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時代》:在人生的延長賽中,專業人士可以「退而不休」,但缺乏專業技術的人呢?

《百歲時代》:在人生的延長賽中,專業人士可以「退而不休」,但缺乏專業技術的人呢?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人生變長了,所以要大家待在工作崗位久一點似乎很合理,這樣退休人生與工作人生的長度比才能與前幾個世代相同。但是如果人的長壽程度並不平等呢?

不過,零工經濟究竟代表剝削或是自由,全取決於你的談判能力。參加我哈佛讀書會的一個學生說的一番話讓我久久無法忘懷。他說:「我父親的工程公司有很多年長員工退休後又回來當顧問。但是做櫃檯的愛麗卻沒機會回來。秘書芭芭拉也是。為什麼大家不能有同等的機會呢?」

在人生的延長賽中,專業人士可以「退而不休」,成為成功的企業家,領取津貼。但是缺乏專業技術的人卻可能會提早退休,也比較不容易存到足夠的錢來過退休生活。就算他們沒有被科技取代,也沒有足夠的人脈可以找到其他工作。不分年齡,缺乏專業技術的人的前景似乎很不樂觀。

真正的差異在此——不是年輕人與年長者之間的差異,而是有技術有人脈與沒技術沒人脈之間的差異。在這個新世界中,越來越多人會像演員一樣,在沒有保障的生活中,到處試鏡不同的角色。也許我們是像演員一樣需要經紀人替我們行銷,捍衛我們的權益;也或許可以有新創工會,讓做著不只一份工作的人,都能共享人脈資源。

我們可能也會需要辦公地點、一起工作的人,以及辦公室設施。年長勞動力也開始加入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共同工作空間——像是倫敦的「第二個家」(Second Home)、巴黎的「StationW」,以及多倫多的「同伴共同工作空間」(Camaraderie Coworking)。第二個家的創辦人羅漢.席瓦(Rohan Silva)發現在二○一七年,六十歲以上的申請者多了百分之四十。「相關數據讓我們大吃一驚。」他說。「這群人顯然沒有要放慢腳步的意思,他們打算運用我們提供的空間與社群來幫助他們創立新公司。」

要所有人都工作更久,公平嗎?

人生變長了,所以要大家待在工作崗位久一點似乎很合理,這樣退休人生與工作人生的長度比才能與前幾個世代相同。但是如果人的長壽程度並不平等呢?

富裕國家中,富人與高知識分子勞動力的預期壽命比窮人多了大約十年,也比較健康。如果要所有人都工作更久,有些人的退休時間勢必會縮短。美國的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正在進行一項很有意思的研究, 叫做老化美國人口的長期總體經濟(the Long Run Macroeconomic Effects of the Aging US Population)。該研究探討日益擴大的預期壽命差對聯邦福利制度的給付有何影響。

經過研究員的估算,一九六○年出生的人口中,收入排名前百分之二十的人,一生領取之給付的稅後淨益,比收入排名後百分之二十的人足足多了十三萬美元。雖說賺最多的富人一生繳的稅也比較多,但是他們光靠長壽就可以領到更多的社會安全福利。薪資較低的人可以領取額外的失能給付,但是這仍不足以補償對他們比較吝嗇的福利制度。

許多政府已經用平均預期壽命(所有人的預期壽命加總後再除以人口數)提高了退休年齡。但是政府並未審慎考慮到,不同群體之間的死亡率可能會有很大的差異。若是退休年齡一直上修,我們就必須找到保護窮人的方法。美國國家科學院(The 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Committee)發現,要重新找到富人與窮人之間的平衡,唯一有效的政策就是減少收入排名前百分之五十的人的社會福利。全民福利制度一路走到今天,這會是一個劇烈的改變,但這才是我們必須認真考慮的改變。

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簡稱UBI)這種比較極端的概念最近頗為流行:支付每一個人生活基本定額,這樣就可以終結東拼西湊的複雜社會福利。支持者認為這樣可以減少不平等,提供一個安全的平台,讓人生階段的轉換變得平穩。全民基本收入表面上很誘人,但卻所費不貲——芬蘭最近才在試辦之後宣告放棄。

此外我對這個政策還有另一個疑慮,那就是我認為「不要擔心,不用工作我們也會付你錢」是件很可惡的事。我寧可試著讓每個人都能夠繼續工作,工作對心理健康有很多好處,不該加速大家離開工作崗位。但要達成這個目標,就要重新大幅調整教育體系。

第四次工業革命與第四期教育

我邀請新加坡副總理共進午餐時,沒料到我們最後會聊到花藝。尚達曼(Tharman Shanmugaratnam)是為聰明伶俐、能言善道的政治人物,在新加坡擔任過許多部會的部長,一向非常關注社會流動的議題,他說:「新加坡人國民認同的基礎,就是每個人都有往上爬的機會。」尚達曼在二○一四年啟動了「未來技能計畫」(SkillsFuture),這是全世界最有抱負的學習計畫,可以同時處理老化和工作型態改變帶來的雙重挑戰。

新加坡並不需要重新設計教育體系。他們的學校令世界稱羨,在國際學校評比排行中總是數一數二、名列前茅。但是新加坡人口正在快速地老化。新加坡目前八人中有一人超過六十五歲,短短的十五年內,就會變成四人中有一人超過六十五歲。尚達曼提出的解決方式是打造終身學習功績制度,讓人們的未來不受青少年時期的成績所限制。

在未來技能計畫中,每一個超過二十五歲的公民都可以有五百元新幣(約三百二十英鎊)的額度來支付計畫認可之課程費用。這個額度不會過期,政府也會定期替你加值。四十歲以上的人還可享有額外補助,贊助員工進修的雇主也享有折扣,不管是時尚或區塊鏈,員工想學什麼都可以。但是在聊到這事時,我們倒抽了一口涼氣,因為我們都知道這個計畫非常昂貴。政府開可以累積金額的終生支票給公民,就連百年人瑞也可以兌現,這種概念相當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