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共黨員「地上化」?「紫荊黨」的七個政治啟示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由「新香港人」成立的新政黨「紫荊黨」,雄心勃勃號稱要招收25萬黨員,引起各方臆測。有意見認為是中共「地下黨員」浮出水面,也有論者指這代表北京加速對香港的換血,連傳統建制派的地位也受到威脅。
創黨人之一黃秋智接受《星島日報》訪問時表示,招收25萬黨員「是一個憧憬」,他指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都有5000萬黨員,香港有700多萬人,須有足夠黨員人數才能代表港人利益。
6. 中共「地下黨員」浮上水面?
在港招收25萬黨員的目標令人難以置信,前立法會議員朱凱廸在臉書發文指出,唯一能建立到這種規模的方式,是「直接將潛伏在香港的中共地下黨員浮面,在國安法時代建立『一黨獨大』的政治組織,與大陸看齊」。
他表示,中共地下黨員早已遍佈社會各界,「他們之前以親政府姿態低調替中共護航,日後容許『名正言順』以黨員身分行事,建立相應的黨委組織行領導之權」。
資深傳媒人程翔則在《眾新聞》撰文分析指,估計香港地下共產黨員至少達40萬人,若中共貫徹「公開的與隱蔽的雙結合」策略,即部分地下黨員浮上水面,部分繼續「潛水」,則一夜間把25萬人劃入紫荊黨並非不可能。
7. 內鬥傳統建制派?
紫荊黨成員在內地出身,與中共官員關係密切,「成分」上比香港傳統建制派成員更根正苗紅丶是「自己人」,有評論指這代表了中共全面推行「改土歸流」,要以內地精英全面取代其講廣東話的代理人本土精英,清洗舊香港人和傳統建制派。

資深傳媒人程翔撰文直指,北京對香港左派群體的不信任由來已久,一是北京向來對「白區」黨組織存戒心,二是香港建制派無論從形象或能力看都仍是碌碌無才,無法委以重任,「紫荊黨的出現無疑是對傳統左派打了一個耳光」。
前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王永平在《AM730》專欄指出,論個人質素,這批海歸派的學歷丶普通話和英語表達能力丶內地人脈丶國際視野,以至事業成就,都比目前大多數香港建制派代表好,「從中央全面管治香港的角度思考,除去民主派後,讓一股愛國新力量參與各級選舉,藉此制衡本土建制勢力,並顯示政治多元,只有好處而無風險」。
從港媒報導可見,現有建制派成員也感受到威脅,對紫荊黨的評價相當有保留。《南華早報》訪問自由黨榮譽主席田北俊丶新民黨葉劉淑儀,以及一位不願具名丶屬於「本地最大建制陣營」的立法會議員,三人都一致不看好紫荊黨前景。
田北俊認為在港中資企業在立法會功能組別中已有代表,北京未必輕易換上一批出身內地丶知名低的人士來平衡現有政權,匿名的議員更直言:「如果沒有人脈和地區經驗,很難贏得席位。」
此外,民建聯葉國謙說近日才得悉紫荊黨成立,該黨未有接觸民建聯,但他認為兩黨可以良性競爭,但會否合作則言之過早。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Alex
核稿編輯:Alvin
Tags:
「綠領人才」現正夯,綠領職業大揭秘!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一起來認識近年新興的「綠領人才」吧!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使得近年來綠領工作需求成長快速,無論是節能、創能、儲能、系統整合,都需要更多人才投入;一起來認識這些綠領人才的工作內容!
綠領人才1:光電案場規劃師
光電案場規劃師是負責規劃和設計太陽能光電案場的靈魂人物,在太陽能發電項目的早期階段,負責評估場地、分析建物現況、土地利用、考慮環境因素,並規劃如何最有效地配置太陽能光電設施。
這些專業人員需要考慮光電模組的布局、設備的選擇、發電量的預估,同時要確保設施的安全性、環境平衡以及與當地社區的協調,需要同步評估技術、政策、法規、成本等多方面的考量。包含評估技術的可行性、效率及成本;處理預算和籌資,確保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建置和運營光電案場,與銀行、投資者等對象進行談判和合作。同時也會參與詳細的建物與土地利用規劃、設計太陽能裝置的配置,最後擬定適當的執行方案。
適合有這些技能的人才:工程和技術知識、專案管理能力、太陽光電技術士、具電腦繪圖能力者、安全衛生管理、現場工務工程師、系統整合工程師。

綠領人才2:離岸風場施工經理
隨著離岸風電產業的從無到有,這項與海相伴的新興職業也因應而生,離岸風場施工經理作為「海上工頭」,需要管理船上的施工團隊。該職位作為施工船船長以及業主間的橋樑,在施工過程中扮演協調、判斷、下指令的關鍵角色,並同時負責管理設備運作的安全性,確保風場設備能安全順暢地運作,也需要臨場反應與即時調度,除了擁有豐富的工程知識,也需具備高度的專業和隨機應變能力。
此類人才所需技能可包含(但不限於):離岸風場施工專案(尤指大型施工船舶類)管理與協調溝通能力、鋼結構工程焊接技術、大型起重機操作經驗、安裝和拆除工程技術等

綠領人才3:綠電調度員
「讓每一度綠電發揮最大價值」是綠電調度員的終極使命。身為售電業中的綠電調度員,需要解讀電廠發電數據(供給)和企業用電數據(需求)的能力。由於再生能源會受到天氣影響發電量的高低,必須利用過往經驗和電力數據資料,透過事前預測和事後調整,制定適宜的綠電匹配規劃,確保每一度電廠發出的綠電,盡可能地為企業客戶所使用。
適合具備這些技能的人才:電力系統知識、數據分析、計算機科學、風險管理、團隊管理

綠領人才4:綠能融資顧問
綠能融資顧問是指在再生能源領域提供融資和財務建議的專業顧問。這些顧問必須擁有豐富的金融、投資和相關產業知識,致力於協助業者成功獲得綠能融資。
綠能融資顧問的工作涉及財務、工程、保險、法律等四大領域的盡職調查(註1),和一般企業融資不同的是,專案內容涉及電廠等能源基礎建設,綠能融資顧問需要親自至再生能源案場勘查,實地檢視專案進度、了解業者如何經營當地社區關係以及環境生態的維護,並透過上述資訊判斷潛在風險,針對案場的可融資性提出建議。也因為這份工作和能源轉型的永續發展相關,所以也對環境懷抱著「使命感」,期許自己的貢獻能讓臺灣乃至於全世界,都能更加靠近淨零永續的願景。

※註1:盡職調查(due-diligence, DD)為企業投資和併購案中常見的流程,旨在整理並評估有關特定業務、投資或交易等專案的重要資訊,通常包含財務、法律和技術等面向,以確保決策者在做出重要決策前有全面的瞭解,並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潛在風險和不確定性。
*以上資訊部分由大同智能、伯威海事、陽光伏特家、富邦銀行提供。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