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上帝之手」:死敵也為他鼓掌,有資格與球王比利「瑜亮情節」的馬拉度納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打破阿根廷最年輕足球員紀錄的馬拉度納,一生都是足球歷史的筆跡,幾乎靠一己之力為阿根廷奪下世界盃,又捲入禁藥的疑雲,但在後人的言語散盡之時,這些英雄在綠茵上的英姿,卻會永遠被世世代代回憶傳誦。
台灣時間11月26日凌晨,國際媒體傳出馬拉度納(Diego Maradona)死亡的消息,幾個月前才因為腦血栓開刀的他,根據報導是死於突發的心臟病。
之後,阿根廷政府宣布將進行三日的哀悼,總統費南德茲(Alberto Fernandez)也表示:「(馬拉度納)帶領我們到了世界的巔峰,帶給我們極致的快樂,你是最偉大的人。」
這位球場上無人能敵,場下爭議不斷的足球明星,用偉大來形容或許還是遠遠不夠。
發跡:打破阿根廷最年輕上場紀錄,確立風格
時間回到1976年,當時僅15歲又355天的馬拉度納首次在正式職業賽上場,打破阿根廷最年輕球員的紀錄。據說當時球隊的總教練跟馬拉度納說「你上場去穿襠過人(把球從防守者的兩腳間帶過)吧」,而馬拉度納也確實在他的首場比賽輕鬆做到。
#OnThisDay in 1976 a 15-year-old Diego Maradona made his Argentinos Juniors debut - the rest as they say is history pic.twitter.com/aIdN1s28hE
— GOLAZO (@golazoargentino) October 20, 2017
馬拉度納首場職業賽的畫面,至今還留在很多阿根廷人的心中,那腳過人也從此奠下了馬拉度納的風格:他就是比你強,而且他會確定你知道這件事。
發光:世紀進球、上帝之手,死敵為他起立鼓掌
馬拉度納的足球生涯不但充滿亮點,而且多是別人永遠無法達成的成就。
1983年6月,23歲的馬拉度納效力於西班牙足球隊巴塞隆納(簡稱巴薩),在一場與死敵皇家馬德里(簡稱皇馬)的比賽中,馬拉度納不但帶球過了皇馬的守門員,更在可以直接射門的情況下,硬是多把一名皇馬後衛用假動作晃倒在地上。
在那場比賽,對巴薩恨之入骨的皇馬球迷,罕見在球場中起立為馬拉度納鼓掌——因為他們知道自己見證了不得了的事情。下一次兩隊對壘時再有這樣的情況,是22年後的羅納迪諾(Ronaldinho)。
而馬拉度納最被眾人記得的,應該就是1986年6月22日墨西哥世界盃對英格蘭的那場比賽。
馬拉度納在那場比賽進了兩球,第一球就是讓英格蘭球迷恨之入骨的「上帝之手」——接空中傳球時用手把球撥進了球門,至今仍是世界盃史上最具爭議的進球之一。
不過,在接下來的比賽,馬拉度納從自己的半場一路帶球68公尺,一人晃過英格蘭沿路上的所有防守者,面對守門員封堵時再將守門員騙倒在地,射門入網,那顆進球,至今被認為是世界盃場上的「世紀進球(Goal of the Century)」。
Considered by many as the greatest individual FIFA World Cup goal of all time, Maradona's goal versus @England at Mexico '86 is the third to get the @Hyundai_Global Anatomy of a Goal treatment. ??? pic.twitter.com/O2uOXBogOg
— FIFA World Cup (@FIFAWorldCup) March 9, 2018
1986年世界盃結束後,馬拉度納也迎來生涯的高峰,當時效力於義大利聯賽拿坡里(Napoli)的他,一肩挑起整支球隊,打破當時AC米蘭(AC Milan)和尤文圖斯(Juventus)的冠軍壟斷,靠著不斷撕裂對手的後防線,為拿波里奪下了義大利的雙冠王。
彼時至今,拿坡里的巷弄間仍充滿馬拉度納的圖騰,2000年時,拿坡里也將「10號」這個在足球場上代表最強球員的號碼「退休」。在馬拉度納去世後,拿坡里更宣布要將球場名稱改為「馬拉度納球場」,以紀念這位偉大球員的貢獻。
爭議:與「藥」糾纏不清、好球員不見得是好教練
雖然球場上的個人能力無可質疑,但馬拉度納的個人生活,卻充滿了爭議。
在成名之後,馬拉度納迷上了禁藥和毒品,1991年也因為用藥問題離開了拿坡里,更被禁賽15個月,在1994年的世界盃,他更因為被查出使用運動員禁藥「麻黃鹼(Ephedrine)」而被逐出比賽。之後,馬拉度納也在1997年自職業足球退休,2000年至2004年更因為心臟問題而長期住院治療。
2008年,回歸足壇的馬拉度納成為阿根廷國家隊教練,這也是他與體型球風類似的當代足壇明星梅西(Leo Messi)首次正式合作。
在2010年的世界盃中,阿根廷雖然在小組賽一路過關斬將,但卻在八強賽以0:4慘敗給德國,期間馬拉度納沒有明確戰術思維,只在賽前擁抱球員讓他們「上場好好打」的執教風格也受到批評,之後他也離開了教練職位。
比利和馬拉度納誰是真第一?答案或許不太重要
雖然年紀相差了20歲,但馬拉度納常會和巴西「球王」比利(Pelé)相比,爭論誰才是世界第一。
從數據來看,比利21年的職業生涯進541顆進球,92場為巴西效力的國家隊比賽中踢入72球;同樣21年生涯的馬拉度納進過259球,並在91場阿根廷比賽中踢進34球。這樣看來,比利好像勝過馬拉度納。
話雖如此,相較於馬拉度納在歐洲賽場四處征戰,比利職業生涯多數的時間都待在巴西國內的聯賽。在世界盃賽場上,比利所代表的巴西一直是球星雲集的「宇宙隊」,能夠提供比利源源不絕的進攻支援,反觀馬拉度納的阿根廷隊只有他人一枝獨秀,1986年阿根廷能夠捧起冠軍盃,幾乎能說是馬拉度納一人的功勞,用一(手)腳撐起整個國家隊。
在運動場上,誰強誰更強的爭論永遠不會止息,但在後人的言語散盡之時,這些英雄在綠茵上的英姿,卻會永遠被世世代代回憶傳誦。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 The greatest rivals: Pele and Maradona
- 6 of the Best Moments of Diego Maradona's Career
- Napoli to Rename Stadium After Diego Maradona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羅元祺
最新發展:
Tags: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看見身障老後的照顧困境,讓照顧悲劇不再發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伊甸基金會期待家有身心障礙者的朋友,能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只要願意求助,不需自己一肩扛起所有的照顧重擔。
高齡社會是醫療技術進步、養生觀念提升的反映,但這樣的發展,也伴隨著許多問題,比方勞動力下降、經濟問題、醫療需求改變等。與此同時,我們可能較少關注到的身心障礙族群以及他們的照顧者,同樣也呈現逐年高齡化的發展,而且背負著更多挑戰與考驗,包括家庭、社會資源、公眾意識等。
根據衛福部統計,近七成生活需要他人協助的身心障礙者,是由家人照顧。老人福利法定義老人為年滿65歲,而身心障礙者往往比一般人提早退化20年,表示身心障礙者45歲即邁入老年期。在家人依舊承擔最多照顧勞動的現況,身心障礙者與照顧者雙雙老化的現象加速,照顧需求更顯迫切與複雜。
關於身心障礙者,你所不知道的是⋯⋯
「自從2000年以來,台灣的社會福利發生了很多變化,不管是在食衣住行各方面,當然,也包括政府開始推動長照2.0的制度。這些改變的立意都是良善的,但是我們的社會觀念卻可能還沒有追上。」伊甸基金會副執行長何天元談起關於身心障礙者的福利,有感而發地表示。

在台灣,大眾對身心障礙者還是普遍存在著排斥的心態。何副執行長提到,這樣的排斥,可能不僅僅存在於一般身心健康的民眾,甚至是身心障礙者的家屬,都有可能抗拒接受現實,選擇封閉自己和身心障礙者,停止與外界接觸。「在推動照顧身心障礙者相關的服務上,真的是困難重重,比方我們要辦活動,或者要尋找合適的機構場地,常常遭到民眾抗議。」何副執行長表示。不過,即使如此,伊甸基金會想要持續為身心障礙者倡議、改善現況的決心,並沒有絲毫改變。「因為照顧身心障礙者,真的是非常重要,同時也非常辛苦的一件事情。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沒有人應該被孤立,或者獨自承擔這一切。」
目前伊甸基金會提供日間照顧、居家照顧、社區服務、住宿機構等不同形式的服務,希望可以讓更多有需要的家庭,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和家人的方式來照顧身心障礙者。「除此之外,因為科技不斷地進步,很多觀念也都在改變,伊甸希望可以永遠多想一步,替大家先做好準備,所以我們提供的各種課程、教材,還有對我們工作人員的培訓等,也都持續在更新。」為了打破傳統觀念上對於身心障礙者的排斥感,伊甸基金會更是持續舉辦活動,透過各種媒體、平台的宣導,希望能夠改變社會普遍的觀感。更重要的是,讓所有的身心障礙者和他們的家屬知道——你不需要孤軍奮戰,伊甸願意提供各種你需要的支援和資源。
當我老了,你也老了
提到伊甸所能提供的支援和資源,家有多重障礙者的恩蓉媽媽對此感受最深。「我們恩蓉是多重障礙的孩子,她還在我肚子裡的時候我就知道了。既然我們選擇迎接她的到來,就必須要為她做好最周全的準備,所以我跟恩蓉爸爸一直都很積極地去找各種課程、復健來上,希望恩蓉在人生的這路上,可以走得更順一點。」恩蓉自從八個月大左右就開始接受復健,在醫療上,恩蓉的爸爸媽媽也非常重視她的黃金治療期。除此之外,各種相關的課程、活動,恩蓉爸爸和媽媽也都盡可能去學習、接觸。在恩蓉一家搬到台北之後,恩蓉更是直接開始使用伊甸的日間照顧服務。「這個決定真的是最好的決定,因為伊甸的照顧服務,改變了我們一家相處的氣氛。」恩蓉媽媽真誠地說。

恩蓉是個喜歡學習的孩子,在享有義務教育的十二年期間,她白天到學校接受教育,傍晚放學回家休息,行程和一般的學生幾乎一樣。但是在高中畢業之後,恩蓉就面臨了大學裡面沒有這樣的服務的問題,換句話說,她白天沒有地方可以去,只能待在家裡,由爸爸媽媽照顧。
「那時候我們想了很多方法、討論過各種可能性,但是因為恩蓉是多重障礙,能夠幫助她的機構真的不多,後來我們只能選擇看護,讓她待在家裡。」但這樣的做法引起了恩蓉很大的反彈,因為她喜歡接觸新事物和具有學習的熱情,和被困在家裡的現實,起了巨大的衝突。恩蓉常常鬧起脾氣,爸爸媽媽也被迫在日常的工作之外,還要處理更多事情、更多情緒,一家人都感到喘不過氣來。
「搬到台北之後,我們進入了伊甸的民生日照中心,在這裡恩蓉可以參加課程,可以復健,有很多她沒有接觸過的新鮮事,讓她非常開心;甚至我常常很驚喜地發現,她持續在進步、在成長。」不只如此,一家人因為伊甸照顧服務的幫助,都各自獲得了喘息的機會,在體力上、心情上都更加有餘裕與彼此相處。
你的辛苦有伊甸懂,請放心好好休息
「絕對要尋求協助,一定要給自己一點休息的空間。」恩蓉媽媽談到過去認識的朋友中,也有一位家有身心障礙兒的媽媽。「那位媽媽的先生沒有辦法接受有障礙的孩子,在孩子出生沒多久之後就選擇消失,把孩子丟給媽媽。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他們家家境還不錯,不需要為經濟問題太費心。」即使如此,這位媽媽朋友還是在某一天傳訊給恩蓉媽媽,說自己真的很累,想要結束一切。「我收到訊息真的嚇到了,立刻找里長、找社工過去那位媽媽家,還好沒有發生遺憾的事情。但這也讓我思索到,人是沒有辦法獨自存在的,特別是有身心障礙者的家庭,了解各種支援系統可以怎樣隨時幫到你,隨時給你一個出口、一個喘息的機會,真的很重要。」
把成為身心障礙者家庭的後盾,當成一生目標的何副執行長,也提到他在第一線上,觀察到一些家庭的狀況。「很多家庭把自己封閉起來的原因,是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家裡有這樣的問題,覺得很羞恥;有些則是對外尋求協助,就會產生愧疚感。這樣的觀念,其實直到今天還一直困擾著非常多的家庭。」除此之外,經濟上的壓力,也是讓許多身心障礙者家庭不敢求援的主要原因之一。何副執行長提到,曾經遇到過一位身心障礙者,他的一天四餐就是一片厚片吐司,切成四塊,早餐、午餐、晚餐、宵夜各一塊。「而且你可以看到那片吐司已經是幾乎要腐敗的狀態,真的很令人揪心。」

目前政府已經開始在很多地方設立日間照顧機構,就是希望讓身心障礙者可以就近在社區裡也接受到不同需求的照顧服務。何副執行長強調,現在政府有補助,伊甸基金會也很願意提供急難救助,給所有有需要的家庭,一個暫時緩解現況的機會。「只要願意尋求援助,我們一定會想辦法幫到你。我們只希望能夠傳達一個觀念:讓身心障礙者獲得更好的照顧,其實是讓整個家庭過得更好。」
這是一段讓力量凝聚的旅程
除了縱向的提供幫助之外,橫向的新知教育、心得分享也一樣重要,伊甸透過許多方式,讓資訊透明,讓不管是不是身心障礙者和其家庭,都能對身心障礙者的能力和需求更有概念。
何副執行長邀請大家收聽伊甸的Podcast——「先來一杯,我們再聊」,希望能透過照顧者的分享,讓彼此都有傾訴、傾聽的機會,更讓未來都可能是照顧者的你我,有越來越多的參考樣本。與此同時,讓照顧者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自己也有權力追求快樂與自我人生。
談到分享,恩蓉媽媽也非常同意「吐苦水」的重要性。「因為我先生是牧師,我身為師母,其實也常常扮演著傾聽者、照顧者的角色,所以我都很鼓勵有同樣狀況的家庭,把感受說出來、把問題說出來,我們一起來解決。」恩蓉媽媽希望讓更多身障家庭知道他們並不孤單:勇於求助、適時喘息、讓專業介入。
伊甸基金會從身心障礙者的角度出發,提供個案管理、心智障礙者雙老家庭支持、支持性就業、日間作業設施、日間照顧服務、社區居住等服務,另外還有居家修繕、交通接送、輔具服務等。不僅為身心障礙者提供了實際的幫助,更重要的是給予了他們和家庭一份深深的愛和希望。就像恩蓉和恩蓉媽媽,透過這些協助,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意義和價值,並成為社區中傳播正能量的重要角色。我們期待更多家有身心障礙者的朋友,能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只要願意求助,身心障礙者的照顧重擔,真的不用自己一肩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