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0和0056到底哪個表現好?讓我們從12年前開始回測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如果是短期持有的投資者,選擇0056是比較有優勢的;而在定期定額或是單筆投入等方法,0056雖然標榜高股息的特性,看似從股利帶來優渥的現金可以增添報酬,但實際上的報酬卻是不及0050的。
台灣股票市場的投資選擇很多,但要在茫茫的大海中選到正確的標的擊敗大盤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要投過擇股快速致富,就如同簽樂透中頭獎一樣,實則困難。
因此在「簽樂透靠神蹟,買台股看YP」的系列文章,我們將從眾多好手中挑選一檔與0050一較高下,目前市面上熱門討論的話題,「0050 vs. 0056」一直是許多人關注的項目,因此這次的第一位挑戰者正是眾多投資者所擁有的ETF:0056,讓我們看看在過去的歷史軌跡中,0056是否能夠撼動來自台灣大盤(0050)的地位。
挑戰者簡介 (0056)
0056的全名稱為元大台灣高股息證券投資信託基金,其ETF追蹤的指數為臺灣高股息指數:以臺灣50指數及臺灣中型100指數共150支成分股作為採樣母體,選取未來一年預測現金股利殖利率最高的30支股票作為成分股,並採現金股利殖利率加權。講白話一點,就是用某種篩選方式猜測未來現金殖利率最好的三十名當作投資標的,這是屬於策略性的選股投資,更詳細的內容資訊可以至官網查看。
對決方式:使用還原股價計算:股價經過股息再次投入的調整 (考慮股息)
- 交易方式採用買入持有(buy and hold):任何人都可以複製的交易模式,也有人稱呼為存股,不需要任何的技術指標決定買入或是賣出決策,單純的根據持有天數的長短來做比較
- 比較時間區間:2008/01/01-2020/09/30
- 計算過程中不考慮任何交易的手續費以及費用,單純比較績效,看誰比較會賺!
現在,就讓我們搭乘時光機,回到12年前的那一天,開始投資吧!
任意時間的交易
- 短期持有
如果你是屬於短線交易的投資人,買了之後很快就要賣掉,代表著你持有投資標的的時間很短。那在這12年之間,如果任意選擇其中的日期來做短線持有的買賣,在持有交易天數小於20天內(一個月)賺錢的機率,0050 vs. 0056誰會勝出?

根據計算,在持有交易日20天內的平均賺錢機率,全部都是0056勝出,短期持有這場比賽由0056拿下。
- 中長期持有
短線交易的勝率其實跟擲硬幣差不多,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總是要強調長期投資的重要性,因為長期持有真的很難賠錢。因此,在這部分我們將持有的時間拉長為一年,最長的時間至12年,比較的項目則包含正報酬機率、平均報酬以及中位數報酬。

在這12年之間,如果任意選擇其中的日期來做中長期持有,根據計算,不論是正報酬機率、平均報酬以及中位數報酬都是0050勝出。
0056在正報酬機率的項目中,必須要持有七年左右,才能擁有將近90%的勝率,反之0050則是在持有四年左右就有高達92%的勝率;在平均報酬以及中位數報酬項目中,不論持有時間的長短,0050很明顯是比較有優勢的。
固定時間的投資——定期定額
大部分的讀者朋友會是屬於中長期的投資人,投資時間的區間短則5年,長則30年以上,例如剛從大學畢業的社會新鮮人22歲,到達退休65歲的年齡則有長達44年的時間,複利就是需要夠長的時間坡道,才能夠滾出財富的大雪球。而在這累積資產過程中能夠用來投入的資金來源最顯而易見的就是薪資收入了,這也造成了定期定額的來由,因為每個月才有新的資金可以運用,或許你不知道的,定期定額所帶來的好處可是比你想買在低點還來的好。
關於定期定額的方式,有人會選擇每個月投入,有的人會選擇一年一投,以下就這兩種方式來做比較。
- 每個月定期定額投入

橫軸代表的是每個月定期定額開始的年份,縱軸代表的是累積的資產。從這張圖表中,如果小資族朋友們每個月投入一萬元到投資標的中,你將發現在過去的12年,都是藍色的0050勝出。
- 每年定期定額投入

橫軸代表的是每年定期定額開始的年份,縱軸代表的是累積的資產。
從這張圖表中,如果小資族朋友們每年投入10萬元到投資標的中,你將發現在過去的12年中,不論哪一年開始累積都是由藍色的0050勝出。在這邊要特別提到,如果你將資金投入在市場潰堤前(2008年的次貸風暴),經過持續投入以及複利成長,就算是0056也能帶給你216萬的資產,更不用說0050可以替你帶來更多的269萬,想要邁向致富的目標就是要不斷的買下去。
下重注的本事——單筆投入
如果你已是累積一些資金的投資者,正要打算開始踏入投資的世界,當你看到定期定期對決單筆投入的比較後,下定決心要投入一筆資金,究竟該選擇0050還是0056呢?

在過去的12年中,不管是市場的高點投入,或是市場的低點投入,長期持有累積的金額都是0050獲得勝利。
即便你使用單筆投入的方式買在市場潰堤前(2008年),0056可以累積160萬而0050則可以累積213萬,所以別再說價格這麼高我該怎麼投入,長期投資很難賠錢,就像是在台股上萬點是否還能投資所傳達的,隨時都可以投資!
然而,你也不能忘記在避免長期投資失敗的三項方法中,其中有一個就是要拓展投資時間的維度,你可能會因為在過程之中的大幅下跌而中斷了你的投資計畫,所以重點還是要持續的投資,畢竟本小利大利不大,本大利小利不小,透過累積放大本金才是要點!
退休生活
如果你已累積足夠的財富自由金額(FIRE)或是已達退休年齡的投資人,想要藉由財富自由的4%提領公式來度過嶄新的人生,0050或是0056哪一個選擇會比較好?假設投資人在2007年底累積了一千萬的資產,每年預計賣出40萬的資產當做生活費,以下的圖表將模擬0050以及0056在過去12年的退休提領狀況。

在過去的12年中,一開始遭遇市場下跌,兩者的資產只提領了兩次淨值就只剩下四百多萬,損失高達400萬以上,幾乎就是砍半的跌幅,但令你意想不到的是,如果你並沒有將資產賣出在市場低迷的時刻,而是維持每年40萬的提領直到2020年,0056將保有705萬,而0050則還有927萬,這可是過了12年,你總共領出480萬當做生活費的結餘。因此,在退休提領4%的回測中,0050將勝出。
結論
「快一點」的成長秘訣:讓NUEIP人事管理實現勞資和諧共舞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點點全球成立於2019年,每天為了解決台灣餐飲店業者因人手不足,又要講求速度與品質的消費體驗問題,在全台馬不停蹄地提供從POS系統、線上點餐、數位支付、物流送餐,到行銷導客的一條龍智慧餐飲服務。
點點全球成立於2019年,短短三年,即創下萬家餐飲門市合作,且獲得眾多知名餐飲品牌的支持。
而在點點全球積極為中小餐飲業和小吃店研發創新解方,並展望更多元跨領域服務與海外布局的同時,背後則有專業的NUEIP團隊提供的nuHRM人資系統,為點點全球打理企業內部的所有人事營運。
擺脫呆板的代管計薪,系統串聯自動試算更接地氣

點點全球的人資主管張珺涵指出,過去外包人事薪資給第三方代管公司的過程中,企業內部文化和經營策略往往無法被充分考量,因此,代管公司難以彈性滿足所有員工的需求。每月3號發薪日前,除了需要準備員工名單、出勤記錄、薪資異動資料和請假紀錄等,企業還要負責催促員工提交假勤資料,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精力,還會增加許多時間成本;若發薪後,發現計薪上的疑慮,與代管公司來回溝通的時間,也會進一步加大企業的負擔、影響企業的運作效率。
nuHRM人資管理系統的薪資功能,完美的解決了以上問題。不僅串聯了所有以往需主動提供給外包公司的資料,自動匯出薪資試算結果,還可以快速匯出符合財政部規範的申報媒體檔,讓月底計薪的工作流程能一條龍完成。張珺涵高興的分享:「現在,平均不到一分鐘就可以算完一個人的薪水,且多虧NUEIP獨特的關卡計薪方式,只需要跟著流程一步一步檢查,員工越多越能顯現此功能帶來的輕鬆高效,遠遠超乎我的預期。」
從制度控管到人情考量,NUEIP助打造和諧勞資關係

點點全球的團隊擁有不怕失敗、勇於創新的精神,如此彈性開放的文化也貫徹在公司制度實行上,張珺涵形容自己是雇主與員工之間的橋樑,企業為了維護內部秩序、確保員工的權益與義務,制定企業規章制度,以有效管理人力資源;然而,在實際執行時,也需要具備一定的靈活程度,才能促進勞資雙方的良好關係,達成雙贏目標。
因此,點點全球選擇了能協助實踐彈性文化的NUEIP nuHRM人資系統,利用系統設置「請假申請時間」與「最低請假時數門檻」便是最好的例子,雖其目的是為了更妥當控管人員,但有時員工發生特殊情況,以致無法符合現有制度時,企業可針對個案通融放行,此時,系統功能也可以彈性各別自行調整設定,並且自動串聯至每月薪資計算。張珺涵說道:「制度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我們不需要一個將制度綁死的系統,而是一個既有控管制度、又有彈性調整空間的、為『人』考量的好系統,NUEIP就是這樣收放自如的系統,它讓我們建立了更互信互賴的勞資關係。」
重複的人事作業都交給舉一反三的智慧系統

近年來,點點全球快速拓展業務,伴隨著員工的增加,NUEIP系統所帶來的工作效率提升成效也越顯著。「NUEIP是我見過使用起來能最簡單無腦的系統!」張珺涵笑著說:「像是將新進員工加入系統時,只需要建立員工帳號、填寫基本資料、啟用帳號,三個步驟即可設置完畢,加上NUEIP的介面非常清楚明瞭,加速了整個建置的順暢度。」企業應用數位轉型工具,旨為節省重複的行政作業,NUEIP在協助企業導入系統時,已先將所有考勤、假期、加班、簽核等相關規則,依照公司人事規章設定完成,因此只需要為新進員工套用規則,即可快速完成新進員工的系統設置工作。
帶著讓餐飲業者「Work Easy」、消費者「Eat Happy」的經營理念,點點全球目前正積極培育強力的研發人才,進攻跨領域的數位技術服務;並借助彈性易操作的NUEIP企業管理平台,迅速解決企業內部的人事工作、提高企業營運效率;同時,亦增進了勞資雙方之間的信賴感,使團隊更有凝聚力,為企業齊心打拼。
本文章內容由「人易科技」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