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發電量超過3個三峽電站:中國將在雅魯藏布江蓋大型水電廠,印度批河流被「武器化」

發電量超過3個三峽電站:中國將在雅魯藏布江蓋大型水電廠,印度批河流被「武器化」
一名印度男子划船游過氾濫的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在東南亞的湄公河(Mekong River)上游於興建水壩,與東南亞國家關係緊張,今年11月又敲定將在雅魯藏布江下游進行水電開發,恐在南亞再投下一顆震撼彈。

中印之間的水源紛爭再添一筆。中國11月敲定將在雅魯藏布江下游進行水電開發,預估發電量將超越世界規模最大的三峽電站的3倍,引發周邊國家如印度的緊張。印度當局於12月1日透露,考慮在下游推動另一項水電計畫,減輕中國水電廠的衝擊。

11月26日,中國電力建設集團董事長晏志勇在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成立40週年紀念大會上證實,已經敲定「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開發」計畫,預計將在2021年「十四五期間」(2021 - 2025年)實施。

晏志勇強調,對於水電行業來講,這是「一次歷史性機遇」。預估將利用雅魯藏布江下游大拐彎地區50公里直線距離形成的2000公尺落差,匯集近7000萬瓩的技術可開發資源,規模將超過3個三峽電站(裝置容量2250萬瓩),將對西藏自治區和中國能源電力行業有所貢獻。

晏志勇預估,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近6000萬瓩水電開發後,每年可提供近3000億度低碳電力,這對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的「2060年碳中和」願景,能發揮絕對巨大的作用。晏志勇也稱,水電站運作後,也可為西藏自治區帶來人民幣200億元(約新台幣870億元)以上的財政收入,再加上水電站開發能帶動基礎設施建設,西藏自治區的發展必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地人民生活的幸福感必將變得更加強大」。

晏志勇也稱,這是一項國際合作工程。隨著水電站的開發,中國與南亞的合作也將更加通暢。

中國要建新大壩,恐成印中衝突引爆點

不過印度方面並不領情。在中國確定將在雅魯藏布江興建水電廠後,印度官員昨(1)日表示,印度考慮在下游的布拉馬普特拉河推動一項1000萬瓩的水電計畫,以減輕中國水電廠計畫的衝擊。

綜合《路透社》《自由亞洲電台》這條中印兩國正搶著建壩的河流,主要流經中國、印度和孟加拉,支流還經過尼泊爾及不丹,是南亞多國的經濟命脈。

雅鲁藏布江2v2

這條河在中國稱作雅魯藏布江,源頭位於喜馬拉雅山的西藏自治區,被藏族視為母親河,在中國境內全長超過2000公里,並從西藏流入印度的阿魯納查省(Arunachal Pradesh)和阿薩姆省(Assam),接著進入孟加拉。印度稱她為布拉馬普特拉河(Brahmaputra River),在印度境內長度近650公里。

印度當局憂心中國的水電廠計畫會引發暴洪,或造成缺水。印度聯邦政府水源部的高官梅拉(T.S. Mehra)告訴《路透社》:「當務之急是得在阿魯納查省興建一座大壩,以減輕中國水壩計畫的負面衝擊。」梅拉稱印度高層正在考慮這項提案,印度計劃建立一個大壩,減輕中國建壩對水流的影響。

印度與中國外交關係正處於低谷,兩國軍隊在喜馬拉雅山區西部邊界已對峙數個月。一些分析家警告,隨著北京的建壩活動朝印度邊界逼近,這可能演變成另一個衝突點。

印中關係專家齊蘭尼(Brahma Chellaney)推文表示:「印度在喜馬拉雅山區面臨中國的陸上侵略,在後院海上面臨中國的蠶食鯨吞,最新消息則提醒,甚至引發水資源大戰。」

搶水大戰,印度憂河流成為新武器

《印度斯坦時報》(Hindustan Times)引述澳洲智庫「羅伊國際政策研究院」(Lowy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Policy)7月一份報告指出,對印度來說,中國位於布拉馬普特拉河上游的地理位置,讓「跨國河流共享」面臨挑戰,這幾乎是無法克服的問題。正如最近中印邊境衝突,印度需要評估中國如何利用上游的優勢地位,將河流給「武器化」,而中國對這些河流的控制,將讓中國能支配印度的經濟。

11月23日,印度政治和社會學教授投書《印度快報》,呼籲各國停止在雅魯藏布江的水利建設。文章除指出印度面臨嚴重的缺水問題(若河流遭中國截斷,後果恐不堪設想),另外雅魯藏布江上游的水壩建設,可能會導致淤泥沈積在水壩中,影響下游農田土壤質量;另外水壩位於西馬拉雅山這個地震頻繁的板塊上,若發生地震,對於下游各個國家居民來說,有著巨大的威脅(印度布拉馬普特拉盆地有100萬人口,孟加拉下游則有數千萬)。

另外,布拉馬普特拉河每年都會在阿薩姆邦造成泛濫,令數萬人流離失所。

AP_20198544582512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印度阿薩姆省布拉馬普特拉河的水災頻傳。

印度與中國之間有一項雙邊協議,在每年的雨季(5月15日至10月15日)期間,共享河流的相關資料。不過在2017年,中印在洞朗地區發生軍事對峙之後,中國停止與印度分享水情資源。直到2018年,兩國才又簽署諒解備忘錄,共享水文資訊,不過隨著雙方邊境衝突不斷,中國仍遭到印度多次指控拒絕提供水文資訊。

近年來,亞洲大河上的水力發電項目日益成為地區緊張局勢的根源。

中國在東南亞的湄公河(Mekong River)上游於興建水壩,致使6000萬人賴以為生的湄公河生態、漁獲等受影響,研究報告指出,這也讓下游5個中南半島國家,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與越南承受嚴峻乾旱之苦。2019年,湄公河下游的河面出現過去50年來最低的水平面,但中國否認缺水與中國建壩的關聯。

RTS2TE2A
Photo Credit:Reuters / 達志影像
2019年10月,湄公河沿岸的泰國Ban Namprai村莊一景。

《自由亞洲電台》報導,美國智庫東西方研究所(East-West Center)南亞部主任法爾瓦・阿默爾(Farwa Aamer)也表示,南亞國家的深層焦慮,來自因為氣候變化造成的水資源稀缺,以及中國建壩可能直接影響下游國家的農業經濟及自然生態。此外,南亞國家各自與中國的關係非常複雜,又欠缺一個跨國家的對話平台。另外,南亞國家更擔心,在與中國關係緊張時,水資源是否會成為中國的戰略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