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永續是我們的內建基因!跟著未來大人物SALU看國泰金控如何以永續金融和你一起當個守護地球的「環保青」

環保永續是我們的內建基因!跟著未來大人物SALU看國泰金控如何以永續金融和你一起當個守護地球的「環保青」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永續投資是近年來年輕投資人之間的熱門議題,但很少投資人了解永續金融是什麼?何謂ESG評比?本文將與新世代意見領袖SALU帶你一探2020國泰永續金融暨氣候變遷高峰論壇,盤點台灣企業ESG現況與提升評比分數的關鍵。

身為新世代投資人,當我們在進行投資時,除了期望資產的增加,也會考慮投資行為對社會環境的影響,「ESG評比」、「永續金融」便是選擇投資目標的兩個關鍵字。ESG評比不僅是一套評估企業對於環境責任、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表現的評比系統,同時也是企業提升「顧客價值」、以及金融市場相關單位評估企業永續經營能力的主要參考指標。

隨著環境反撲,世界即將在近三十年內來到存亡關頭。這代表Y世代末與Z世代為首的「新世代」即將在人生最精華的階段,面臨氣候之窗關上的世界級危機。好在台灣新世代之中,也不乏支持環保生活型態的意見領袖。比如以公益、環保、社福等實際行動著名的新鮮人Youtuber SALU,他們對環境和社會議題的努力,使他們入選2020年關鍵評論網的未來大人物之一。

image4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SALU成員大嘴、回收。

而迎接氣候問題,年輕人並非孤立無援。跟著SALU的腳步,我們在集結了台灣各大產業領袖人物的「2020國泰永續金融暨氣候變遷高峰論壇」上,與新世代一同了解台灣企業如何從ESG的角度,為氣候變遷與永續未來盡一份心力。

金融業也永續起來:永續金融是什麼?年輕投資人不可不知的ESG評比

隨著大家越來越重視企業對社會、環境的影響,ESG評比成為投資人考量關鍵,企業相關訊息揭露的透明度與嚴謹性也成為焦點。永續金融是以環境永續為前提,再進行金融投資時以投資標的 ESG 表現作為投資指標,透過每一次的投資行為,協同企業在獲利的同時也顧及永續的發展。

已連續舉辦四年的「國泰永續金融暨氣候變遷高峰論壇」,便以「永續金融」為主題,於12月10日匯聚超過20個不同產業,市值佔台股總市值將近7成的企業,探討「責任投資」(又稱ESG 投資)是如何運用投資的影響力,對企業的環境、社會、公司治理表現產生影響。

主辦單位國泰金控,在今年11月也獲得一項大喜訊,就是連續3年在道瓊永續指數(DJSI)評選,以產業永續發展前10%的高分,入選世界指數成分股,展現長期耕耘永續金融,進行責任投資的好成績,同時也積極的邀請各個產業一同實踐ESG的精神。

在上午場論壇中,國泰金控以及子公司國泰證券今年度贊助臺北大學企業永續研究中心,論壇會上臺北大學發表「永續投資調查」,上一次國際間發表同類調查已是六年前,因此這份報告將成為台灣目前最完整、最可與國際接軌的責任投資金額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參與調查的59家企業的永續投資資產總額約為13兆8千億台幣,其中以保險業者最多逾12兆,政府基金近1兆,投信投顧業者則投資近6千億資產、總計31.73%資金用於永續投資(僅次於澳洲,位居世界第二)。

image3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臺北大學黃啟瑞主任秘書,分享目前台灣最完整的「永續投資調查」。

據此,臺北大學黃啟瑞主任秘書對有志於社會環境回饋的企業,給出兩點建議:目前台灣執行永續投資的方法仍以不投資對環境不友善產業的「負面排除法」為主流,建議採取更積極的「ESG整合法」作為未來的發展方向,並提升對台灣標的的投資比例。

針對如何更精準的做責任投資,國立臺北大學商學院院長池祥麟針以SEED (涵蓋社會、經濟、環境、揭露四大面向為架構的ESG評鑑方法)為例,分享提升ESG評比兩大關鍵:ESG成績的「重大性」與產業策略「獨特性」,並且建議企業隨時準備並更新CSR報告書,作為ESG評比與投資人參考的依據。

image6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臺北大學池祥麟院長分享企業提升ESG評比分數關鍵。

而「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暨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李宜樺總經理則是分享企業如何依照「SASB準則」(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Sustainability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SASB),鎖定企業的重大ESG議題、有效揭露資訊,提升投資人信任度。

李宜樺表示,企業可以「國際永續準則」、「企業營運影響」、「整體影響」(包含利害關係人議合、外部環境與社會成本、內部營運成本)為計劃框架,分析對企業營運決策與財務有重大影響的ESG議題。最後李宜樺也呼籲,根據麥肯錫調查報告,未來投資人將愈來愈在乎相關議題,企業家應以「盡職治理」守則持續推動企業永續發展的步調。

在上半場收尾座談中,國泰邀集勞動基金運用局、甫定下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目標的鴻海,以及今年在國際企業中吹起永續風氣的貝萊德投信集團,共同討論分享機構投資人對於被投資公司ESG溝通的期望。臺灣證券交易所簡立忠總經理從經濟面向分析,投資人的關注加上法規規定,將是未來永續金融市場的主要推力。目前交易所網站已發佈近360家企業的CSR報告。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蔡衷淳副局長從公共政策面向切入,說明勞動局正在履行今年9月新簽署「公司治理3.0守則」的路上。

而從企業實踐面來說,貝萊德投信佘曉光總經理分享,貝萊德經營忠於「忠實誠信」的原則,以為投資人創造永續的財務價值作為第一優先,而非追求純粹收益成長。國泰人壽劉上旗總經理也分享身為投資人做責任投資時議合企業的甘苦談,用陪伴代替督促,用心良苦讓議合對象感動之後變成行動。

image8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上半場與談者,由左至右分別為國泰人壽 劉上旗總經理、貝萊德投信 BlackRock 佘曉光總經理、鴻海科技集團劉揚偉董事長、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蔡衷淳副局長、臺灣證券交易所簡立忠總經理、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暨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李宜樺總經理。

鴻海劉揚偉董事長則表示鴻海已耕耘綠能近十多年時間,在去年開始有可觀的能源運用成果,目前鴻海也正在積極釐清淨零排放的定義,望能與結合供應鏈廠商合作落實目標,同時也呼籲各個企業家提早執行ESG計畫。

站在巨人肩膀對抗氣候變遷:環保署、台積電、行政院、台灣水泥談永續發展策略

中午時間,論壇周圍設置了不少攤位,讓參與者能用有趣的互動深入了解對抗氣候變遷問題的現行技術與永續計畫。在會場中的大看板上可以看見現場與會者以投票的方式展現對ESG議題的認識,國泰人壽更以貼近生活的民生議題、遊戲等方式,讓參與者了解公司內部的減碳節能行動。國泰證券台股定期定額存股APP,更是厲害,讓小資族透過手機滑一滑,就能每月投資1000元成為台積電股東;另外國泰投信熱銷基金,正是與主題ESG相緊扣的「國泰台灣ESG永續高股息ETF基金」,也是投資人熱投焦點。

image7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國泰人壽的互動式遊戲攤位,用有趣新穎的角度切入環保節能議題。

延續永續金融,下午場以「氣候變遷」為主題,由安永台灣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服務的曾于哲執業會計師帶我們了解目前國際企業針對「氣候變遷相關財務揭露」(Task Force on Climate- 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 TCFD)的現況。今年初2020年1月2日臺灣證券交易所完成新增修訂的「上市公司編製與申報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作業辦法」,其中參考了金管會參考國際金融穩定委員會於2017年6月所發布的「TCFD 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書」。

根據安永「全球機構投資人調查」,環境議題首次佔據未來10年的五大長期風險。大部分投資者不僅會參考ESG報告,還希望從中看出公司的長期價值。並且報告中由「揭露品質」與「涵蓋率」兩方向分析,目前大部分台灣企業揭露品質大多為佳,但仍缺乏管理與實際策略。從數據中我們也發現產業如銀行、能源等高風險產業TCFD評分較高。未來企業家在資料揭露同時,須做出實際規劃和行動才能贏得投資人的信賴。

image10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行政院能源與減碳辦公室林子倫副執行長。

再來則由代表政府政策面「行政院能源與減碳辦公室」的林子倫副執行長,分享企業家們最關注的「碳管制提高」對於企業的機會與風險。在7月19日環保署表示,雖然碳定價還待溝通,但今年底前將訂定第二期排放總量管制、明年實施。目前台灣尚未訂定使用碳稅或是碳交易管制,不過台灣能持續觀察國際定價,加速碳交易平台成立。

目前政府正在積極推動相關政策,而這個嶄新的市場也需要台灣企業一同努力。林子倫提到在去碳化(Decarbonization)與再生能源的發展趨勢之下,原先的石油政治主導改為低碳政治,這項轉變也即將改變全球地緣經濟版圖,這也是台灣企業值得把握的機會趨勢。從2016年的能源轉型政策到電業法的修正,行政院現正促成更穩定的綠電交易市場,最後林子倫也呼籲:「我們必須盡快行動,實現世代正義。」

談到企業如何掌握氣候變遷的機會與風險,論壇也邀請到今年正式加入全球指標性再生能源倡議組織RE100的標竿企業台積電與我們討論相關主題。加入RE100的企業必須「公開承諾」在2020至2050年間達成100%使用綠電的目標,並每年提供相關規劃進程。目前全球各大知名企業例如Google、Facebook、蘋果、微軟都是RE100會員。

image9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台積電何麗梅資深副總經理,分享台積電如何掌握氣候機會與風險。

台積電何麗梅資深副總經理分享公司針對氣候變遷制定策略與實際行動,一是從企業內部推動節能減碳(採購新節能機台、汰換老機組),二是外部再生能源的購買,並且利用TCFD架構打造氣候風險辨識流程。現在台積電以2030年使用再生能源為佔總能源使用25%為目標,何麗梅表示:「雖然這樣的目標聽起來遙不可及,但我們必須做出這樣的承諾,才能帶領更多企業踏入這項議題。」

在論壇的最後,由下午場所有與會的企業領袖加上東亞第一家完成SBTi減碳目標設定的台灣水泥一同進行綜合座談,找出台灣企業因應氣候變遷這項大命題的解法與結論。台灣水泥李鐘培總經理,談到目前企業已認知工業化的溫室氣體是緊急問題,並強調碳權與減碳對市場價格合理化的重要性。目前台泥的實際行動包含將原料替換為其他製造業的廢棄物,未來更計畫與中研院一同擴展捕碳技術。

國泰金控風控長黃景祿從金融業角度總結,表示氣候變遷對投資與產險業的財務已造成嚴重影響,更呼籲企業關注低碳轉型相關議題。

image12
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下午場座談所有與談人及論壇嘉賓。

擁有環境意識與永續思維是救人,更是自救的生存優勢

經歷這次豐富的座談,我們得以從企業的角度去了解任何產業都能對永續作出貢獻,以及更全面的盤點台灣對抗氣候問題的努力與戰力。

年輕世代不只內建環保永續的基因,更是主動推廣、積極實踐的行動家,除了個人的實踐,如何透過投資、就業等等方式,進一步了解同為永續努力的團隊?「對現在的企業家從只求獲利的印象改觀了。」SALU在今天論壇會後分享道:「看出來這次所有參與的企業不僅會賺錢同時更在乎環境,有了各產業努力投入EGS的決心跟作為,我們相信台灣面對環保議題與氣候變遷種種挑戰的未來,一定會愈來愈樂觀。」

image11
Photo Credit : The News Lens Brand Studio

雖然常常唸著地球毀滅就去火星,但經歷過2020年相信人類已更加珍惜地球村,尤其是一起成長的家鄉土地。

國泰永續金融暨氣候變遷高峰論壇,從永續金融起步,邀請各界企業和年輕人一起努力讓環境更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