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考研究所?如果只是「怕輸」,那郭台銘的同學不都要去跳海了

為什麼要考研究所?如果只是「怕輸」,那郭台銘的同學不都要去跳海了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選擇「考研」的本身並沒有對錯,但身為大學生,考研並不是認識自我或成長的唯一方式,更不該為了大家都考研然後也跟著考,因為唯有「有意識」的輸出,才會讓人更認識自己,知道自己到底想去哪裡。

托勒密在前言提到,地理學家的任務就是「把世界上所有破碎的訊息和事物,展現為一個互相關聯的實體,讓人們看到世界的輪廓和全貌,呈現這個世界所在的位置和本質。」

教育和學習,不就是應該是如此嗎?要先能了解全貌,知道自己在哪裡、要去哪裡,再決定自己需要什麼、主動學習什麼。而不是進了學校念一堆課本,但不見得知道為什麼而學、跟自己有什麼關係⋯⋯

最終,哥倫布看到了那本地圖,在41歲時發現新航線後凱旋回到里斯本,讓當時在宮廷當僕役的14歲麥哲倫看到,心裡也燃起了「世界那麼大我想出去看看」念頭,後來,麥哲倫又完成了什麼壯舉,應該就用不著我說了。

本文經作者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