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史中的男男情愛》:非小孩亦非大人的「若眾」,成為「讓大叔感『性』趣的青年」代名詞

《日本史中的男男情愛》:非小孩亦非大人的「若眾」,成為「讓大叔感『性』趣的青年」代名詞
《好色訓蒙圖彙》(局部)  吉田半兵衛繪製 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典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觀眾們最愛看的人物,就是被稱作「太夫」的女形演員。我們可以將年輕男演員扮演的女形,想像成現代的男版寶塚。

文:山本博文/監修

妖豔的男子歌舞伎人氣暴漲!

歌舞伎起源於慶長8年(1603年)。有一位名叫出雲阿國的女性,穿著奇特的裝束,在京都五條與北野神社表演舞蹈。

這件事轉眼引爆話題,一些類似「前偶像」的遊女們(妓女)便開始以「女歌舞伎」的名義模仿之,同時也扮演起男角。

然而,由於演出內容涉及情色,舞蹈也太過性感,所以後來就因為風紀問題而遭到禁演。結果,這回變成「若眾歌舞伎」崛起了。

此「若眾」跟之前介紹過的「眾道的小弟」不一樣,這裡就是指「年輕人」而已。這些少男演員也會飾演女角,發揮他們的中性魅力。於是,這種表演再度引爆流行,連第3代將軍德川家光都無法抵擋,還曾讓若眾歌舞伎在江戶城內演出。

原為武家表演藝術的「能」亦沒有女演員,因此,大眾似乎也不覺得若眾歌舞伎有什麼問題,但據說,初期的戲碼還是以色情、BL題材居多。而這些符合戲中角色,非小孩,亦非大人的「若眾」,也就昇華成「能讓大叔們感『性』趣的青年」的代名詞了。

日本男男性愛史-48
Photo Credit: 台灣東販

觀眾們最愛看的人物,就是被稱作「太夫」的女形演員。我們可以將年輕男演員扮演的女形,想像成現代的男版寶塚。中性之美具有獨特的魅力。演員們為了磨練自己的演技,除了在日常生活中扮女性之外,還會在私生活中賣身,接待男性客人。

對演員們來說,這不過是開創副業,賺賺零用錢罷了。不過,這個副業並不是女形演員的特權,而是大家都參一腳。

據說演員們為了賺零用錢,會隨時備好所謂的潤滑劑,等到需要提供屁股時,才能舒緩疼痛感。「通和散」是若眾們隨身攜帶的男色者必備小物。這是某種葵的根部經乾燥、研磨而製成的粉末。粉末一溶於水即產生黏糊感,因此要做時,只需以口水弄濕,就可以用手指沾取、塗在需要的部位上。

但也因為他們做這種副業,所以演員周遭常常發生戀愛騷動。幕府為了處理這燙手山芋,便於承應元年(1652年)禁止若眾歌舞伎表演。

日本男男性愛史-49
Photo Credit: 台灣東販

若眾們則抓準時機上演苦肉計,剃掉前髮(即瀏海),讓自己的外觀變成成年男性,然後再揭開「野郎歌舞伎」的序幕。而且演員們只是少了前髮而已,其他根本沒變,因此,演員和觀眾都覺得:說到男人,果然還是少不了一場接著一場的BL戲,而且還要數種戲碼輪番上演。

即便如此,觀眾們依舊是忙著對若眾們品頭論足,所以一點也不嫌膩。總之,實際的情況就是:這是專為「下戲後賣春」設計的攬客秀。

日本男男性愛史-50
吉田半兵衛繪製 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典藏
寫有「野郎」字樣的圖。大概是剃掉前髮的演員。另一個人正在幫他綁頭髮。《好色訓蒙圖彙》(局部)(吉田半兵衛繪製,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典藏)
日本男男性愛史-51
《好色訓蒙圖彙》(局部) 吉田半兵衛繪製 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典藏
有前髮的若眾。圖中寫有「若眾美少年」的字樣。(《好色訓蒙圖彙》(局部) 吉田半兵衛繪製,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典藏)

江戶流行起男子歌舞伎的原因

進入城下町相當繁榮的江戶時代後,武士與老百姓開始在同一座城市內交流彼此的文化,於是,敏感的市民們注意到武家的眾道。

尤其在江戶時代初期,因為有許多勞動者湧進城市,所以愈像都市的地方,愈具備發展男色的條件。

更何況,連江戶中期的1730年代都有男女比例失衡問題了。當時,江戶的男女比例為170人比100人。江戶人便以寬容、積極的心態去接受男色文化,甚至稱之為「武士之花/娛樂」。

但是,這個時代的男色並不像武家眾道那樣重視心靈契合,相反的,它反映出濃厚的江戶氣息,豪爽又果斷。把若眾歌舞伎、野郎歌舞伎的演員包下來,可以說是最適合這種「輕鬆向BL」的做法吧。

據說有些人在看戲時,會讚嘆演員是「御天道樣(太陽)」,並且興奮到快暈過去。他們初期的客層以「武士、僧侶」為主,到了貞享.元祿年間(1684∼1704年)則變成以「有財力的市民」居多。

日本男男性愛史-52_23
《還魂紙料2 卷》(局部)國立國會圖書館典藏
從江戶時代初期開始,就有人製作專供大人玩賞的「若眾人偶」,而這也說明了若眾是多麼受歡迎。商人的野心無遠弗屆,連男色都能商品化。(《還魂紙料2 卷》(局部)國立國會圖書館典藏)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日本史中的男男情愛:外遇糾葛、PLAY招數、春畫…腐味飄揚的男色盛世》,台灣東販出版

  • momo網路書店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作者:山本博文/監修
譯者:鄒玟羚、高詹燦

原來他們都愛男色!後白河法皇、足利義滿、織田信長、武田信玄、伊達政宗、平賀源內、井原西鶴、家康、家光、綱吉統統都有份!

不可思議?在當時是眾人皆知的日常,從古代的天皇、公卿、平安貴族、僧侶,乃至於武士、將軍、歌舞伎演員、江戶的普通大叔,都曾參與其中,眾星雲集。而且,連女人們都加入了男色之戰。這些一直都存在於日本人的歷史當中,直到約莫200年前為止。

只要有愛,哪有什麼奇怪!赤裸裸的情書、BL春畫、複雜交織的情事……一探藏在日本史背後、不為人知的男色歷史!

getImage
Photo Credit: 台灣東販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王祖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