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改變巨型FTA影響力,台灣沒加入RCEP實質影響真的不大

疫情改變巨型FTA影響力,台灣沒加入RCEP實質影響真的不大
Photo Credit: AP / TPG 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RCEP原本對台灣的影響就比較有限,但即便CPTPP加進來,以現在國際經濟活動受到武漢肺炎疫情巨幅影響來看,仔細分析疫情可能帶來的變化以及掌握其所提供給台灣的機會,可能會比試圖加入巨型經濟協議會更直接與更有效。

文:賴怡忠(讀錯書,入錯行,生錯時代的政治邊緣人)

11月15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議》(RCEP)簽署,這個涵蓋東協十國加上日、韓、中、澳、紐的15國經濟協議,號稱是目前最大的多邊經濟協議,連歐盟都望塵莫及,國內有人以台灣不在其中而哭叫台灣再度被邊緣化,或是台灣押寶美國使得台灣錯失上RCEP列車的機會等。

由於這些似是而非的主張在18年前東協與中國簽署自貿協定,或是五年前中韓自由貿易協定簽署時都講過,冷飯新炒不會使難吃的菜餚變好吃,更無助於對關鍵問題的分析。

台灣要注意的不是RCEP如何邊緣化台灣,因為這是假議題,而是這個簽署動作背後呈現了什麼政治動力,這個動力是否因美國大選結果而出現變化,又因此會帶來什麼發展等。特別是對於影響全球的武漢肺炎疫情,是否可能會改變前述的計算,而台灣對這些發展如需要超前部署,其方向又會是哪些議題。

RCEP因美中貿易戰與華府對個別亞洲國家的關稅而再度復活

RCEP當時是因應來勢洶洶的《泛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TPP)的中方推動之對應措施。中國當時將TPP視為美國在亞太區域圍堵中國的經濟戰略,因此改變原先對日本提議包含印度與紐澳進入東協加三自貿區的抵制態度(因為當時北京認為日本引進印度與澳紐,是意圖稀釋中國在既有「東協加中日韓自貿區」的影響力),對東協加六為基礎的FTA態度轉趨積極,因此在2012年亞太經合會達成共識,正式在2013年推動RCEP。

對中國而言,這是其作為對抗美國主導TPP的武器。

TPP涵蓋部分東協國家與日澳紐,沒有中國、印度與韓國(韓國已表示無意加入TPP),但包括美國在內的美洲五國。RCEP涵蓋全部東協國家與日、韓、中、澳、紐、印度,但不包含任何一個美洲國家。因此一比較這兩者名單的異同,就可以知道為何TPP會被認為是為了制衡中國,而RCEP(即便強調東協中心主義)會被認為是對抗美國的操作。

TPP不僅開始得比較早(2010年),也在2016年宣告談判完成。RCEP在談判上因缺乏主要的推手與次要的呼應者,因此進展緩慢始終沒有結果。中國在TPP完成後對於RCEP的緩慢速度深感不耐,加上川普(Donald Trump)當選後就如選前承諾般立馬退出了TPP,當主要競爭者都退出其一手打造的制中經濟集團,中國就更沒有動機來積極推動RCEP,北京之後就把注意力擺到「一帶一路」計畫上。

只是之後當2018年川普發動對中貿易戰,也對部分亞洲國家對部分品項發動關稅戰,加上「一帶一路」的債務外交問題被公開討論,使得中國在推動上出現很多變數。這些發展導致了RCEP再度獲得重視,被部分東亞國家視為是面對不確定的川普總統之重要應對作為。

中國被美中貿易戰打得苦不堪言,自然會對RCEP更寄以厚望。只是這次主推RCEP者也不限於中國,包括日本也在積極推動,因此與先前意興闌珊的態度非常不同。復因之後印度也退出談判,中國在利用機會順勢排除其認定的主要障礙,之後就強力推進,帶來了11月15日RCEP的簽署。

義大利碗麵問題導致RCEP對台灣整體影響有限

正因為RCEP的整合為了維持東協主導性的期待,因此是沿著幾個「東協加一」FTA(東協加日本、東協加韓國、東協加中國、東協加紐澳)展開平行整合。由於東協跟這幾個國家的FTA談的條件都不太一樣,加上東協成員彼此的差異頗大,能否退讓的領域更是十分不同,因此一旦要將這些FTA整合,所謂的義大利碗麵效應(Spaghetti effect)就變得十分複雜。

搞到後來為了可以整理出共識,就是將這四個東協加一FTA取其最低要求,以便降低阻力。這也是到後來包括美國、日本、澳洲等在內多不認為這個RCEP會有多大的貿易促進效果。因為很可能結果會比日本、澳洲與東協既有的FTA條件還鬆散,更不夠自由。

也因為RCEP是沿著這些東協加一的FTA加以整合,造成RCEP的區域整合效果是偏向東協十國,日韓中澳紐這五國還需要別的工作以處理其彼此間的自貿整合問題。也因為這樣我們才會發現,為何已經有含蓋中日韓三國的RCEP了,中日韓還是需要談三國之間的FTA。

此外,想要整合中韓、中澳、中紐的FTA,也同樣會出現另一種義大利碗麵問題。因此簡單來說,RCEP讓東協與日韓中澳紐有個比較一致的自貿安排,但日韓中澳紐彼此的整合則還有一段路要走,這導致RCEP更像是「東協加五」的自貿協定,而不是15國彼此整合的自貿協定。

這個結果導致台灣要觀察的,實際上是RCEP對台灣與日韓中澳紐五國競爭東協市場的影響,以及台灣對中貿易會如何被中韓FTA所影響。

鑒於這四個「東協加一」FTA最晚生效者也早在十年前,加上中韓FTA在五年前也生效了,如果台灣會因為RCEP的簽署而很慘,那麼早在十年前當東協-韓國FTA以及五年前的中韓FTA出現時,台灣與東協以及台灣與中國的雙邊貿易就應該出現慘狀了吧。

但事實上台灣不僅活下來了,而且還活得不錯。這是為何鄧政委面對RCEP簽署時會老神在在說,這對台灣實質影響真的不大。

4c8vuja5e7xlijgtttzmtl07mw4unp
Photo Credit: 中央社

CPTPP可能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RCEP簽署後的影響不是會有多少國家想加入RCEP,畢竟這個號稱最大自貿區實際上並不怎麼自由。但拜登(Joe Biden)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大力推進他可以接受,但民主黨同僚卻多人表反對的CPTPP。所以外界對於拜登政府能否推動重返TPP還是有疑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