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艋舺青山宮遶境爭議:跟神有關的事,還是要問神;至於人的部分,就相對複雜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艋舺青山宮遶境因整夜放鞭炮,各紅壇舞台的聲音過大,不堪其擾的市民狂打市府的專線投訴。怎麼看這件事呢?扣除宗教活動本身,這次青山宮繞境怎麼還會搞出別的亂象?
為期三天的艋舺青山宮遶境結束。因過程中整夜放鞭炮,各紅壇舞台的聲音過大,不堪其擾的市民狂打市府1999專線投訴。繞境過程中的諸多衝突,從黑幫械鬥到飯店男女活春宮,也登上新聞版面。怎麼看待這件事呢?
其實投訴民眾罵歸罵,不太可能撼動青山宮夜訪的傳統。那已是北市府的無形文化資產,在民主制度下不可能停辦。自1850年就開始的夜訪,歷經日本殖民跟外來政權國民政府的戒嚴統治,都沒怎麼被影響,更不可能只因為非信徒的一句「現代社會」就可以逼其消失。
最多就是改善。改善來自於現實考量,今(2020)年過了就算了,明年又會怎樣?這應該才是投訴者關心的焦點。
類似青山宮夜訪繞境這樣的宗教活動,關係到兩個層面,一個是人,一個是神。
神的部分相對單純。青山宮建廟的歷史緣由,是艋舺的泉州惠安移民將青山王分靈恭請來台。青山王初抵台灣時,艋舺發生嚴重瘟疫。草店尾某處古井有一隻蟾蜍精口吐毒霧,使人聞之得疫。青山王降乩指示,將神轎壓在井口上方,將妖精剷除,後來瘟疫平息。惠安住民也在該處建廟奉祀。廟中義英社的范謝將軍老祖神將,開光時間已經有158年之歷史,等於祭典從青山宮落成後即開始舉辦。
亦即靈安尊王在台分靈,一直就有暗訪儀式,在艋舺除疫驅邪。165年來,靈安尊王既沒有降下指示說祂不需要辦暗訪(可除疫降魔),只要廟中有香火,分靈沒回惠安祖廟,又有信徒願意辦暗訪,祂可能就會繼續。
至於暗訪的形式,由於百餘年來,青山宮暗訪的陣仗、形式沒怎麼改變過。即使參與信眾變多,青山宮仍然延續古制,以「引路童子、四對枷鎖將軍,與義音社、義安社、鳳音社三大軒社等陣頭,陪伴王爺」的傳統編制夜訪。也許對靈安尊王來說,根本上沒什麼差別。
若說因為今年因為鞭炮噪音,以及紅壇問題,導致民怨過大,找通靈人請靈安尊王降乩指示,聽看看祂有什麼想法。跟神有關的事,還是要問神。神明若開口指示,信徒應該不會不照辦。但如果靈安尊王喜歡熱鬧,覺得今年盛況很好,最好每年都如此,那不客氣說,除了用法律限制繞境規模與噪音影響,抱怨者能怎麼辦?釜底抽薪,應當先問問青山宮主神的想法,再做決定。
至於人的部分,就相對複雜。
今年青山宮遶境會那麼熱鬧,是因為適逢建廟165週年,睽違85年北港朝天宮正駕糖郊媽搭乘火車,前往參加青山王祭,青山宮也邀請白沙屯拱天宮、四湖參天宮、淡水清水巖祖師廟、新莊地藏庵和大甲聖母宮等廟參與盛會。這麼多大廟參與盛事,附帶而來的是大量信徒,與超過8500名的陣頭人數,盛況搞不好是青山宮史上最大。這部分只是偶爾一次,不會每年都有,影響不大。
真正造成民怨的,其實是紅壇的部分。過去紅壇不過18座,今年暴增到32座。絕大部分的紅壇,都是全台各地黑幫角頭設置,藉此插旗,打響名聲。繞境前爐主壇登殿大典發生喋血事件、遶境中有人攜帶刀械遭逮,也都是因為蘆洲角頭與外省幫起衝突的恩素。紅壇既是黑道為招兵買馬、壯大勢力、宣揚聲威,然後就把舞台建得很大,放上各種演出、電音、熱舞,來「拚熱鬧」。竹聯幫弘仁會請藝人來表演,另一外省幫光設紅壇就花了800萬,這也牽動了在地黑道的紛爭。除了直接械鬥,就是靠聲光歌舞、鞭炮噪音來「比拚」。
也就是說,只要解決紅壇的問題,青山宮即可回復到過去相對來說擾民較小的狀態。無論如何,青山宮夜訪是台北兩大繞境的盛事之一,怎樣都會造成噪音與塞車,平常一般神壇繞境都會有交通管制跟鞭炮問題,何況青山宮這等廟宇。
對於今年的爭議,青山宮的祭典執行長郭懿堅提出了明年的修正方向:
- 回歸暗訪的本質,本來出巡的規模就都差不多,會盡量安靜。
- 民眾想設紅壇他們也擋不了,乾脆集中在河濱偏僻處,變成像一般大型party的活動,比較好管理。
- 原本夜巡就是日落出發,在子時結束(過了就算隔天,不叫夜訪)。本來就不該在半夜吵。他們會盡量控制在12點前結束。
人的部分,照青山宮的做法,應該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如果這樣還不行,那其實就跟社會有關了。
跟社會有關的部分,最大因素就在於,扣除宗教活動本身,這次青山宮繞境怎麼還會搞出別的亂象?
一來,因為武漢肺炎的關係,許多人的生計受到衝擊。雖然政府不斷美化,一般工作沒受影響的民眾最多也只覺得不順,但實際上許多人的生活、收入都陷入谷底。台灣從來就有一個現象,就是政府難以管制的地下經濟猖獗。此次黑道為何相繼藉青山宮遶境活動來壯大聲勢?就是因為經濟受到影響,地下經濟的部分也開始有了版圖變動,所以檯面上看不到的變化流動正在潛伏,日後只會有更多社會問題跑出來,只是現在還不明顯而已。
另一層面,此次爭議涉及到「現代社會」跟傳統宗教活動的對立,其實背後涉及到的更多是一種階級與文化意識上的對立。如果對受過大專教育、有文化的艋舺居民來說,他們有尊重過多數參與者是8+9或三教九流、在地鄉民的生命經驗,更多的就會是體諒。因為除了黑幫、紅壇外,很多參與者也都是因為生活、情感問題而悶壞了,藉著繞境去喘口氣,搞不好還自己買些鞭炮跟著放。
這種行為跟春假的報復性出遊,或外來政權的國慶煙火、跨年煙火所帶動的人潮沒什麼兩樣,只是參與者的調性可能有差異而已。但許多輿論在批評鞭炮聲的同時,展現出來的更多是歧視迷信、路邊電音熱舞、底層人民,更歧視所謂的「迷信」而已。
人沒有誰比較高級。根據網友在現場的觀察,其實青山宮長久以來的參與者,本就是講信合睦、敦親睦鄰的人。
Tags:
一圖看懂——讓專業的來,居家照顧服務員都在忙什麼?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長照服務成為承擔社會需求的重要支柱,專業的居家服務員,開始走進長者的生活中,提供基本的日常照顧,包括沐浴、準備餐食、家務等等。不僅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更盡可能確保長者的每一天,都是舒適而有尊嚴的。那麼,在居家服務員所提供的服務中,包括了哪些項目,又有什麼樣專業的眉角呢?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隨著時間的推進,所謂的「高齡化」、「少子化」社會,已經從一個社會學名詞,成為我們的日常。根據內政部統計,2017年起,台灣的老年人口比例正式超過了14%,今年老人人數則已超過425萬,預計到2025年,每五位居民中,就將有一位是65歲以上的長者。這不僅是一個數字上的變化,更是對我們社會結構和價值觀的挑戰。
在這樣的變遷中,其實許多長者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能夠在自己熟悉的家中,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然而,面對快速變化的社會和家庭結構,這樣的願望似乎越來越難達成。取而代之的,是長者們必須獨居,或與同樣年長的配偶互相照顧的現實。因此,長照服務成為承擔這些社會需求的重要支柱,專業的居家服務員,開始走進長者的生活中,提供基本的日常照顧,包括沐浴、準備餐食、家務等等。不僅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更盡可能確保長者的每一天,都是舒適而有尊嚴的。
那麼,在居家服務員所提供的服務中,包括了哪些項目,又有什麼樣專業的眉角呢?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1. 備餐服務、協助進食:
服務內容:依照長輩的需求、營養狀況和牙口狀況準備餐點及協助進食。
眉角:如果長輩牙口較不好,居服員會將餐食煮得較軟或打成泥、剪碎, 讓長輩容易進食。若長輩排斥泥狀食物,則將豆類或穀物類食物打成稀狀,讓長輩直接飲用。需要依照長輩的吞嚥能力,準備合適的餐具。一般會建議長輩自主進食,若需要由居服員協助,則必須注意餵食的速度及進食速度。但不管長輩是否可自行進食,居服員皆需要請長輩張口確認是否食物皆已吞嚥完畢,避免長輩因為食物留在口中而嗆到,發生危險。
2. 沐浴服務:
服務內容:協助長輩穿脫衣服、進行沐浴。
眉角:沐浴的過程需要注意水溫,以手臂內側測量溫度是否適中。須注意避免水流到眼睛。沐浴的過程會坐在馬桶或是便墊盆椅上,若長輩仍有行走能力或手部功能,居服員會鼓勵長輩自己清洗正面,背面由居服員協助,以維持長輩的生活機能,延緩退化。在沐浴的過程中,居服員須注意長輩的隱私,但也同時必須注意通風,避免室內太悶導致長輩或居服員昏倒。
3. 陪同外出、陪同就醫、採購:
服務內容:許多個案因身體狀況較難獨自外出,因此居服工作中陪同外出散步或就醫、協助個案採購日用品都是很重要的服務,攙扶步伐不穩的長輩到外面散步運動,或是為長輩採買衛生紙、洗髮精等日常用品,讓他們可以生活地更加舒適。
4. 基本日常照顧:
服務內容:協助長輩翻身、移位、修剪指甲、協助上下床、刷牙洗臉、協助換尿布等基本日常照顧。
眉角:在進行任何活動前,確保環境安全,無滑倒或絆倒的風險。使用適當的輔助工具和技巧,來避免造成長輩或照顧者的傷害。注意個人和環境衛生,以防止感染。考慮長輩的健康狀況和特定需求,並根據這些需求調整照顧方法。在進行照顧時尊重長輩的隱私和尊嚴。
除了以上四項最基本的服務項目之外,還有足部護理、管灌、翻身拍背、測量生命象徵、肢體關節活動、陪同外出、陪同就醫等等服務,都可以依不同長輩的需求來安排。
伊甸基金會自成立之初,就秉持著一個堅定不移的使命:為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持續不斷的支持與服務。這一理念源於創辦人之一、已故的身障作家劉俠女士,以及六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共同懷著一個夢想,希望無論是誰,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自由自在地生活和成長。劉俠女士曾這麼說過:「有一大片園地,種花種樹,養各類家禽,有工場、有房舍、有足夠的場地供人休閒娛樂。徜徉其間的,是那些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到、走路走不好,以及弱智、顏面傷殘、心智障礙的孩子…這是他們的伊甸園。」
走過四十年的歲月,伊甸基金會期待著,有一天,這個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能感到安全、溫暖和被接受。為了這一天的到來,伊甸基金會會繼續努力,承擔起照顧和支持的責任。
伊甸基金會«老人照顧服務計畫»,透過日間照顧、居家服務、失智據點、喘息等專業多元的服務,疼惜長輩及照顧者,讓長輩在最熟悉的地方找到服務,也讓照顧者在專業的地方得到喘息。讓每一位長輩安心、放心、快樂地好好變老。詳情請上網搜尋「伊甸 老人照顧」,或撥打支持專線0800-025-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