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將領先全球施打武漢肺炎疫苗,英女王夫婦接種可能會有「帶頭」作用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疫苗只花了10個月就被批准施打,把通常需要花上10年的過程大幅壓縮。民調顯示,1/5民眾對疫苗安全存疑。
英國搶先全球將在8日開始施打「COVID-19」(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以下簡稱武漢肺炎)疫苗,包括英國女王以及菲利普親王都是超過80歲的「優先族群」,會先加入排隊等待疫苗施打;英國媒體則報導,由於這次疫苗研發時程較快,假如王室成員先接種疫苗,將有助於擔心疫苗安全性的民眾「安心」。
(中央社)搶全球之先,英國今(6)日表示,本週準備開始發放美國輝瑞藥廠和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的武漢肺炎疫苗,首先會在醫院施打,之後再分發到各診所。
第一批疫苗將從8日起施打,英國國家醫療保健服務(NHS)將優先施打80歲以上長者、前線醫護以及長照設施員工與住民。
英國上週批准輝瑞(Pfizer)與BioNTech研發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申請,搶先全球,展開史上最重要的大規模接種計畫。共計英國訂購4000萬劑疫苗,足以供給這個6700萬人口國家的2000萬人施打,第一週預料可提供約80萬劑。
英國衛生部表示,從比利時送抵的疫苗將儲存在全國各地安全的地方,進行品質檢查。
由於輝瑞/BioNTech疫苗存放相當麻煩,必須儲存在攝氏零下70度環境,在一般冰箱只能存放5天,因此衛生部表示,疫苗初期將先在50間醫療院所施打。疫苗的解凍和使用準備要花上數小時。
英格蘭國家醫療保健服務(NHS England)已致函家庭醫師(General Practitioner, GP),請他們做好準備,12月14日起,即透過當地醫師服務展開疫苗接種。
英國女王和親王將施打疫苗
英國監管機關日前批准輝瑞疫苗緊急使用授權申請,並將在下週領先全球展開大規模接種後,媒體昨晚報導,女王伊麗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將在幾週內接種輝瑞疫苗。
《週日郵報》(Mail on Sunday)報導,94歲的女王和99歲夫婿菲立普親王(Prince Philip)都因年事已高,符合優先接種疫苗資格,不過不會因為王室身分獲得特殊待遇,必須排隊等候接種。
《週日郵報》指出,由於擔心反疫苗人士會削弱民眾接種疫苗的意願,英國最高層王室人士將在接種後透露自己已完成接種,「以鼓勵更多民眾接受這至關重要的一針」。
英國2日批准美國輝瑞(Pfizer)和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共同研發的冠狀病毒疫苗緊急使用授權申請,衛生官員預計將依據年齡和脆弱程度來決定民眾接種疫苗的優先順序。
據法《新社報》導,護理之家的年長者和其照護者將優先接種疫苗,其次是80歲以上年長者和一線醫護人員,接下來會是其他年長者和臨床上非常脆弱者,其餘人口則將按照年齡依序接種。
《每日鏡報》(Daily Mirror)也報導,一連串在英國具有高知名度的人士已公開承諾將接種疫苗,以鼓勵大眾效法,包括英國幽默表演團體蒙提巨蟒(Monty Python)成員麥可培林(Michael Palin)和愛爾蘭歌手鮑柏葛爾多夫(Bob Geldof)。
民眾對安全存疑,王室成員先打有「安心」作用嗎?
《每日郵報》報導,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夫婦將在數週內接種武漢肺炎疫苗,預料可安撫對疫苗安全存疑的民眾,起到帶頭作用,讓大眾更願意接種疫苗。
英國領先全球,批准使用美國輝瑞大藥廠(Pfizer)和德國BioNTech聯手研發武漢肺炎疫苗,但疫苗只花了10個月就被批准施打,把通常需要花上10年的過程大幅壓縮。民調顯示,1/5民眾對疫苗安全存疑。
報導指出,94歲的女王和99歲的丈夫菲立普親王不會享受優待,堅持要「排隊」等到第一批優先施打對象,也就是養老院長者與他們的照護者施打之後,再接種疫苗。兩人預料會在醫師的建議下施打疫苗。
衛生專家認為,若女王夫婦願意施打疫苗,將有效打擊正在流傳的疫苗陰謀論。陰謀論很可能會導致民眾對施打疫苗卻步。
早在1957年,女王就曾透露兒子查爾斯和女兒安妮公主都施打了小兒麻痹疫苗,安撫對疫苗心懷恐懼的民眾。
除了女王夫婦之外,也有人討論查爾斯王子和威廉王子是否可以做為施打疫苗的表率。然而,有人反對把王室家族的行動「政治化」,更何況兩人並不在施打疫苗的優先名單當中。
為了避免產生爭議,王室成員預料都會和全英國其他同年齡層的民眾同時施打疫苗。這代表30多歲的威廉王子和妻子凱特最快得等到明年才能接種疫苗。
報導指出,白金漢宮和政府正在討論王室成員是否可作為表率。官員也考慮讓其他名人帶頭,包括高齡94歲的國寶級自然科學家大衛艾坦勃勞(DavidAttenborough)以及85歲的知名女演員茱蒂丹契(DameJudi Dench)。
《每日郵報》調查,有58%民眾希望英相強生(Boris Johnson)能在電視上直播接種疫苗,僅有16%民眾反對。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責任編輯:李秉芳
核稿編輯:楊士範
“COVID-19”的相關議題
- 2020-12-06 為東京奧運「實測」,日本傳考慮2021年春天開放小型觀光團入境包括台灣
- 2020-12-06 新增22例確診均為外籍移工,勞動部回應「宿舍防疫」:移工生活管理為雇主責任
- 2020-12-06 英國將領先全球施打武漢肺炎疫苗,英女王夫婦接種可能會有「帶頭」作用
- 2020-12-06 印尼移工宿舍染疫危機:48人擠通舖共用衛浴,接觸者新增1名確診
- 2020-12-04 IBM警告有駭客企圖入侵疫苗冷凍配送技術公司,台灣亦在攻擊範圍內
Tags:
台灣過時法規又一例?遺產捐贈公益社團法人要課稅!超過7成民眾認為不合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愛心公益是否該被差別待遇?過時的法令讓社團法人受贈的善款縮水,不僅影響了遺贈者的心願,更截斷了社福團體的募款來源。針對遺產捐贈需課稅的問題,法規該如何調整才能完善遺贈者的善意呢?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句話是許多國外觀光客來台灣旅遊時所給予的盛讚,但你知道嗎?台灣人的良善,卻因過時的法規要求,導致許多社福團體被阻擋在愛心捐款的門外!
原因為何?關鍵在於當前《遺產及贈與稅法》明文要求,捐贈給財團法人得以「免」課遺產稅1 ;但是,同屬公益性質的社團法人卻被排除在外,例如台灣失智症協會、台灣荒野保護協會等組織,若收到一筆遺產捐贈,是「無法」享有免課稅的福利。等於社團法人受贈遺產時,硬是比財團法人多被扒了一層皮,這無疑是政府用國家力量引導資源的走向。
你覺得,這項法規在現今公民運動已屬成熟的社會當下,合理嗎?
民眾的遺愛被打折,一億元遺產損失6,283萬社會投資報酬價值
社團法人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以下稱聯合勸募協會)分享一個案例,一名長期熱心公益的捐款人在身故後,遺囑指定捐贈市值達新台幣1億多元的遺產,由於聯合勸募協會屬社團法人組織,設算後須先扣除遺產稅金高達1,366萬元,若以聯合勸募所導入的SROI值計算,每投入1元,可產生4.6元社會價值,等同流失創造6,283萬元社會價值的機會。
只因為聯合勸募屬社團法人,遺贈人必須繳納這筆遺產稅金,讓原本可以造福更多其他社會弱勢的善心,流失真正有意義的價值。
另一方面,由於少子化與單身人口逐年增高的趨勢,越來越多人打算將遺產捐贈給公益團體遺愛人間。從聯合勸募協會委託的「遺產捐市場調查」 2結果發現,便有26.4%受訪者願意捐出繼承遺產作公益,願捐出個人遺產者則有30.9%,但約1/4民眾會因得知要課稅而改變心意不願捐贈。
超過7成認同!公益社團法人排除免課遺產稅「不合理」
從「遺產捐市場調查」可以觀察到,有74.1%的受訪者認為現有法條將社團法人排除免課徵遺產稅的群體之外,相當「不合理」,進一步探究原因,「無法捐贈給真正需要的團體」、「限制了公益捐贈的範圍」、「對社團法人公益團體不夠友善」皆超過5成比例的支持度。
如果交叉比對受訪族群,發現年齡越高者,越認同「無法捐贈給真正需要的團體」;年收入較高的族群,則更贊同不合理「限制了公益捐贈的範圍」。至於表達有捐贈遺產意願的受訪者也抱持「較高」比率認為此項課稅規定不合理,將對公益捐贈帶來限制及困難。

在願意捐贈者中,交叉分析收入分布,年收100萬元到250萬元者意願顯著高於群體,達4到5成。至於捐贈原因,捐贈繼承遺產者有81.4%盼幫助弱勢族群,33%是受信仰或民間功德觀念影響;捐贈個人遺產者,有78%盼愛心化為實際祝福遺留人間,46%盼支持特定團體。
接著調查進一步詢問,如果遺產捐贈給社團法人能夠免課遺產稅,是否會提高受訪者的捐贈意願?有34.4%本無意願捐贈者表示會考慮捐贈。至於捐贈意願提高的動機,「可以藉此節稅」(72.4%)為主因;另外抱持「讓受贈的公益團體獲得更多」想法也有43.1%比例。

另外,原有意捐贈遺產者,因須課遺產稅而改變意願不捐贈者有24.9%,進一步分析,發現以年收60萬元以上者改變意願的比率略高於群體,這對於平日仰賴小額捐款的社團法人來說,可能因此流失了四分之一的遺贈人的善款。
從上述調查結果可推論出,節稅優惠是捐助公益的重要動力,而本身有考慮捐贈遺產者,可能有自己既有想支持的社團法人慈善團體,也期待款項能全數贈與給相關組織。顯然,若是遺產稅的稅法規範對於社團法人更為合理,確實能帶動部分民眾捐贈遺產的意願。
回顧〈遺產及贈與稅法〉從民國62年制定,雖經歷幾次修法,捐贈予「公益社團法人」的財產至今仍未納入不計入遺產總額課稅群體,當年的立法背景與現今的社會工作與公民社會已大相逕庭,社團法人與財團法人在公益事務上的貢獻不相上下;再者,台灣的公益捐款一直有過度集中的現象,一般民眾與企業都傾向將資源投注於大型財團法人,此過時法令的規定,無疑加劇此一失衡狀況。
一個國家的偉大,不在於國土面積、人口多寡、國防強弱,更重視是社會的文明程度。其中,對均衡弱勢的關懷,以及法律規範能否跟上時代進步,即是重要的觀察指標。遺產法規該如何實現遺贈人的慈善意願,讓真正需要的人獲得幫助,是時候該被好好檢討了!
[1] 備註1:有關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或團體相關租稅減免優惠,根據<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6條第3款,遺產捐贈給已依法登記設立為財團法人組織且符合行政院規定標準之教育、文化、公益、慈善、宗教團體及祭祀公業之財產,不計入遺產總額
[2] 備註2:遺產捐市場調查的總樣本數共回收有效樣本數1,000份,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