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競爭」只是煙霧彈:Google與Facebook壟斷市場,是美國兩黨極為難得的共識

「市場競爭」只是煙霧彈:Google與Facebook壟斷市場,是美國兩黨極為難得的共識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根據《華爾街日報》,美國司法部極有可能於明年一月底前,針對Google和Facebook提出多達四起反托拉斯訴訟,然而事實上,對於「反市場競爭」的控訴只是個煙霧彈,真正要解決的是:科技公司掌控了過高的民眾資訊。

10月,Google才剛面對完美國司法部發起的反托拉斯訴訟案,感恩節過後,又有消息指出,恐怕要再面對四起反托拉斯訴訟案。根據《華爾街日報》,美國司法部極有可能於明(2021)年1月底前提出多達四起反托拉斯訴訟,不過這次的目標除了搜尋引擎巨擘Google外,還多了社交媒體龍頭Facebook。

司法部告科技巨頭?

10月司法部對Google的訴訟案,是控訴Google利用反市場競爭(anticompetitive)方式,壟斷搜尋引擎和相關廣告市場,具體行動包括支付數十億美元給蘋果公司,讓iPhone內建谷歌搜尋引擎,接下來的控訴,將延續調查、起訴其他反市場競爭行為。

而對Facebook的訴訟也相當類似,其中一起,就是由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美國政府獨立機構,主要任務是促進消費者保護及消除強迫性壟斷等反競爭性商業行為)所提出,指稱Facebook的Instagram和WhatsApp併購案,阻礙市場競爭。

由於目前美國正處於政權交接狀態,因此該案的後續發展仍得看拜登(Joe Biden)所任命的司法部長人選。不過話說回來,關於科技巨商壟斷市場的相關議題上,兩黨相當難得地有共識,因此推測各州的總檢察長,應該會加入司法部的行列,共同控訴科技巨擘。

此外,除了Google和Facebook外,目前聯邦貿易委員會也正在調查Apple和Amazon是否也有壟斷市場的行為。然而許多人恐怕難以理解,為什麼要控訴對社會有極高貢獻的科技公司?

為什麼要懲罰好人?「市場競爭」只是煙霧彈

Google和Facebook已離不開現代人們的生活,兩大巨頭富可敵國早也已是不爭的事實,雖然目前針對這些科技巨頭的控訴都是基於「阻礙市場競爭」,不過事實上,這些公司的盈利或者市場占比,從不是爭議的重點,數據與資訊的掌控,才是這些龐大公司的最大隱憂。

上述的這些科技公司所掌握的數據,除了最基本的個資訊息和照片外,還包括個人的政治、感情、商品等喜好與傾向,而這些數據能成為各式廣告主、有心人士,甚至是不實訊息傳播者在選擇目標接收群眾時的重要依據。

2016年俄羅斯介入美國大選,在Facebook上散布不實消息、操弄選民認知後,讓許多社群媒體平台意識到其防禦資訊操弄的社會責任,因此紛紛投入心力,杜絕假訊息,這也是為什麼在今(2020)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我們可以看到在一些特定候選人的貼文中,會出現「未經查證」或「不實資訊」的註記,甚至還有候選人的貼文直接被平台撤下。

RTX80LAB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不過,平台開始投入事實查核工作,就真的解決隱憂了嗎?答案是沒有。相反地,Facebook對訊息源的掌握變得更深。在去(2019)年底,Facebook移除台灣118個粉絲專頁和99個社團,以及管理這些粉專和社團的51個多重帳號,對此Facebook表示會對任何違反社群守則,包含冒充身分與不實互動手法的帳號、粉專等進行移除,但在下架後並未提供下架名單與各個被下架粉專的詳細原因。

縱使遭Facebook移除的粉專確實有涉及不當行為,然而從該例中也可清楚看到Facebook對資訊掌控的權力。國際關係大師福山就曾假設,若有一天Facebook因著美國政府的「國安」要求,或僅僅只是因為與政府關係良好,而將用戶的資料拱手交給司法部或其他政府部門,好使其方便施政,那這豈不也是對民主的破壞嗎?

而類似的事情也不是不可能發生在其他包括Google、Amazon、Apple等科技公司身上,其中Apple執行長就曾違抗美國聯邦法院的命令,拒絕破解自家iPhone手機的加密軟體。

或許會有不少讀者仍認為這樣的假設過於誇張或想太多,可能也會有人表示Google、Facebook都在個資保護以及假訊息防禦上,做出許多努力,認為「他們都這麼努力了,怎麼可以懲罰好人?」不過,這些奮鬥仍舊無法改變壟斷資訊空間的事實,畢竟,民主自由體制的生成就從不會假設掌權者是個「好人」,相反地,維護民主自由的最重要一環,就是要確保社會中,沒有一個權力掌權過大,「有機會」成為極權或掌控制霸的源頭。

那Google和Facebook未來會怎麼樣?

Google和Facebook之所以好用,也正是因為他們市場涵蓋廣闊、共通性強,因此許多人相當擔心接下來的訴訟是否會影響未來Google和Facebook的服務?賓州大學法學教授霍文坎普(Herbert Hovenkamp)就指出,若四起案件都確定進入訴訟程序,結果可能會像20年前的微軟訴訟一樣,將耗時多年,且有些案件科技公司勝訴,有些案件政府勝訴。

在短期內還難以推測Google和Facebook會受到的裁決,但根據微軟的前車之鑑,大概能推斷,民眾所享受的服務不會受到太大影響。而就本著該原因,Facebook近期不斷整合Facebook和Instagram的訊息功能,好到時候向司法部指出,兩大平台拆開的成本過高,罰則不適當、有害消費者利益。

然而,不論該四起訴訟將如何發展,最重要的,還是民眾對於資訊保護以及民主防衛的意識,尤其是在無所不在的資訊場域上,確保沒有任何社會中的特定權力過大、有能力掌控民眾的思考方向,危害民主體制。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