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動機車產業2020年急轉直下,主因是政府「油電平權」的錯誤政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根據交通部調查報告,有67.9%的機車使用者有意願購置或汰換為電動機車,但政府減少電動機車補助,並以「油電平權」為名持續為燃油機車提供補助的方式,讓這個有機會接軌全球市場的產業,在台灣面臨衰退的危機。
2020年是電動機車產業衰退的一年,最大的困境並不來自於疫情對產業的傷害,而是環保署錯誤的油電平權政策,導致一連串對產業綠色轉型的重大打擊。11月上旬立法委員洪申翰在衛環委員會直指問題的核心:電動機車明顯比七期燃油機車乾淨,卻給予相同的補助金額,最終導致補助方案「搞出一堆燃油機車」,電動機車銷售量大跌。
經濟部補助電動車輛的遠見
早在2009年,為鼓勵電動機車的研發與量產,擴大市場規模,政府就已經制定出經濟部發展電動機車補助及獎勵實施要點,從相關計畫彙整的成果來看,傳統油車大廠多早在請領補助之列。該計畫在當時獲得超過五億元的預算,卻在2013年被立法院批評成效不彰,內銷數字不如預期。然而政府並未因此而退卻,因為電動化的目標並非一蹴可幾,創新研發、技術累積、市場成熟,新創產業的成長必然伴隨風險,而政府獎勵、補助的目的就是輔導、厚植產業成長茁壯的基石。
10年前創造的政策誘因在近年來已逐漸發揮成效。今周刊報導,傳統油車業者投資3000萬元入股東南亞最大獨角獸Grab,更合資成立後勤公司,預計未來五年獨家提供電動自行車、電動機車。此外更積極透過電動機車產品佈局印度市場,縱使遭遇波瀾,但仍可觀察到,隨著國際市場趨勢的轉變及國內政策誘因的支持,傳統油車大廠看似也力圖改變,加速產業轉型。
然而,電動車輛的發展卻在今年初因為油電平權的口號橫空出世、環保署政策的大力轉彎,形成產業大幅衰退的結果。
2020年:台灣電動機車產業急轉直下
根據交通部統計資料指出,今年1至10月燃油機車較同期成長達17.48%,電動機車卻大幅衰退近三成,大開全球綠色運輸趨勢的倒車。
究其根本原因,在於政府受迫於傳統燃油機車廠的壓力,取消環保署電動機車新購補助的同時,更將高達數倍的經費用於補貼七期燃油機車的汰購,完全無視於環保署自身報告也承認,七期燃油機車的碳排放及污染量,仍以數十倍的差距遠高於電動機車,更使台灣成為全球唯一補助燃油機車的國家。

截至今年10月底,全台電動機車銷售量僅有約八萬台,已嚴重打擊台灣電動機車產業好不容易建立起的產業規模,影響各方持續投入電動車輛產業的市場信心。縱使包含地球公民基金會、立委洪申翰、林淑芬及邱泰源等皆對此大力抨擊,並提案凍結部分預算。但環保署的態度依舊,完全無視電動機車產業衰退的事實,等同將過去積累的改革成就化為烏有。
也難怪2020年11月17日的媒體報導指出,傳統油車大廠公開宣佈,電動機車的量產將至少延緩三年,畢竟在環保署的「大力扶植」下,油車大廠只需要以逸待勞請領補助即可,至於綠色轉型升級的技術、市場開發顯然不具備太大的政策誘因。
工研院指出,今年受到疫情影響導致油價低迷、出口衰退以及七期燃油車款補助,導致電動機車市佔率下滑,產值較2019年衰退33.9%至新台幣91.1億元。相較去年電動機車掛牌數16萬8544輛、市佔率高達18%,預估2020年燃油機車掛牌數85.6萬輛,電動機車掛牌數11.5萬輛,占整體機車銷售比例降至11.8%。
在此一背景下,僅存的經濟部政策就成了維繫電動機車產業存續的重大關鍵,倘若經濟部取消對電動機車的扶助措施,勢必將造成電動機車銷量持續下探,屆時過去多年來產官學界所共同努力打造的轉型契機,恐將產生難以回復的毀滅性打擊,過去政府及市場投入的資源也將形同虛擲。
運具電動化是國際趨勢,台灣政府準備好了嗎?
歐盟在年5月推出歐洲綠色政綱,通過總計達7500億歐元的振興基金,擘劃2050年碳中和的宏大願景。其中潔淨車輛推動上編列達200億歐元,並積極設定5年內增加200萬個充電樁的政策目標。
國際能源總署也在最新的2020年電動車輛展望報告中,肯定電動車輛是減少人口稠密地區空氣污染的關鍵技術,也是有助於實現能源多樣化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目標的重要選擇,迄今為止,已有17個國家宣布2050年將實現100%零排放的車輛目標。
具體來看,在亞洲地區至少有日本、菲律賓、越南、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等國提出電動車輛有關的補助措施或長期發展目標;在歐洲地區,主要國家更是直接提出禁售燃油車輛的政策,積極引導電動運具使用。其中英國首相更在11月18日「再度」宣布2030年起,英國禁售以汽油和柴油為燃料所驅動的車輛。
各國政策雖不太相同,但是整體方向一致,就是透過設立政策目標,並輔以減稅、補助、投資生產誘因、廣設周邊設備等手段,逐步達成運具電動化的目標。
各國政府之所以積極透過政策佈局,是因為發展電動機車產業並非一蹴可幾,其中電池系統、充電系統、電動機系統、車用智慧控制系統,都是產業要從零開始研發,也因此電動機車在初期所投入的研發成本勢必須反映到售價上,這也是為何現下電動機車售價較高於燃油機車的根本原因。倘若缺乏政府穩定的政策扶植,建造成本將難以分攤到足夠的市場規模中,形成虧損難以填補的惡性循環,除連帶影響上下游已長期投入的零組件供應商外,更可能使得運具電動化的目標嘎然而止。
正當全球政府加緊腳步的同時,台灣準備好了嗎?
產業升級,需要經濟部的政策支持
台灣經濟研究院的高仁山博士指出,電動機車是100%台灣製造,可以帶動2.1兆基礎工業配件及製造業發展,高仁山博士更進一步表示,若是台灣能夠把握住電動機車推向國際,將可以創造出20萬個工作機會及9900億的市場產值。

最新發展:
-
電動機車2022新車數未達目標,呼籲經濟部、環境部、交通部推動「三三三政策」補助支持 3天前
-
GP125超低價背後的隱憂:燃油機車銷售越多,台灣離「2050淨零排放」目標越遠 3週前
-
男大生嫌騎光陽GP125太便宜難把妹——機車為什麼變這麼貴,好一點的要價10萬? 1月前
-
國發會列「運具電動化」為淨零轉型重要策略,接下來交通部該做這四件事 10月前
-
台灣促進運具電動化需達成六大路徑,再創「機車王國」國際領導地位 11月前
-
檢視全台六都淨零碳排政策與運具電動化時程,誰做得最好? 1年前
-
4/22是世界地球日,也是地方首長將「運具電動化」納入政見的最佳月份 1年前
-
全世界爭相投入電動機車發展,政府可以為台灣的產業鏈做些什麼? 1年前
-
毫無章法的「移動污染源」管制,環保署能否用「碳權交易」扳回一城? 1年前
-
COP26四字箴言「碳、錢、車、樹」,全球運具電動化目標再成討論焦點 1年前
-
發電廠是空污的主要元兇嗎?數據顯示,其實公路運輸的排放佔比遠超過電力業 1年前
-
歐盟淨零轉型下「碳關稅」將登場,台灣汽機車零組件外銷首當其衝 1年前
-
燃油機車大廠「髮夾彎」追捧電動車,來得及彌補「油電平權」下的失落兩年嗎? 1年前
-
目標「2030年新售新能源機車占35%」,從廣設充換電站到車行轉型都是必要配套 2年前
-
在號稱「史上最環保」的東京奧運之後,日本大廠如何實現電動車轉型之路? 2年前
-
城市發展共享運具,政府應拋棄「管制裁罰」思維用心勾勒願景 2年前
-
「油車、電車開八年碳足跡相同」已被證實是不實訊息,誰在刻意誤導? 2年前
-
蔡英文宣示「2050淨零碳排」的同時,台灣的運具電動化政策是什麼? 2年前
-
從產品策略、外銷狀況來看,電動車與燃油車是否即將「黃金交叉」? 2年前
-
特斯拉給台灣的啟示:如何把握「電動機車」這個未來國家級產業? 2年前
-
若想完成「綠色智慧運輸」革新,政府還得做這些事 2年前
-
疫情下逆勢成長的電動車產業,能否成為下一個台灣的兆元產業? 2年前
-
嘴上說「將減碳挑戰化為產業投資」,但2021年的台灣仍在補助燃油機車 2年前
-
設定燃油車禁售時限後又暫緩,我們的政府真心想發展電動車嗎? 2年前
Tags:
上廁所這樣的日常小事,其實是真正的人生大事—Panasonic溫水洗淨便座,呵護男性下半身的幸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說到男性如廁的問題,其實還真不少,像是便秘、擦拭不乾淨、甚至碰瓷等衛生問題,讓不少男性為之困擾。這次就讓我們透過醫師的角度來看看,面對這樣的問題可以如何解決?
根據世界廁所組織(World Toilet Organization,WTO)的統計,人一生大概要花三年的時間坐在馬桶上,而每一次上廁所時的體驗和品質,更是很大程度地影響了我們的情緒和身體健康狀況。
男性如廁的三大問題,你中了幾個?
對大部分的現代男性來說,好好上廁所幾乎算得上是種挑戰。舉例來說,便秘和痔瘡這兩大國人常見的問題,來自於作息不正常、缺乏運動、焦慮、飲食失調等生活習慣。但這些生活習慣,同時也是每天趕著通勤、開會,時常熬夜加班的男性們,必不可免的工作樣貌。在日積月累之下,便秘和痔瘡的困擾,常常就這樣默默地出現,想上不敢上,或者想上又上不出來,讓如廁成為生活中隱性的壓力來源。
此外,腸躁症也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問題。由於腸躁症有可能出現腹瀉的情況,也往往讓人擔心自己擦不乾淨、污物沾染到手上,留下令人不舒服的異味,成為許多男性的困擾。但是,如果因此以大量衛生紙反覆擦拭,除了留下垃圾,造成環境負擔之外,更有可能傷害脆弱的肛門肌膚,紅腫、破皮,甚至發炎、疼痛,同樣影響了生活的品質,造成心理壓力。
除了排便,男性排尿的問題也不少,例如近年來引起不小討論迴響的議題——男性尿尿,站著好還是坐著好?站姿的支持者認為,坐下的時候生殖器容易撞到馬桶圈,感覺很不乾淨,也不舒服;但是站著尿尿所造成的大量噴濺,不只沾染馬桶圈,甚至周遭的地板也要遭殃,最終需要花費更多心力去維持廁所的清潔與衛生,有些時候還因此造成家中成員的爭執。而且噴濺出來的尿液,也是細菌繁殖的最佳環境,如果不小心摸到加上抵抗力差,可能就會讓表皮有傷口的地方感染,實在令人頭痛。

好好上廁所不難,靠這招就夠
要改善這些男性如廁的問題,家醫科洪暐傑醫師認為,溫水便座是個好方法!以痔瘡為例,在臨床上的治療方法之一就是溫水坐浴,因為溫水可以很好地促進肛門口血液循環、減輕壓力,讓脫出的內痔回縮。而在如廁後,利用溫水便座來沖洗肛門,就如同溫水按摩般,一方面改善肛門附近的血液循環,同時減緩便秘、痔瘡帶來的問題。
至於如廁後的清潔,洪醫師則有「衛生紙乾擦不如濕紙巾擦,濕紙巾擦又不如使用溫水便座清洗」的建議。因為溫水沖洗,一來可以避免衛生紙反覆摩擦肛門所造成的傷害,二來也不怕糞便沾染到手,更不會造成後續環境衛生問題,一個動作就能擺脫令人不適的擦拭問題,真是要幫溫水便座拍拍手。
那麼男性尿尿是站著好還是坐著好?洪醫師建議道:「坐著尿尿除了避免尿液噴濺之外,其實好處很多,比方男性尿尿的時候,容易因為血壓改變而出現頭暈的狀況,站著很有可能因為頭暈而跌倒,但坐著的風險就相對低了許多。」但如果已經很習慣採取站姿,又不想因為尿液噴濺而造成家中成員困擾的男性,可以考慮裝設能在馬桶中生成泡沫的溫水便座。除了利用泡沫破壞水的表面張力之外,泡沫也能直接擋住反彈濺起的尿液,大幅阻止噴濺的情況。尿液不再噴得到處都是,廁所就可以更長時間的維持乾淨、衛生的狀態,同住的家人使用起廁所也更愉快。

在潔淨的溫水中,找回如廁的幸福感
Panasonic溫水洗淨便座,是解決男性如廁問題的專家,更是一家人廁所的守護者。360度噴灑泡沫所形成防護圈,包覆了馬桶內壁,能夠阻隔髒污、減少附著,讓尿尿的噴濺問題成為過去式,打掃起來更輕鬆。
既然說到打掃清潔,就不能不提到Panasonic貼心設計的一體式無縫不鏽鋼噴嘴,在使用者「著座後」、「使用前」,「使用後」等三個階段,都會自動進行清潔,從根部到前端徹底除污,強效抑菌高達99%;再加上與肌膚接觸的便座表面採用Ag+銀離子抗菌,符合日本SIAA嚴格的抗菌標準,即使是多人共用也很安心。

在使用者體驗上,Panasonic溫水洗淨便座採用先進的日本瞬熱技術,以快速節能省電的方式、提供不間斷的溫水,更設計了高達25種的洗淨模式,從水溫、水速、出水方式等,都能依照個人喜好調整,讓那些因為痔瘡、便秘或者腹瀉所帶來的疼痛、壓力,在自己喜好的溫水水流沖洗之下獲得改善,得到療癒的感受。

從裡到外,Panasonic溫水洗淨便座的體貼設計,就是要為所有使用者,提供全方位的舒適感。不想再讓上廁所成為困擾的男性朋友,請讓Panasonic溫水洗淨便座呵護你的需求,用全新的如廁體驗,扭轉你下半身的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