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核子科學家遇刺:各國領袖維持噤聲,拜登善後美伊關係難度增加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法克里薩德不僅是伊朗最負盛名的核能科學家,也是伊斯蘭革命衛隊的高級官員,他在伊朗首都德黑蘭遭刺殺後,伊朗國內指稱為以色列所為,但目前包括美國、以色列及各西方國家,都仍未發表回應。
(中央社)伊朗核子科學家法克里薩德(Mohsen Fakhrizadeh)今天在首都德黑蘭附近被伏擊身亡。西方國家長期懷疑他秘密策劃核彈計畫,他的死恐使伊朗在美國總統川普任期尾聲時,進一步升高與美、以的對立。
「紐約時報」認為,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有意上任後重拾被川普撕毀的伊朗核子協議,但法克里薩德遇刺恐讓拜登政府處理美伊關係更為複雜。此外,伊朗指控以色列是今天行刺的幕後元凶,而以色列長期以來就反對伊朗核子協議,若行刺真為以國所為,伊朗恐被迫加快目前逐漸恢復核武原料儲備的腳步。
美國2015年在歐巴馬任內和俄、中、英、法、德等國共同達成與伊朗的核子協議,確保伊朗停止核武研發,但川普2018年悍然片面退出,與希望維持協議的西方盟國相左,川普政府還單獨對伊朗重啟制裁施壓。
「華盛頓郵報」報導,伊拉克則擔心川普任期尾聲的這幾週,恐在最後一刻與伊朗衝突而受殃及。
根據伊朗媒體消息,案發時法克里薩德是在自己所乘車輛行經伊朗北部時遭武裝殺手槍擊,送醫後不治。目擊者說,案發後,大批安全部隊在德黑蘭攔檢車輛,顯然是要揪出凶手。

紐時引述未具名的一位美方高層與兩位美方情報官員的說法,指以色列幕後策畫行刺,目前不清楚美國事前是否知悉。
路透社報導,美國現任總統川普任期只剩下數週,新任總統拜登將於明年一月就任,法克里薩德喪命一事,將使拜登更難以恢復前總統歐巴馬任內對伊朗的緩和政策。
伊朗方面把矛頭指向以色列,並暗指此案有川普默許。伊朗外交部長查瑞夫(Javad Zarif)推文稱有「以色列涉案的明確跡象」。
Terrorists murdered an eminent Iranian scientist today. This cowardice—with serious indications of Israeli role—shows desperate warmongering of perpetrators
— Javad Zarif (@JZarif) November 27, 2020
Iran calls on int'l community—and especially EU—to end their shameful double standards & condemn this act of state terror.
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的軍事顧問德甘(Hossein Dehghan)矢言「要對殺害這名受壓迫烈士的凶手,施以雷霆般的重擊」。
德甘推文說:「這些猶太復國主義者在他們盟友(指川普)政治生命的最後時刻,想對伊朗加強施壓,發起全面戰爭。」
據信與伊朗革命衛隊(Revolutionary Guards)關係密切的通訊應用程式Telegram頻道指出,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Supreme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已召開緊急會議,多名高階軍事指揮官與會。
以色列及美國政府對此都尚未發聲。以色列不願評論;美國白宮、五角大廈、國務院、中央情報局(CIA)及拜登的政權交接團隊都暫未置評。
西方國家及以色列情報機關多年來都認為法克里薩德是一項秘密原子彈計畫的神秘領袖。這項計畫已於2003年終止,但以色列及美國指控伊朗試圖捲土重來;伊朗則一向否認要把核能武器化。

歐巴馬執政時與伊朗達成協議,取消對伊朗的制裁,換取伊朗停止發展核子計畫。但川普繼任後改弦更張,恢復制裁伊朗。
拜登曾表示,他的目標是恢復歐巴馬時期的協議,但許多分析師認為困難重重。
馬萊(Robert Malley)曾在歐巴馬執政時擔任伊朗事務顧問,曾非正式為拜登團隊服務。馬萊表示,法克里薩德被殺害,是在川普任期尾聲的一連串行動之一,目的似乎是讓拜登更難與伊朗恢復往來。
他說:「用意之一單純是要盡可能在經濟上對伊朗及其核子計畫造成損害,另一個目的則可能是要讓拜登難以恢復(與伊朗的)外交往來及核子協議。」
一名美國官員本月稍早證實,川普曾指示軍事幕僚擬定一項襲擊伊朗的計畫,但後來在軍方幕僚勸說下放棄。
曾被納坦雅胡點名,各國領袖至今對法克里薩德之死仍未回應
根據《BBC》報導,法克里薩德不僅是伊朗最負盛名的核能科學家,也是伊斯蘭革命衛隊(Islamic Revolutionary Guard Corps)這個伊朗政教合一下準軍事武裝部隊的高級官員。
在西方世界的情報網中,他一直是伊朗核計畫中的重量角色和情報來源。
早在1989年,就曾傳出法克里薩德主導「阿瑪德計畫(Project Amad)」這個製造核彈的秘密行動,雖然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阿瑪德計畫已在2003年終止,但以色列宣稱根據2018年截取的機密文件,法克里薩德仍秘密主導這項計畫,當時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就直接對其點名,要人們「記住這個名字」。
雖然傳出種種陰謀,但西方世界的領袖對法克里薩德遭殺害的事件仍保持噤聲。《以色列時報(Times of Israel)》報導,雖然聯合國已表示將徹查此一事件,但至今不僅白宮、美國國防部、CIA、國務院、拜登的交接團隊,甚至是包括以色列在內的各國領袖,都沒有做出任何表示,也無任何組織坦承犯行。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 伊朗核子科學家遇刺 不利拜登善後美伊關係(中央社)
- Mohsen Fakhrizadeh: Iran vows to avenge scientist's assassination(BBC)
- US, world leaders mum on Fakhrizadeh killing; ex-CIA chief calls hit ‘reckless’(以色列時報)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楊士範
能源轉型看數字說話!臺灣成為拚進亞洲第二的淨零優等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實踐能源轉型,近年來我國再生能源的設置量已大幅成長,不僅光電和風電合計裝置容量已是2016年的7倍,今(2023)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更可望達到一成;綠電增加,能源效率亦逐年提升,能效評分已躍升亞洲第二;透過綠能優先、燃氣搭配,同時大減舊型亞臨界燃煤機組使用,空氣品質更是持續改善。為了更好的未來,臺灣將持續加緊轉型腳步,實現2050淨零願景。
再生能源成長幅度優於全球平均
依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所發布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統計,近5年(2018-2022年,以2017年為基期)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年複合成長率為9.1%;同期臺灣的年複合成長率為21.9%,表現優於全球平均。
2023年9月我國風電與光電裝置容量達14.137GW,為2016年之7.33倍;尤其離岸風電更是在政府與民間協力下,從無到有開始建立產業鏈,累積至2023年11月已有281座離岸風機屹立於海上,裝置容量突破2GW。
風光加速布局
2022年風力發電與太陽光電發電量達142.2億度,為2016年的5.5倍,及時提供了產業界最需要的綠電,支持供應鏈的綠色與低碳轉型。

國際能效評分躍升亞洲第二
能源密集度即生產每單位國內生產毛額(GDP)所消耗的能源數量,是反映能源效率的重要指標,根據能源署統計資料,近10年來臺灣能源密集度年均改善2.9%;根據美國能源經濟學會(ACEEE)最新(2022)發表之「國際能源效率評分卡」(International Energy Efficiency Scorecard),臺灣能源效率從13名(2016)進步到世界第8(2022);亞洲僅次於日本。在整體政策(national effort)、建築、工業、運輸等四個面向的評分中,整體政策得分最高,名列全球第5;顯示臺灣能源效率持續提升,是產業與全民共同努力的成果。

空汙減排有感
透過發電結構調整、機組汰舊換新、空污改善措施,台電公司火力電廠整體空污排放量已從2016年約10.7萬公噸,降至2022年約4.2萬公噸,減少61%。近年來台電持續落實增氣減煤,不僅有助於提升發電效率,空氣品質也不斷改善,顯示能源轉型過程兼顧環境永續。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不僅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影響,再生能源也穩健成長,持續提升我國能源自主與改善環境品質,帶動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為整個社會經濟體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將持續深耕再生能源發展路徑,重點放在極大化發展光電場域、離岸風力及前瞻能源等綠電領域,搭配儲能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回應再生能源的間歇性發電特性,能源供應更穩定。同時,亦積極推動強化電網韌性的措施,透過多方努力,將如期如質達成政策目標,逐步實現能源轉型,為臺灣打造更加永續、綠色的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