駛的領導地位僅此於此嗎?其實不然。 Mercedes-Benz 其實也已成功開發出 Level 4 自動駕駛科技,被德國聯邦汽車運輸管理局核准在斯圖加特機場的 P6 停車場中使用,實踐無人自動停車技術。意指當駕駛開車進入此停車場後,點擊智慧手機應用程式並發送到預先預定的停車位,駕駛就可離開,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會自動把車輛停妥到指定車位。駕駛再也不用辛苦於停車場中找尋車位,再也不用擔心自己停車技術不佳而無法停好車。一切的停車動作,交給 AI 掌控的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即可。

身為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更要重塑汽車未來樣貌
從過去的汽車發展軌跡可以發現,過去重點以硬體設備為主;而當前或是未來汽車的核心價值,則會奠基在車廠於車內系統的軟體科技水平之上。許多車廠為了迎合此改變,期望透過與其他科技公司合作,串接現有軟體介面,試圖縮短革新的時間,但對於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而言,更專注於自有系統與架構研發。適度地與 NVIDIA、Google 等 科技大廠聯手開發,目的就是要打造完整的自有科技團隊與生態系。這點或許是品牌的自我高度期許,也或許是身為汽車發明者的責任使然。
AI 正改變人類社會中的各個層面,其中也包含汽車產業。以硬體定義車輛品質的時代已然過去,在使用者體驗上考驗著眾車廠如何以使用者體驗為核心,發展車用軟體系統,以創造消費者於車輛內的全新體驗。未來汽車產業將不會只是傳統製造業,更須引進科技業的核心追求突變。 Mercedes-Benz 近年來的發展路徑,不僅是最佳說明,也為車壇發展開啟了一條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