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導演金基德染疫病逝,享年59歲:電影風格強烈衝擊性大,反映社會也隱含本人性格

韓國導演金基德染疫病逝,享年59歲:電影風格強烈衝擊性大,反映社會也隱含本人性格
Photo Credit: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韓國導演金基德因感染COVID-19,於本月11日病逝於拉脫維亞。金基德著名作品有《聖殤》、《援交天使》、《莫比烏斯》等,常以隱晦又殘酷的手法揭露社會人性。

在幽靜恬淡湖泊中央小島上的小寺廟,1位老比丘與小沙瀰歷經了春夏秋冬再到春,從頑皮活潑的小沙瀰到歷盡滄桑的中年比丘,影像平緩舒雅,風格冷冽莊嚴,景色如詩似畫,充滿諸多宗教隱喻與意象,是金基德導演、編劇並演出的電影《春去春又來》,也是他少數比較詩意沉靜的作品。

享譽國際影壇的韓國導演及編劇金基德,12月11日因新冠肺炎併發症病逝於東歐拉脫維亞,享年59歲。代表作有《空屋情人》、《聖殤》《援交天使》《莫比烏斯》《春去春又來》等,曲折受挫的人生經歷,沒有接受任何專業訓練,電影作品卻在國際各大影展大放異采,並囊括世界三大國際影展殊榮,是歐洲影壇備受寵愛的國際名導。

根據俄羅斯媒體報導,在歐洲相當受到歡迎的金基德,死亡消息來源為俄羅斯導演曼斯基(Vitali Mansky)。隨後金基德家人也證實了他染疫身亡的消息。趕在2020年終歲末,國際演藝圈又再折損1位重量級人士。

出身困苦歷練多,造就非主流特立獨行

熱愛繪畫的金基德1960年出生於韓國奉化山村,由於家中經濟狀況不好,國中就休學到工廠工作,20歲加入韓國海軍陸戰隊,1990至1992年到法國當街頭畫家賣畫維生,期間看了影響深刻《沉默的羔羊》與《新橋戀人》兩部電影後,萌生當導演的夢想,回到韓國後開始學習創作電影劇本,獲得劇本獎項的肯定。1996年,從無受過電影專業訓練的金基德執導第1部電影作品《鱷魚藏屍日記》。

金基德的電影不受商業框架侷限,是韓國影壇十分獨特的非主流,電影題材大膽震撼,敘述隱諱寓意,內容發人省思,挖掘人性與社會本質,每部作品都十分精彩,也一直飽受爭議。他能以最低的預算在最短時間完成工作,具戰鬥式飢餓拍攝精神,甚至曾經1天就拍完1部電影《虛擬復仇事件》。他曾經夢想成為聖職人員,但沒有完成相關學業,因此拍攝《援交天使》、《阿門》及《聖殤》實現兒時願望。

AP_040214080
Photo Credit:AP / 達志影像
金基德2004年憑《援交天使》拿下柏林影展銀熊獎最佳導演。

2004年金基德以《援交天使》獲頒柏林影展最佳導演銀熊獎,《空屋情人》榮獲威尼斯影展最佳導演銀獅獎、小金獅獎、天主教文化榮譽獎及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2011年以自傳形式拍攝的紀錄片《阿里郎》,是燈光、音響與剪接都獨自完成的「一人電影」,獲得坎城電影節一種注目單元最佳影片,成為韓國第1位集滿世界三大影展大滿貫的導演。

2012年,金基德再憑《聖殤》得到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小金獅獎及韓國青龍電影獎最佳影片,更是首部獲得威尼斯、坎城、柏林世界三大電影節最高殊榮的韓國電影。2018年《末日飛船》獲得柏林影展電影大觀單元。2013年入圍威尼斯影展的《莫比烏斯》,因亂倫場面而經3次審議刪除電影場景,仍被列為限制級別。

深陷性侵風暴,淡出韓國轉赴俄羅斯影壇

雖然深受歐洲影壇歡迎,但韓國觀眾對金基德的作品反應並不熱烈,剛開始曾遭受「業餘電影」、「作品粗糙」等惡評,電影評價褒貶相當兩極,兩年前更因南韓演藝圈「#MeToo」運動,金基德被指控性侵演員而淡出南韓電影圈。

其實在2017年金基德就曾爆出對演員伸出狼爪,2018年韓國#MeToo活動延燒,金基德被多位男、女演員指控利用工作職務特權進行性騷擾及性侵行為,《莫比烏斯》女演員A控告他暴力致傷、名譽損毀,更在《MBC電視台》節目《PD手帳》「電影導演金基德,大師的真面目」單元指控曾遭金基德要求發生性行為,拒絕後就遭到對方暴力毆打,之後還被電影除名。演員C則控訴金基德與合作多次的男演員曹在顯:「金導演與曹在顯執著於性關係,與電影相比,好像這件事才是目的。」

AP_19108706266793
Photo Credit:AP / 達志影像
金基德2019年在第41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開幕致詞。

雖然否認所有指控,但醜聞纏身、名譽受損,讓金基德從南韓影壇銷聲匿跡,近年來多在俄羅斯影壇活動,去年並擔任莫斯科國際影展評審團主席,今年也拍攝了俄羅斯電影。金基德在11月20日入境拉脫維亞,計劃定居在尤爾馬拉(Jūrmala),卻因感染新冠肺炎而住院,2天後死亡。

風格大膽殘暴,衝擊感強

金基德的作品以大膽聞名,向來有許多隱晦象徵、寓意含意,充滿意識流及隱晦的鏡頭,個人色彩濃厚,充滿性愛、暴力、殘酷、很少台詞,喜歡用許多象徵性的意象呈現人性的黑暗面,擅長操控前衛思想與傳統邏輯的衝突,在保守又守舊的韓國一直有著異類感,有種韓國式的「永劫回歸」概念,看他的電影,總有一種特別強烈的衝擊感。

巴黎的美術經歷,也讓金基德的電影美學充滿著藝術氣息。他常以大量鏡頭展現唯美或壓抑或暴力的影像,用空曠的水面布景,象徵主角各種情緒變化。鏡頭中的畫面往往有著特殊的象徵意義,別具特色。

循環也是金基德電影的重要特色,電影裡的循環大都是壓抑、血腥、殘暴、沉淪、惡性、刺激、驚世駭俗,就連死亡都找不到出口,一種被既定的命運無止境地循環再生,瀰漫著巨大的無力感氛圍,將人性內在的黑暗全部顯露出來。

RTR2RG5V
Photo Credit:Reuters / 達志影像
2011年金基德(右)與《阿們》女主角金惠娜(左)於西班牙進行電影宣傳。

金基德的角色個人風格都很豐富飽滿,主角大都是生活在社會邊緣的小人物,透過描繪這群被社會遺忘的人生活,金基德表達對社會邊緣人的關注,控訴韓國生存的各種不公不義、對韓國社會制度的不滿,以各種隱喻手法表達自己的政治觀點。他的電影幾乎沒有真正完美的結局,透過這種不完美,讓觀影者接受現實社會的不完美,但是依然可以從中感悟到生命的可貴。


“COVID-19”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