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亂之下沒有自由」,李光耀模式可不可以在臺灣複製?

「動亂之下沒有自由」,李光耀模式可不可以在臺灣複製?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李光耀說了一句很中肯的話:「你問大家,他們想要什麼?像你們這樣,擁有寫社論的權利嗎?他們要的是房子、醫藥、工作與學校。」

文:何漢昇(馬來西亞外籍生,現就讀義守大學)

作為一水之隔的馬來西亞人,看到李光耀的辭世,對我的心情而言其實是相對複雜的。因為工作地點的關係,家人幾乎半輩子都在新加坡工作,自己自然比一般人更多時間聽到李光耀,也更能感受到李光耀施行的政策帶來的影響。

臺灣許多評論都幾乎著墨在李光耀治理下的新加坡沒有自由,並認為李光耀任內打壓異議分子,這點其實說的沒錯,但也是那個時候時代的悲劇,我們可以返回那個時代去檢視當時的新加坡。時間倒退回50年前的1965的8月9日,在突如其來的廣播中,李光耀含淚宣布新加坡獨立了,準確來說新加坡其實是被踢出馬來西亞。

(相關報導:【影片】縱橫政壇半世紀的強人 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傳奇一生

新加坡政府此前要求真正建立以「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為口號,各族一律平等的政策,而不是以「馬來人優先」的種族保護政策,這也導致時任馬來西亞首相東姑阿都拉曼的反彈。新加坡在1964年7月和9月爆發加入馬來西亞以來第一場種族衝突,36人死亡,超過3000人被逮捕,同時也顯示新加坡種族問題已經到達水火不容的地步。李光耀之後也在他的回憶錄裡承認這場衝突間接導致新加坡獨立

新加坡是一個以華人為主的超級小國,但卻處於被以穆斯林為主的國家敵視包圍,獨立初期甚至被馬來西亞政客威脅斷水斷電,在人心惶惶的同時,內安法令就變成新加坡當時對內維穩的必要手段。

這條法令允許警察不需任何理由扣留認為「危害國家安全」的人,並且無需接受審判,以此來確保內部社會不會有異音。在新加坡獨立後這條法律一直被保存下來直到今天。新加坡最為讓人摳病的就是扣留了前國會議員謝太寶,時間長達27年之久。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如果以民主自由的角度去看李光耀,無可否認,李光耀活脫脫就是一個大獨裁者,他不會是什麽甘地、曼德拉之類的人物,但是李光耀在獨裁的同時也讓新加坡從一個什麽都沒有的小漁村,變成現在的已開發國家。

李光耀說了一句很中肯的話:「你問大家,他們想要什麼?像你們這樣,擁有寫社論的權利嗎?他們要的是房子、醫藥、工作與學校。」50年過去了,新加坡造就了無數奇蹟,可以肯定的,如果新加坡當初選的是不一樣的道路,新加坡不會有今天的成就。 動亂之下沒有自由,李光耀鐵腕統治新加坡,但是也讓新加坡走出了一個方向。

那麼問題是,李光耀模式可不可以在臺灣複製?李光耀模式有一個特點就是這是一個鐵腕治國的政府,但這個政府同時也是一個廉潔、高效率、用人唯才的政府。李光耀和他的內閣官員都很清楚的了解,新加坡沒有可以揮霍的本錢,如果只有獨裁手段卻是一個貪腐無能的政府,那麼對國家而言只會是一場災難。

同時期的菲律賓總統費迪南德.馬可仕同樣也是鐵腕治國,但人民留下的只有對他的唾棄,晚年甚至流亡夏威夷,對比之下令人不甚唏噓。李光耀在新加坡動亂時期,犧牲了國民的言論自由和民主,但卻也同樣帶給了新加坡社會一個高度法治、廉潔和高效率的政府。

隨著李光耀的離開,也帶走了上一代的強人政治,新加坡未來也會慢慢越來越開放,但是李光耀留給新加坡的遺產卻還是會一直存在著。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