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不在色情,而在強暴」:《紐約時報》專欄揭露成人網站「Pornhub」醜陋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美國記者紀思道撰文抨擊Pornhub,稱問題不在色情,而在強姦,而這篇文章也發揮影響力,多家國際信用卡業者表明將調查Pornhub的內容是否違法。
擁有每月35億人次造訪的超高流量的成人網站「Pornhub」,近日遭《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抨擊,指該網站上架的影片,包括許多有爭議的影片,包括性侵失去意識的女性、甚至是兒童的影片。
為此,多家信用卡公司6日發聲明,強調會調查針對Pornhub的多項指控,若指控屬實,將停止與Pornhub一切合作關係。
總部位於加拿大的Pornhub,是全球最大的色情影片網站之一,使用者可以免費觀看該網站上的色情影片,也可以將自己手中色情影片上傳到該網站,光是去年就有680萬支影片上傳到該平台。
不過,《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同時也是記者的紀思道(Nicholas Kristof)日前撰文,抨擊Pornhub網站含有大量強姦、偷拍、厭女、性虐待的內容,令人不安。
它的網站上充斥著強姦視頻。它將強姦兒童、復仇式色情、偷拍女性洗澡、種族主義和厭女內容、以及婦女被困在塑膠袋裡窒息的片段當作盈利手段。
我在Pornhub看到的許多視頻都記錄了對失去意識的女性或女童的侵犯。強姦犯們會撐開受害者的眼瞼,觸摸她們的眼球,以表明她們沒有反應。
紀思道指出,與YouTube不同的是,Pornhub使用者能網站直接下載影片,就算某個影片遭當局要求刪除,在不斷分享和上傳的過程中,這個影片將永遠存在下去。
一名曾遭性虐待的女性表示(雖然她現在已經離開那種生活),但自9歲開始,她就被迫出現在色情影片中,「我可能永遠無法擺脫」,她說。「就算到40歲、有8個孩子的時候,人們還會看著我的照片自慰。」根據《美聯社》,去年Pornhub的造訪人次超過了420億,平均每天訪問量為1.15億次。
雖然Pornhub聲稱,近3年來,該網站上僅有118起涉及兒童性虐待的圖像,但紀思道實測後,發現光是半小時,就能在Pornhub上發現幾百個明顯有兒童性虐待的影片。
紀思道表示,「問題不在色情,而在強姦。我們都認同一件事,即未經同意對兒童或任何人的侵犯行為進行推廣是不對的。」他更質疑,為什麼搜索引擎、銀行或者信用卡公司,會支持一個靠性侵兒童或者昏迷女性掙錢的公司?
A special thanks to those young women and men who shared their stories and documentation about Pornhub, because they didn't want other kids to endure what they had suffered. It was their courage, their stories, that made this happen. Teens like Serena: https://t.co/syVIjZgEy6
— Nicholas Kristof (@NickKristof) December 8, 2020
多家國際信用卡業者將調查Pornhub內容
而色情網站倚靠交易來源的信用卡公司,聽到呼籲了。
《紐約時報》的文章發布後,信用卡業者萬事達(Mastercard)和Visa都向媒體發出聲明,表示正與Pornhub母公司MindGeek的銀行合作調查事件。如果指控屬實,公司將立即採取行動。Visa更稱,若Pornhub違反法律或銀行政策,則該網站將被禁止接受Visa付款。
PayPal在去年停止處理對Pornhub的付款。而美國運通則表示,該公司禁止使用美國運通卡在成人內容網站上消費。
Pornhub做了什麼改變?
Pornhub公司第一時間否認了這些指控,稱「所有指控對於在平台上有兒童性虐為主題的影片,都是不負責任,且不真實的。」強調他們對於兒童性虐事件「零容忍」。
本月8日,Pornhub進一步表示,除了內容合作伙伴和透過影片獲得廣告收益的人,能將影片上傳到網站,明年將發布可以驗證使用者的方式,使用者必須完成驗證,方能上傳內容。去年一共有680萬個影片上傳到該網站,但Pornhub並未透露有多少是來自未經驗證的使用者。
Pornhub也稱,他們將立即禁止使用者從網站下載影片(但部分付費使用者除外),並稱將擴大內容審核,包括擴增審核員、增加禁止的關鍵字,並將引進AI工具幫助檢測非法圖像。
而當初撰寫這篇專欄文章的作者紀思道則表示,Pornhub此舉並不會贏到自己的信任,但仍是個很重要的改變,他表示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Pornhub後續是否能確實審查,並刪除網站上已經存在的不當內容。
他也呼籲,持續的監控和壓力是必要的,也應將檢視的範圍拉大到其他公司,比如比Pornhub擁有更多觀眾群的捷克色情影片網站XVideos(在2012年時網站的月訪問量已有775億5000萬人次)。
其實紀思道不是第一個起身抨擊Pornhub的人。
《英國廣播公司》(BBC)今年2月報導,一名女性曾在14歲時遭到性侵,而她遭受暴力虐待的影片被上傳至 Pornhub,學校多數的人都看過她被性侵的影片,讓她痛不欲生。6個月內,這名女孩多次寫信請求Pornhub下架影片,但一直沒有獲得回應,影片也一直在網站上,直到她假冒律師揚言採取法律行動後,Pornhub才正式將影片從網站上移除。
2020年3月,美國組織「Exodus Cry」發起一項請願活動,推動關閉Pornhub網站,譴責Pornhub未保護遭到性侵和性虐待的受害者,並針對涉嫌協助人口販運問題向其高層問責,有超過35萬人連署。
Exodus Cry 創辦人米克懷特(Laila Mickelwait)告訴《衛報》:「這是一間透過廣告和會員收入賺進數百萬元的公司,然而他們卻沒一個有效的系統能夠為那些色情影片裡的人物年齡或內容進行把關。」
延伸閱讀:
- 性很愉悅,直到有人用它羞辱我:我們該如何看待「A片」?
- 韓國「N號房事件」:層出不窮的性犯罪,27萬名觀看者都是加害人
- 數位性暴力:如果全世界都看過我的裸體,我該怎麼正常的生活?
- 我覺得色情片就像葷食,你必須承擔自己是邪惡產業下的幫兇
新聞來源:
- 被Pornhub毀掉的孩子(紐約時報)
- Mastercard investigates Pornhub for allegations of child abuse(CNN Business)
- Mastercard and Visa investigate Pornhub ties over child abuse allegations( CNBC)
- Pornhub calls halt to unverified users posting on its site(美聯社)
- World's biggest porn site under fire over rape and abuse videos(衛報)
責任編輯:黃筱歡
核稿編輯:楊士範
台灣過時法規又一例?遺產捐贈公益社團法人要課稅!超過7成民眾認為不合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愛心公益是否該被差別待遇?過時的法令讓社團法人受贈的善款縮水,不僅影響了遺贈者的心願,更截斷了社福團體的募款來源。針對遺產捐贈需課稅的問題,法規該如何調整才能完善遺贈者的善意呢?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句話是許多國外觀光客來台灣旅遊時所給予的盛讚,但你知道嗎?台灣人的良善,卻因過時的法規要求,導致許多社福團體被阻擋在愛心捐款的門外!
原因為何?關鍵在於當前《遺產及贈與稅法》明文要求,捐贈給財團法人得以「免」課遺產稅1 ;但是,同屬公益性質的社團法人卻被排除在外,例如台灣失智症協會、台灣荒野保護協會等組織,若收到一筆遺產捐贈,是「無法」享有免課稅的福利。等於社團法人受贈遺產時,硬是比財團法人多被扒了一層皮,這無疑是政府用國家力量引導資源的走向。
你覺得,這項法規在現今公民運動已屬成熟的社會當下,合理嗎?
民眾的遺愛被打折,一億元遺產損失6,283萬社會投資報酬價值
社團法人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以下稱聯合勸募協會)分享一個案例,一名長期熱心公益的捐款人在身故後,遺囑指定捐贈市值達新台幣1億多元的遺產,由於聯合勸募協會屬社團法人組織,設算後須先扣除遺產稅金高達1,366萬元,若以聯合勸募所導入的SROI值計算,每投入1元,可產生4.6元社會價值,等同流失創造6,283萬元社會價值的機會。
只因為聯合勸募屬社團法人,遺贈人必須繳納這筆遺產稅金,讓原本可以造福更多其他社會弱勢的善心,流失真正有意義的價值。
另一方面,由於少子化與單身人口逐年增高的趨勢,越來越多人打算將遺產捐贈給公益團體遺愛人間。從聯合勸募協會委託的「遺產捐市場調查」 2結果發現,便有26.4%受訪者願意捐出繼承遺產作公益,願捐出個人遺產者則有30.9%,但約1/4民眾會因得知要課稅而改變心意不願捐贈。
超過7成認同!公益社團法人排除免課遺產稅「不合理」
從「遺產捐市場調查」可以觀察到,有74.1%的受訪者認為現有法條將社團法人排除免課徵遺產稅的群體之外,相當「不合理」,進一步探究原因,「無法捐贈給真正需要的團體」、「限制了公益捐贈的範圍」、「對社團法人公益團體不夠友善」皆超過5成比例的支持度。
如果交叉比對受訪族群,發現年齡越高者,越認同「無法捐贈給真正需要的團體」;年收入較高的族群,則更贊同不合理「限制了公益捐贈的範圍」。至於表達有捐贈遺產意願的受訪者也抱持「較高」比率認為此項課稅規定不合理,將對公益捐贈帶來限制及困難。

在願意捐贈者中,交叉分析收入分布,年收100萬元到250萬元者意願顯著高於群體,達4到5成。至於捐贈原因,捐贈繼承遺產者有81.4%盼幫助弱勢族群,33%是受信仰或民間功德觀念影響;捐贈個人遺產者,有78%盼愛心化為實際祝福遺留人間,46%盼支持特定團體。
接著調查進一步詢問,如果遺產捐贈給社團法人能夠免課遺產稅,是否會提高受訪者的捐贈意願?有34.4%本無意願捐贈者表示會考慮捐贈。至於捐贈意願提高的動機,「可以藉此節稅」(72.4%)為主因;另外抱持「讓受贈的公益團體獲得更多」想法也有43.1%比例。

另外,原有意捐贈遺產者,因須課遺產稅而改變意願不捐贈者有24.9%,進一步分析,發現以年收60萬元以上者改變意願的比率略高於群體,這對於平日仰賴小額捐款的社團法人來說,可能因此流失了四分之一的遺贈人的善款。
從上述調查結果可推論出,節稅優惠是捐助公益的重要動力,而本身有考慮捐贈遺產者,可能有自己既有想支持的社團法人慈善團體,也期待款項能全數贈與給相關組織。顯然,若是遺產稅的稅法規範對於社團法人更為合理,確實能帶動部分民眾捐贈遺產的意願。
回顧〈遺產及贈與稅法〉從民國62年制定,雖經歷幾次修法,捐贈予「公益社團法人」的財產至今仍未納入不計入遺產總額課稅群體,當年的立法背景與現今的社會工作與公民社會已大相逕庭,社團法人與財團法人在公益事務上的貢獻不相上下;再者,台灣的公益捐款一直有過度集中的現象,一般民眾與企業都傾向將資源投注於大型財團法人,此過時法令的規定,無疑加劇此一失衡狀況。
一個國家的偉大,不在於國土面積、人口多寡、國防強弱,更重視是社會的文明程度。其中,對均衡弱勢的關懷,以及法律規範能否跟上時代進步,即是重要的觀察指標。遺產法規該如何實現遺贈人的慈善意願,讓真正需要的人獲得幫助,是時候該被好好檢討了!
[1] 備註1:有關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或團體相關租稅減免優惠,根據<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6條第3款,遺產捐贈給已依法登記設立為財團法人組織且符合行政院規定標準之教育、文化、公益、慈善、宗教團體及祭祀公業之財產,不計入遺產總額
[2] 備註2:遺產捐市場調查的總樣本數共回收有效樣本數1,000份,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