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澳斷橋逾週年:運安會最終調查出爐,檢測僅用目測、事故前3年未檢測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南方澳斷橋後,全台盤點出101座受損橋梁,其中41座將在2020年底全面完成檢測。
南方澳大橋斷裂意外發生至今逾1年,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以下簡稱運安會)今(25)日公布最終調查報告,指事故主要原因是鋼索鏽蝕承載力不足,加上管理不當、檢測方式不完備,竣工後7次橋梁檢測皆為定期「目視檢測」,而事故前3年多都未檢測,導致中油油罐車行經大橋時,因吊索系統生銹鋼絞線殘餘強度無法承受負載而斷裂,為此交通部也坦承,檢測規範確有疏漏。
去(2019)年10月1日,南方澳大橋橋面斷裂崩塌,當時橋上一輛中油油罐車隨斷裂的橋面墜落並起火燃燒,墜落的橋面壓毀3艘停靠於南方澳大橋下之漁船,事故共造成6名船員罹難,13人受傷,也引發社會各界震驚。

經過1年多的調查,運安會今日發布調查報告,指出可能肇因,包括南方澳大橋位於漁港出海口,屬重鹽害、高濕度區域。大橋於使用多年後,吊索系統防水設施逐漸劣化,橋面端錨與鋼絞線長時間處於具鹽分的積水環境中,造成積水線附近鋼絞線嚴重銹蝕,導致10、11、12、13號橋面端錨處數束鋼絞線於事故發生前陸續銹斷,吊索有效殘餘截面積僅剩22至27%。
報告指出,當中油油罐車行經大橋10號吊索附近,11號吊索系統生銹鋼絞線之殘餘強度因無法承受負載而斷裂,接著相鄰之10、12號吊索及9、13號吊索系統橋面端錨處之銹蝕鋼絞線陸續斷裂,後續造成其他錨頭和吊索系統之連鎖破壞,當吊索全數破壞時,橋面大梁鋼構產生顯著破壞,最終導致大橋斷裂崩塌。
報告指出,南方澳大橋為一雙叉式單拱設計之特殊性橋梁,重要承載構件如吊索及端錨系統,皆位於拱架、套管,或大橋鋼箱梁等隱蔽處,應依該橋結構力學行為及構件特殊性,定期執行特殊性橋梁檢測,較能掌握橋梁結構之健全度。然事故發生前,我國橋梁屬性定位及主管機關相關法規不完整,特殊性橋梁檢測方式及規範指引不完備,且未落實執行,導致該橋於竣工後,僅執行過之7次橋梁檢測,且皆為定期「目視檢測」,事故前3年7個月間則未有任何橋梁檢測作業。

運安會報吿也點出12項風險有關肇因,包括南方澳大橋所屬道路多年來因不屬於公路系統,造成無公路法定義之公路主管機關,依循交通部頒布之相關橋梁檢測及補強規範進行檢測、評估、維修及補強作業,亦未針對南方澳大橋訂定特殊性橋梁之檢測項目及檢測方式。
另外,除交通部及地方政府所轄管之部分橋梁外,我國其他部會未有與交通部相同或相對完整之公路橋梁養護及檢測法規或規範。全國橋梁未有統一之養護及檢測機制,可能造成國內某些橋梁未能有效執行檢測、評估、維修及補強作業的風險。
運安會建議,交通部應儘速盤點所屬單位轄下所有橋梁,納管未歸類於公路系統之橋梁並建立養護機制。檢討「交通部公路橋梁檢測人員資格與培訓要點」,針對特殊性橋梁檢測之培訓課程內容,提供橋梁檢測人員適當之特殊性橋梁檢測方式及訓練。
另也建議各橋梁主管機關,盡速依照行政院院頒「橋梁維護管理作業要點」,辦理橋梁檢測、維修、補強、資料建置與開放等橋梁維護管理工作,並確實執行督導及考核。
《聯合報》報導,運安會主任調查官王興中說,報告中每一個改善建議都有追蹤編號,相關單位要在90天內回覆政院,並附件給運安會,如果確定可以確實執行就會解除列管,沒有的話,相關單位90天內還要再報院一次。
全台尚有41座受損橋樑待檢測
《中央社》報導,南方澳大橋位於蘇澳港轄區內,由省府建設基金專案補助,宜蘭縣政府農業局代辦施工,1996年興建,工程經費新台幣2.7億元,於1998年7月完工、11月驗收完成,隨即交由蘇澳港務分局維管。2012年港務公司成立後,南方澳大橋產權移交航港局,但仍由港務公司辦理維管。
交通部5月已核定南方澳斷橋懲處名單,共有48人記過或申誡,包含台灣港務公司歷任5名董事長、3名總經理及歷任航港局長等人。
《蘋果日報》報導,交通部政務次長王國材今日於立法院受訪時表示,過去橋梁管理,交通部管交通部的,交通部運研所橋梁監管系統裡面就以高公局、公路總局、台鐵局為主,的確過去在港務公司轄管橋梁部分有疏漏。這次行政院公布相關橋梁檢測要點,包括車行橋、人行橋、鐵路橋等,各單位要負責的責任,現在弄得更完整。
公路總局說明,南方澳斷橋後,全台盤點出101座受損橋梁,其中41座將在2020年底全面完成檢測,另有60座列U4(立即派員檢修)、U3(1年內改建)受損橋梁將進行整建,其中11座將今年底前完成改建,剩餘49座最晚2022年底前可完成,總計將耗資約14.26億元。截至今年10月中為止,發包中有33座,已完工30座,達成率約50.22%。

《新頭殼》報導,南方澳大橋今年7月啟動重建工程,由新亞建設開發公司得標,8月底完成舊有引橋拆除,9月起建新橋,預計2022年10月前竣工,公路總局表示,會全力兌現交通部長林佳龍開出的事發3年內完工支票。
南方澳大橋重建工程設計、監造單位為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承包廠商為新亞建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工程經費8億4850萬元,由航港局航港建設基金支應、公路總局協助重建,工期760天,預計2022年10月前完工。

Tags:
【一圖看懂】HCG免治馬桶:全新電解除菌水潔淨科技,全方位抗菌守護屁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居家清潔馬桶,總是讓你覺得繁瑣又疲累嗎?每天如廁的馬桶,清潔及抗菌能力可是比任何其它家具、家電更重要。選擇有效抗菌加上舒適的體驗節能的設計,就能讓你在家放鬆解放的時候,心情也一起上天堂啦!
根據BBC報導,在2010年時,英國舉辦了一次讓民眾選出史上最偉大發明的投票,其中抽水馬桶排行第九名,比引擎還高一名。
作為史上最偉大發明第九名的抽水馬桶,前身可以追溯到西元前的羅馬時代,從只是一個有排水系統的溝槽,到現代化的獨立抽水馬桶,我們觀察到除了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對如廁時舒適度的要求之外,近年來更進化到必須具備可以主動去除病菌、維持整體潔淨的種種設計,畢竟馬桶與生活密切相關,又是與身體親密接觸的家電,要怎麼讓人用得乾淨、舒服又健康,就是身為馬桶的使命。

電解除菌水,加碼抗菌超乾淨
每天都要和屁屁親密接觸的馬桶,清潔之餘還能主動抗菌、杜絕二次污染很重要。HCG免治馬桶的抗菌潔淨科技,與工研院產研合作全球首創電化學除氯技術可以將自來水電解之後,把氯轉化成無害氯離子形成的電解水,在清除污垢的同時,也達到除菌的作用,整個過程都無需使用任何化學藥劑或清潔劑;更棒的是,電解除菌水在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自動還原成自來水。乾淨、抗菌、安心、安全,討厭的壞菌不見了,也不會對我們生活的環境帶來更多負擔。
全然的舒適體驗,屁屁最知道
每一次使用馬桶,你都花上多少時間呢?無論時間長短,HCG希望為每一次的如廁體驗,帶來純粹的放鬆和舒適。HCG使用全球唯一可促進微循環之生物能陶瓷材料製成座墊,能放射4-14微米遠紅外線光波,促進人體血液循環,預防久坐之後腿部痠麻。還有聰明的負離子循環除臭,一入座便感應啟動,不用擔心臭味擾人或自擾。
恆溫節能不浪費,對地球好對錢包更好
寒流來襲時,突然接觸到冰冷的馬桶座墊而被嚇一跳的感覺,是許多人的共同經驗。HCG免治貼心暖座功能,一坐下就好溫暖,搭載瞬熱式溫感水洗利用陶瓷瞬間加熱技術有效節能30%,不會因持續加熱浪費能源,也不會為了節能而忽冷忽熱,使用流動活水更為乾淨衛生。讓你在使用馬桶的時候,不管是肌膚接觸到的地方,或者是心裡的感受,都是恰到好處的最佳溫度。
前一陣子,公共廁所要升級成免治馬桶的議題,讓大家紛紛討論起馬桶該有哪些先進設計,才能讓人用起來舒適又安心。其中最多人在乎的,莫過於馬桶的清潔問題,HCG免治馬桶採用抗菌樹脂材質便座,免除衛生隱憂,如座更安心舒適,第二道清潔防護,利用電解除箘水,自主清潔、抗菌,整體材質都通過SGS檢驗測試,有效抗菌程度高達99%,再加上唯一落實全機台灣在地生產製造,不混充國外代工的高保障品質,全方位提升衛生標準、滿足使用者需求的HCG免治馬桶,就是新世代家庭中,守護屁屁的最佳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