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足球60年》:談到台灣足壇的要角,不能不提「南台電、北大同」

《台灣足球60年》:談到台灣足壇的要角,不能不提「南台電、北大同」
Photo Credit: 商周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隨著飛駝、北市銀先後走入歷史,台電、大同逐漸成為台灣男子足壇「唯二」聘僱球員的正港社會球隊,也成為球迷口中的南北雙雄。

「大同公司董事長林挺生對足球很有興趣,非常支持足球隊,我也希望能夠提升戰力,幫公司踢出好成績!」強木在說,大約從1990年代開始,大同開始吸收輔仁大學、文化大學等北部大學體育系學生,畢業退伍後成為大同公司的僱員,成績也扶搖直上,於1993年第十屆甲組聯賽奪得亞軍,創隊史新猷。

二○一七年企甲聯賽冠軍戰後,大同總教練強木在(左)與台電教頭陳貴人握手致意。
Photo Credit: 商周
2017年企甲聯賽冠軍戰後,大同總教練強木在(左)與台電教頭陳貴人握手致意。
台電vs__大同是台灣足壇最老字號的招牌對決,被喻為「台灣德比」,圖為二○一七企
Photo Credit: 商周
台電 vs. 大同是台灣足壇最老字號的招牌對決,被喻為「台灣德比」,圖為2017企甲聯賽冠軍戰,台電後衛林正益(左)飛鏟阻止大同前鋒洋將馬可。
綽號「臭屁」的隊長吳俊益,是率領大同長年對抗台電的要角。
Photo Credit: 商周
綽號「臭屁」的隊長吳俊益,是率領大同長年對抗台電的要角。

強木在也分享當時的一段小插曲,相當程度成為他執教大同的理念。1990年,大同到大溪地參加四國邀請賽,對上了中國勁旅北京隊(北京國安前身)。儘管對手實力堅強,大同卻在比賽中先馳得點。「當時我突然覺得,對手雖然強,但只要大家拚、好好打,沒有什麼對手是我們贏不了的。雖然那場比賽最後沒贏,不過精神、士氣和鬥志始終是大同足球隊最重視的元素。」

南台電、北大同,雙雄統御台足

隨著飛駝、北市銀先後走入歷史,台電、大同逐漸成為台灣男子足壇「唯二」聘僱球員的正港社會球隊,也成為球迷口中的南北雙雄。並且受到西方用語影響,把雙雄的對決冠以「台灣德比」,是寶島足球最重磅的經典戲碼。

悶的是,從1995到2004年台電十連霸甲組聯賽期間,大同硬生生拿了七次亞軍。直到2005年,大同才在黃瑋儀等新生代前鋒與吳俊益、朱文彬五年級老將「老少配」合作下,以12勝1和的不敗戰績在台中體育場提前登基,贏得成軍42年的首座頂級聯賽冠軍,揮別萬年老二與「盃賽之王」的宿命,斬斷了台電的十連霸。隔年,還在改制後的「富邦企業聯賽」成功衛冕王座。

全國制霸,讓大同得以代表台灣出征亞足聯主席盃,但參加俱樂部國際賽,卻也間接讓大同足球隊的一項傲人傳統走入歷史。原來大同足球隊從創隊之初,就建立了「背號不重複」的傳統,也就是每個球員都有自己的專屬背號,等到累積人數到達百人,就在號碼下方加一橫線,比如穿著一號球衣的門將廖洪趾,其實是大同隊史的101號,形成球隊的一大特色。

「不過去參加主席盃,大會規定參賽隊伍只能用1到30號。」強木在表示,大同的背號傳統跟國際賽規定衝突,加上後來實際聘僱於公司的球員逐漸減少,外聘學生助陣的人數變多,每年可能多達7、8人,流動性較高。加上球員若非大同員工,專屬背號也失去意義,才結束這項傳統。不過擁有大同專屬背號的球員前後共超過200人,也是大同長年耕耘足壇的具體證明。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台灣足球60年》,商周出版

  • momo網路書店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作者:李弘斌、葉士弘

現代足球在台灣發展近一世紀,日治時期以進軍日本甲子園為目標,二戰後一度以香港球員為主力,支撐起遠東足球王國戰績,而後卻一步步走向「足球沙漠」之路。如今,則由本土培養的旅外明星球員與海外歸化球員重新拉抬足球戰績和人氣。

  • 越洋連線專訪:最愛台灣的港腳鐵衛羅北,回顧穿著國旗球衣出征的光榮歲月。
  • 勵志故事報你知:台灣足球好手陳柏良、陳浩瑋、溫智豪的旅外歷程。
  • 經典收錄:「足球貴公子」陳昌源領取我國身分證、溫馨祖孫情、中華隊初登場與告別戰、返台宣傳紀錄片珍貴影像。

書中詳述台灣足球於1958年亞運二連霸後60年的歷史興衰、黃金時刻、重要球隊,進一步介紹國內近年足球運動推動現況,並專訪多位足球界知名人士、傳奇國腳,呈現第一手資料,搭配逾300張典藏照片,懷抱不滅的足球魂,期待迎向下一個60年。

立體書封
Photo Credit: 商周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