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察院調查柬埔寨求職詐騙案,糾正外交部「不敏感」、高雄地檢署「公開偵查內容反害到被害人」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些救援回來的人有很多是被害者同時也是行為,當時前往柬埔寨參與救援行動的警官說明,很多被害人被迫賣掉帳戶,人也被賣掉,被扒兩層皮。回國才知道自己被通緝,一直在跑地檢署。檢察官往往不相信,認為他們是「幫助犯」。
「柬埔寨詐騙園區」去年誘騙台灣人出國工作,不少人因此被綁架、虐待,引發全台關注。經監察委員葉大華、紀惠容的調查和提案,監察院今(21)召開記者會,宣布糾正外交部和高雄地檢署。監察院新聞稿指出,外交部未積極掌握柬埔寨人口販運國際情勢,海外急難救助金動支困難,導致使用率偏低、延宕救援時程;高雄地檢署則在發布破案影片前,未查證影片真實性,導致被害人曝光,遭加重囚禁與虐待。
近年台灣人屢遭詐騙至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名為短期打工或求職,也與柬埔寨公司簽訂工作契約,卻被收取高額仲介費用、從事非法詐騙。被害人若不從,就遭暴力毆打、詐取錢財、扣留護照、非法關押,甚至被層層轉賣、恐嚇強摘器官或性侵害等,受害者來自台灣、香港、中國、孟加拉、印尼等多國。
監察院糾正外交部和高雄地檢署
監委調查發現,海外求職打工詐騙非近期才有,早期就有相關案例。柬埔寨迫於國際媒體及美國壓力,態度才從消極轉向面對,再加上網紅BUMP於2022年3月間拍片指稱外交部海外救援國人爭議,去年5月開始引起台灣社會關注。
監委葉大華、紀惠容指出,外交部暨駐外館處是國人在海外遭險的第一線求助窗口,據外交部緊急聯絡中心統計,自2021年至2023年6月共接獲民眾遭誘騙至國外工作的求助案計643件、向我國駐外館處求助人數有1023人,以柬埔寨為最多,可見情形嚴重。早在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間,外館就接獲54件民眾求助案,案量快速增加,監委葉大華認為外交部處理的積極度及敏感度均不足,延宕救援工作期程。
監委調查也發現,高雄地檢署為了儘速警惕民眾,發布破案影片前未查證影片內容,此舉既違反偵查不公開規定,也導致仍受困的被害人曝光,被加重囚禁與虐待,延宕救援時間。被害人最後自行付贖、脫困返國,但身心受創嚴重,至今未能恢復正常生活。監委葉大華表示,高雄地檢署未提供被害人輔導協助措施,也沒有究責相關違失人員,因此提出糾正。
對此,外交部回應,去年5月已責成駐胡志明市辦事處(負責柬埔寨業務)成立「柬埔寨緊急救援小組」,駐緬甸代表處及駐泰國代表處也相繼於同年8月成立「緊急救援專案小組」,成員納入外交部、法務部、內政部移民署與警政署等派駐當地人員,加強與當地國警政、司法機關及相關NGO團體聯繫合作,設法掌握資訊及時營救。外交部也加入警政署成立的「跨境平台小組」,定期將相關駐外館處的最新協處情形通報警政署。
外交部強調,求助通報資訊是否充分、當事人及家屬意願、受困國家國情與法規、政情變化等因素,都高度影響營救。外交部及駐外館處一向兢兢業業辦理急難救助工作,每當接獲求助案件,即使資訊不足、營救困難,甚至幫派介入等,仍設法透過各種方法與當事人聯繫,透過多方管道積極營救,絶不致怠慢、輕忽或消極處理。
受難者多為弱勢族群,監委:根源是青年貧窮
監委葉大華指出,調查顯示,人口販運的237名被害人當中,屬弱勢族群有54人(占比22.78%),包括中輟學生、單親家庭、原住民等,以原住民最多。他們年輕、涉世未深、缺錢,職場不穩定、家庭支持系統薄弱,許多人既要追求經濟獨立也要支援家裡經濟,但台灣就業環境普遍低薪,容易受到高薪求職廣告引誘。
監委紀惠容表示,柬埔寨詐騙園區雖已消失,但是類似的人口販運不會消失,詐騙手段也會推陳出新,例如以求職、感情交友或投資等。紀惠容認為,問題源頭在「青年貧窮」,政府應對此提出因應策略,避免青年走入絕境。
監委葉大華指出,此案接受救援者有些既是被害人,也是行為人,雖然受害,卻要面臨司法追訴。這些人先被誘騙到當地,後被脅迫要從事詐騙,找到下一個受騙者才能離開,形同是「抓交替」。
根據監委調查,參與救援任務的詹姓警官說「抓交替就一個牽一個,需視公司規定,不一定抓多少人才可離開。通常會賺錢的公司不會放,除非用到爛,然後轉賣。」很多被害人不但把自己的帳戶賣給詐騙集團,後來人也被賣掉,等於「被剝兩層皮。」賣人頭帳戶會觸犯《洗錢防制法》中的「人頭帳戶罪」,帳戶將被警方鎖定、人會被通緝。這些人回國後將持續被地檢署傳喚、調查,檢察官往往不相信他們是被害人,反而認為他們是「幫助犯」。
葉大華補充說,經移民署鑑別,返國的421人當中,人口販運被害人占56%(237人),但實際上可能更多。有鑑於此,他希望鑑定身份能更精準細緻,也希望檢方起訴時,能考量行為人是受到脅迫而犯罪。
急難救助金和專款使用率低,甚至靠台商、警察和立委自行募款
監委葉大華也說,外交部雖設有「海外國人急難救助金」,但根據《旅外國人急難救助實施要點》,這筆錢無法代墊營救過程所需的醫療住院費、旅費、罰鍰、罰金、律師費、保釋金、機票費等,緩不濟急。此外,急難救助金「一回國馬上要還錢」,這些被害人無能償還,因此使用率很低,根據統計還款率也很低。
至於警政署去年緊急為了海外人口販運所編列的300萬救援預算,針對無法自行支應相關費用的國人,每人最多可申請1000元美金,但使用率也不高,截至去年底共支付18萬1418元,僅協助15名國人返國。監委發現,派駐到柬埔寨的警官為救援,還要自己想辦法募款籌錢,或靠當地台商捐錢,這都會延宕救援時程。
Tags:
飛宏科技打進全球低軌衛星市場,以高性能電源技術布局新時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飛宏科技投入應用於低軌衛星的電源技術多年,並與業界大廠有密切的合作與技術交流,早已為此趨勢做好了準備,可與市場需求快速同步,成為台灣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的隱形冠軍。
低軌衛星市場正開創令人振奮的新時代,不僅提供更低延遲、更高效率的通信服務,且小型化的設備,大幅降低安裝與製作的成本,因此成為眾多應用領域的首選。而在終端應用中,電源供應的高效能、長壽命、對抗惡劣環境等產品技術更是不可或缺。飛宏科技投入應用於低軌衛星的電源技術多年,並與業界大廠有密切的合作與技術交流,早已為此趨勢做好了準備,可與市場需求快速同步,成為台灣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的隱形冠軍。
低軌衛星應用廣泛,解決了過去因地形限制而無法架設基地台,導致收訊不良等難題。現在無論在山區、海上、偏鄉,甚至是飛機上,都能隨時隨地接收到衛星網路訊號,補足行動網路的不足。隨疫情結束,全球陸續解封,2022年後低軌衛星通訊市場需求逐步升溫,更在俄烏戰爭中成為通訊需求的關鍵角色,也使低軌衛星應用瞬間受到全球的注目。
此外,Starlink、Oneweb等新興低軌衛星通訊營運商積極推動商業應用相關服務,UCS聯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提到,全球2022年總共發射約5500顆衛星,其中低軌通訊衛星更佔八成以上。資策會MIC預估,低軌衛星數量將從2023年7,500顆,成長至2030年17,350顆。可見低軌衛星已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
飛宏科技在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終端接收裝置的電源供應技術表現優異,可供應數據機、路由器、衛星設備之間的所需電力並成為媒介串聯彼此間資料輸。全球最大的低軌衛星通訊營運商、美國全球寬頻衛星網路服務供應商等指標大廠,亦與飛宏科技維持穩定供應合作關係,針對企業、政府與個人用戶提供低軌衛星網路與服務,且飛宏科技的相關產品皆已通過多國安規認證及客戶端嚴峻系統測試規範,將於2024年逐步放量,與全球低軌衛星廠商一同攜手實現高效、低延遲的通訊願景。
飛宏科技期待透過安全、高效的電源技術,推動全球低軌衛星市場持續發展和演進,為未來的科技和太空應用敞開嶄新的大門,滿足世界各地的使用者需求!
本文章內容由「飛宏科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