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長輩跌倒?除了安全的環境,更重要的是運動增加肌耐力

如何防止長輩跌倒?除了安全的環境,更重要的是運動增加肌耐力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長輩防跌」除了要小心,避免不安全的環境之外,更關鍵的是增加自己的肌耐力、平衡感,還有柔軟度。

文:鄭光廷|醫學審稿:姜冠宇醫師

拜醫療與科技發達之賜,人愈來愈長壽,邁入老年後要怎麼活得健康,其重要性不可輕忽。衛福部2017年的「國民健康訪問調查」就指出,每100位65歲以上的老人當中,就有8位曾在過去一年內因為跌倒受傷而就醫,而且之後還是有很高的機率會再次跌倒。

這樣傷得不只是健康,還有荷包。統計下來,跌傷的長輩平均要花9到13萬不等的金額住院。最可怕的是因為跌傷而臥床一久,所有的病痛都來了,不止失去了行動力,搞不好連命都賠上了。

「長輩防跌」除了要小心,避免不安全的環境之外,更關鍵的是增加自己的肌耐力、平衡感,還有柔軟度。不過台灣一向都不是個運動風氣非常興盛的國家,許多長輩年輕時忙著為家人打拼,很可能沒有機會培養運動習慣。

針對想要預防跌傷的銀髮族,或是為了激勵父母、祖父母動起來的年輕讀者,可以參考以下四點,讓運動融入生活。

1. 循序漸進

對於要重拾運動樂趣的長輩來說,剛起步就挑戰需要高度肌耐力的重訓類型的運動,很容易就把他們健康樂活的「雄心壯志」給嚇跑了。運動的習慣的養成要慢慢來,一點一滴的累積比風風火火地開始來得重要。(不知道哪些運動適合銀髮族嗎?請看:有氧肌力平衡~這3種運動適合老人

2. 設立短期目標

設立短期目標對長輩來說是激發運動動機的良方。給予了目標,就像是給予了方向,讓運動的概念不再只讓人聯想到「汗流浹背」或是「疲累不堪」,而是有新的意義。

值得注意的是:最好不要設定諸如「一個月內減三公斤」的目標,因為這會帶給長輩不必要的心理負擔,澆熄運動的意願。建議以「減壓」或「增加精力」等為目標更加合適。

3. 一切從簡

長輩最怕麻煩了。若希望他們好好運動,最大的前提即是簡單、好上手,所以動作不能太有挑戰性,最好是長輩本來就不陌生的運動。器材也不能太複雜,而運動場所離家愈近愈好,例如巷口的社區運動中心、樓下的公園、附近的河堤等,可能都遠遠勝過設備精良,但是長輩無法靠走路抵達的高檔健身房。

4. 多元又多人才有趣

若只能做單一運動,會讓人感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動力繼續下去。建議長輩可以多多嘗試不同種類的運動,或是在運動時增加其他有趣的元素。像是跳舞的時候配上悅耳的音樂、慢跑的時候戴起耳機收聽喜歡的節目等。

當然,「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長輩與好友或是好鄰居一同運動,大家相互陪伴,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連結,對長輩的心理健康也非常加分。

樹林區鹿角溪公園啟用 設銀髮族器材
Photo Credit: 中央社(工務局提供)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長輩與鄰居一同運動,除了身體健康,對於社交互動也有幫助

最後提醒大家,安全第一。天雨路滑時,請長輩盡量避免在戶外運動。身體有任何不適,就算是輕微的頭暈、喘氣、心悸也不能輕忽,應馬上暫停運動。

若對健康有疑慮,或是擔心筋骨受傷而不願運動,建議向醫事專業人員諮詢。(長輩如果對運動還是沒什麼興趣的話,也許可以跟他們聊聊動起來的好處:銀髮族動起來!簡單動跟病痛說掰掰

  • Hello Health Group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及治療
  • 原文標題:一百人有八人跌倒送醫!鼓勵長輩運動保健康

本文經hello醫師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