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遭中國「紅色審查」台灣論文中的「我國」消失,授權公司華藝:不是我們改的

遭中國「紅色審查」台灣論文中的「我國」消失,授權公司華藝:不是我們改的
Photo Credit: 國家圖書館臉書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假設學生看到其他平台上有自己的論文,而且第三方業者刊載的內容是華藝再授權提供的,那麼華藝「再授權」的行為,可能違反當初與學生之間訂定的著作權契約。

*首圖為國家圖書館的學術論文書櫃

有媒體報導,民間業者架設的學術論文資料庫,有配合中國進行政治審查、矮化台灣主權地位的疑慮。台灣學生的碩博士學位論文,疑遭資料庫業者配合中國政治審查、竄改內容,例如內容寫及「我國」、「國立」等字眼都不見,都一律被改為「台灣」。不過授權的「華藝線上資料庫」公司卻僅回應「我們沒有去改」。教育部表示,將要求大專校院檢視不當運用情形,必要時終止授權;也會和相關部會討論處理辦法。

台灣論文到中國資料庫後,「國立」、「我國」都消失

《蘋果日報》今(16)日獨家報導,有1碩士生發現自己的論文題目本來為《我國股價操縱案之決定因素》,於2016年出版,但刊登在中國業者架設的「台灣學術文獻數據庫」,卻變成《台灣股價操縱案之決定因素》,從論文標題到摘要,所有的「我國」都變成「台灣」。

「台灣學術文獻數據庫」是由中國的「中國教育圖書進出口有限公司」(簡稱「中國教圖」)所架設,收錄從2004年以後,涵蓋臺大、清大、交大等台灣頂尖學府在內的碩博士論文逾16萬篇,但只要是標題寫「我國」,轉到這個資料庫就都被改為「台灣」。除了碩博士論文,資料庫中還有66萬篇期刊論文也無法倖免,都遭到修改。

而且這個資料庫,除了刪掉任何可能彰顯台灣主權的字眼,還過濾中國的敏感詞彙。《蘋果》記者在其中搜尋「天安門」,找不到任何文章,查詢「六四」更直接被斷網。

學者王宏恩就在臉書上表示,自己的論文也有被改,而且還改得「很粗糙」。

台灣授權公司華藝:我們沒去改論文

《ETtoday》報導,進一步了解,目前國內大學幾乎都與「華藝數位股份有限公司」授權合作,碩博士生寫完論文後,將簽署1份授權同意書,將全文授權給華藝收錄於資料庫,供人瀏覽與下載。而《蘋果日報》則取得1份華藝與中國教圖簽訂的「獨家銷售代理合約」,發現華藝將內容授權給中國,並允許中國教圖在對岸販售其資料庫產品。這份合約還寫明,若華藝產品有內容違反中國法律,應立即停止服務,做出「修正、調整使之符合相關法律」後才能恢復服務。

華藝主管在回應《蘋果日報》詢問時表示,「那是大陸那邊改的,那個網域不是華藝的,那個網域是我們銷售到大陸的進出口公司,是中國大陸架設的(網站)。我不知道(論文)會有什麼變化,有可能是打字打錯,但不是華藝改的。」

華藝稍晚則對《聯合報》表示,資料庫上的推廣內容都經著作權人同意,並未改製著作權人授權的原始內容。華藝表示,他們堅守學術傳播,並不會因地、因人、因特殊地位等因素而有所設限。華藝將台灣學術內容平台輸出時,都是採取「全文原樣」呈現,不論在中國大陸還是全世界其他市場,公司、進口商、經銷商對授權內容,都未做任何更動。

教育部:立即要求業者改善否則終止授權

《中央社》報導,教育部高教司司長朱俊彰今天下午接受媒體聯訪表示,國家主權地位不容矮化,將要求大專校院檢視所授權的資料庫業者,如有不當運用情形,應立即要求業者改善,如未改善,應終止授權關係。

朱俊彰也說,學生如果發現自己的論文授權給學校,再由學校授權給資料庫業者,而有不當運用,可隨時終止授權,並視著作權受侵害的情形要求賠償。

朱俊彰指出,《學位授予法》要求學生把論文送到國家圖書館保存,至於要不要授權給民間資料庫業者,則是私權行為,學校不可強迫學生,也不能列入離校手續。

朱俊彰補充,今年11月教育部接獲檢舉,已邀集學者專家開會討論,將擬定「定型化契約範本」提供給各校師生,避免論文授權被矮化或不當使用。另外,教育部也將邀集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大陸委員會等政府部門,共同商定處理原則,瞭解民間業者是否有配合陸方政治審查、竄改內容、矮化國家主權,違反《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相關規定。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責任編輯:李秉芳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