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男孩轉大人》原著小說:「死亡」帶來和解契機,「放下」糾結難分的情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12月是個回顧的月分,歌曲、影劇反覆多刷已經無法滿足你的話,就讓我們回頭看看《花甲》的同名原著小說《花甲男孩》,究竟是怎麼煉成劇裡喜劇與悲劇的交雜吧。
文:張國勳(歪編)
近幾年台劇爆發,金馬、金鐘後總引起一波波觀影熱潮與討論,甚至影視作品的主題曲傳唱度極高,像是今年盧廣仲獲得電影最佳歌曲的〈刻在我心底的名字〉,想必不是主動聽到的,也會從YouTube、Spotify自動播放裡傳來這首歌吧。
那你還記得在當時傳唱度極高、也是盧廣仲演唱的《花甲男孩轉大人》主題曲〈魚仔〉或〈幾分之幾〉嗎?《花甲男孩》不論電視電影都是笑中帶淚,電視劇的預告片開宗明義就是男主角花甲(盧廣仲飾)一家喜悲參半為開頭:阿嬤過世的喪禮與堂弟結婚的婚禮,剛好都在同一個時候。這樣的劇情不是台劇都愛觸霉頭(誤),而是跟原著小說《花甲男孩》往往以「死亡」、缺席迎來團聚有關。
12月是個回顧的月分,歌曲、影劇反覆多刷已經無法滿足你的話,就讓我們回頭看看《花甲男孩轉大人》改編的同名原著小說《花甲男孩》,究竟是怎麼煉成劇裡喜劇與悲劇的交雜吧。
- 本篇文章以《花甲男孩》小說原著為主,不涉及電視電影的劇情,但仍會參酌對照影劇裡頭的設定,請斟酌閱讀。
「死亡」帶來和解契機
《花甲男孩》是作者楊富閔第一本短篇小說集,收錄的小說以他征戰各大文學獎的作品為主,各篇之間並無劇情或角色人物上的相干,但是隱約有著共同的主題:死亡是帶來家族世代間和解的契機。
小說的主角多半以二十歲出頭的大學生/畢業生為主,親人的死亡自然是件憾事,可是葬禮總讓平常紛飛的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父母與祖父母間的怨懟、阿嬤埋怨年輕時四處外遇的阿公,抑或是晚輩與父母早已多年未說話,最後因為家族裡有人(即將)死亡,而牽起理解對方的契機,讓彼此的怨懟與不滿能夠放下。因此小說中才會說出:
多麼懷念的送葬時光,次次我都不甘心的走在出殯回程的路,很怕這張以死亡之名牽起的大網就這樣散了、斷了。然後,再也無關。(〈暝哪會這呢長〉,p.27)
這不是「囡仔人有耳無喙」(小孩子別亂說話)的胡說八道,而是死亡帶來的喪禮讓「家」的關係變得具體,每一個參與其中的家族親戚都在為了同一個人哭、笑以及奔走著,儘管小說的敘事者也知道急遽地死亡總是伴隨家的沒落,但他還是隱隱想念這張「大網」聚集在一起的感覺。

〈逼逼〉以人將死之時,必須替喪者告知親戚的傳統習俗為主軸,儘管即將過世的阿公年輕時四處「環島」留情不回家、晚年外遇「大陸新娘」逼逼,阿嬤仍舊替他騎上單車,在台南巷弄狂飆報喪,最終從阿公臨終前的一句「多謝」裡解脫、放下對阿公的不滿;〈暝哪會這呢長〉裡死的人雖然是姐姐的另一半,卻也促成多年離家未留音訊的姐姐回到永遠的「大內厝邊」。至於小說末篇〈花甲〉則是年僅22歲的花甲,總算能與十多年未說過話的父親了解彼此,結果隔年就在帶有一絲魔幻色彩的「臟器發冷的多重器官衰竭症狀」裡過世了。
小說裡缺席的人促成和解、理解與放下,可惜的是身邊的人都已漸漸凋零,然而究竟是否只能由「死亡」到達「理解」小說並未給出確切答案。也許就像兩首《花甲男孩轉大人》主題曲〈魚仔〉和〈幾分之幾〉的共同主題都是「思念」一樣,理解過後迎接的都是遺憾與懷念逝去的東西。
「新穎」的台南故鄉
楊富閔小說的題材看來傳統、溫情(換言之可能無趣、寫到爛),但他的特色在於圍繞在「生/死」、「現代/傳統」主題下的台南、故鄉,並沒有傳統小說裡的南部就是落後、悲情的既定印象,甚至裡頭的人、事、物可能還很時髦。
像是〈逼逼〉裡頭的阿嬤其實一點也不悲情,雖然她是某種意義上的「單親媽媽/阿嬤」(因為丈夫根本就不在家,到處流連溫柔鄉),可是卻靠著一己之力當起田僑仔(大地主),賺錢、買地養起一個家,生活還很充裕;她在奔喪途中騎單車,裝扮像極職業自行車手:粉紅色公路車款、螢光車帽,還身穿排汗車衣與合身七分自行車褲,甚至帶上有GPS定位的護目鏡,好讓在家的孫子能夠追蹤她一路馳騁行蹤。
〈暝哪會這呢長〉祖孫兩人在家緊跟當時收視熱潮星光二班選秀節目,阿嬤還一眼看出請來八家將的那個人要奪得冠軍;在台南家中的孫子,透過部落格(星光二班是2007年,那時候「部落格」正夯)化名成死去的家族長輩們,與久未有音訊的姊姊跨時、空留言對談,理解姐姐當初憤而離家的原因。
其他篇章還可以看見楊富閔以手機、Levis牛仔褲等資訊時代產物或當代物品作為推動劇情的要件,或是重要描寫對象。這並不是說《花甲男孩》刻意迴避或拒絕承認部分地區人口嚴重外移的事實,而是在以往小說裡,南部與鄉下常常是陰暗衰敗、窮困農地的代名詞,楊富閔卻賦予台南更鮮活的形象與地區景觀。

填充血肉的「地方」:台南地景與語言
楊富閔小說中的台南非常立體,大至行政區域東西南北,小至各地盛產什麼、麻豆佳里圓環路段通往哪裡,甚至鄉野傳說麻豆龍喉水也信手拈來。《花甲男孩》中的台南不再只是小說世界的背景物、空泛的符號代名詞,而是具體成為小說中的前景。
「地方(Place)」的概念是從地理學援引至文學批評的領域裡,它代表人們對一個物理空間(Space)有歸屬感與情感,最明顯的表徵可能是對某個地區如數家珍、閉著眼睛就能描繪出詳細路段、景物,對它有深刻的瞭解。地方,重視的是人投射在物理空間上的情感,使它產生意義。
《花甲男孩》故事們的發生地點當然是台南,也只能是台南。除了小說中點名為「台南」此一行政區域外,〈逼逼〉中的阿嬤在四處報喪過程裡,眼裡所見、腳下所踩、腦中所浮現的鄉野傳奇,都是熟悉之人也能點頭指認的「台南」。阿嬤騎單車的沿途景色、停車取了半瓶龍喉水,都替小說中的「台南」填充了具體的血肉。這有別於部分傳統鄉土小說,故事發生在宜蘭、花蓮,但將地名替換成高雄、屏東卻也毫無違和感。
Tags:
休閒路跑最佳拍檔!跑步教練的百搭經典推薦──adidas史上最輕Ultraboost Light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didas推出經典跑鞋Ultraboost Light,將品牌經典BOOST中底科技再進化。本次邀請專業跑步教練實穿評測、細緻分析,帶您深入認識BOOST能量膠囊與各種跑鞋科技如何引爆能量,賦予它極致緩震性、舒適度與腳感回饋。
現代社會中,養成運動習慣、追求健康永續的生活,已成為許多人理想生活的想像。若仔細觀察,當清晨太陽沿著建築稜線緩緩升起,就能看見不少人換上輕便服裝,在健身房、公園或是馬路上,展開屬於自己的慢跑行程。不過,隨著越來越多人加入跑步運動的行列,網路上也越來越多關於「怎麼挑選適合自己的跑鞋」的討論。看著市面上從品牌、機能到產品定位琳瑯滿目的跑鞋產品,隨便一數都可以區分出十幾種類別,細緻的產品分類也反應出跑鞋多樣的使用情境。究竟跑步入門的初學者在選擇跑鞋時需要注意哪些部份呢?
談到跑鞋的挑選,這次我們邀請曾帶領過上千位跑步學員的跑團教練梁哲睿(Jerry),來和大家分享挑選時的細節與觀念,「不過就跑步入門者而言,從外型是否對眼、機能泛用與否,其實就能夠挑選出一雙適合於日常、運動場景來回轉換的全方位跑鞋。」哲睿教練說。這次,教練將從他多年的經驗出發,分別從中底科技、跑鞋性能、應用情景等不同角度,為大家體驗評測近期由adidas推出的經典跑鞋──史上最輕的Ultraboost Light!

BOOST科技10週年:承襲經典再「勁」化
「你實際上手,第一個感覺是變輕了。」哲睿教練說。Ultraboost Light不只是歷代Ultraboost中最輕的一雙,也是adidas十年來各項跑鞋科技的心血結晶;其中,一顆顆酷似保麗龍的能量膠囊「BOOST顆粒」,更在這一代迎來輕量、回彈的全方位突破。關於BOOST科技的發展歷史與創新效能,這篇讓你一圖看懂adidas Ultraboost Light打造輕盈腳感的秘密,可以讓大家更深入了解BOOST科技的迭代歷程。
話說回來,10週年的「Light BOOST」技術到底多厲害?首先得從Ultraboost系列的中底談起。「從Ultraboost 21開始,它就變成這種超胖的加厚中底。」哲睿教練分析,「BOOST顆粒增量加厚有效提升了腳掌落地後的緩震與支撐性能,但也讓整體跑鞋的重量及存在感受到不小影響。」不過,這一代的Light BOOST減輕了30%的重量,讓Ultraboost Light同時保留極厚中底的Q彈效能,又不會造成雙腳的負擔,大幅降低長跑後期跑鞋的存在感,讓跑者能更加專注於步伐、配速與呼吸節奏,提升非常有感。
另一方面,Ultraboost Light和過去Ultraboost系列強調緩震和舒適有些不同,Light BOOST技術在輕量化的同時還提升了4%的回彈性,明顯提升中底回彈的推進效果,就像在緩震的同時稍稍推你一把,讓腳跟有種被「往前帶動」的循環感受。再搭配使用Primekint+技術針織的細緻鞋面,整體跑動的腳感不只極度貼合腳背,更舒適包覆所有種類的腳板輪廓,創造輕盈穿戴感與傑出的緩震、回彈效果。

經典就是無畏挑戰:細數Ultraboost Light細節表現
除了中底技術的進化,Ultraboost Light在輔助機能方面也透過其他項目的突破,證明了它作為經典跑鞋的底氣。首先,adidas更新了鞋底上的L.E.P.抗扭系統,將原先放置於中底內層的彈性塑膠片由X型轉為U型,連貫落腳後的支撐性與回彈力道;接著,再透過「船型」的外觀設計,仿造船底圓弧狀的力學設計製作鞋底,讓外觀顯得圓潤討喜,還能藉由鞋型的自然滾動,提供跑者下一步的推進感,讓跑者不需要為穩定腳踝而分心,踩穩漫漫長路上的每一步。

這一代Ultraboost Light依然使用Continental™馬牌橡膠作為大底材質,並透過豆莢式的重點貼法,針對雙腳離地之前實際使用到的摩擦點加強。如此一來,既能減輕整體重量、又能維持跑動時前掌的抓地力,維持與前代相同的推進效果,並達到整體輕量化的目標。

應用場景隨心所欲:亮色搭配、低調穿搭都適合
挑選跑鞋重要的可不只是性能,還有一個生活層面的喜好考量──外觀。「因為外觀會很直接的決定,我會不會想要這雙鞋。」哲睿教練說。無論鞋子的性能再好,如果跑鞋外型本身不對眼,不管功能性再好,還是有很高的機率在挑選跑鞋時被排除──因為就是不喜歡嘛。
但說到這裡,我想熟悉adidas的鞋友們可以肯定地說,Ultraboost系列的鞋款不太會在這關敗下陣來。除了圓潤討喜的鞋型以外,配色也是Ultraboost Light最吸睛的亮點。
這次Ultraboost Light推出多款配色,其中主打色款「活力紅」以高亮度的白橘配色亮相,非常適合作為平常休閒穿搭的單品搭配,增加整體穿著層次感;或是像經典純色系鞋款,adidas也別具匠心加入螢光色點綴,讓本來低調的外觀多了些亮點。
「我常常裡面穿一些運動用的機能服飾,外面就是一般日常穿的衣服,鞋子就搭配它,這樣不只上下班切換方便,而且它也像是你穿搭的第二主角,既不會給別人『你是來運動』的休閒印象,也不會過度正式而失去骨子裡身為跑者的運動氣質。」哲睿教練分享。

極輕超彈、舒適無感,適合休閒入門跑者
「一雙好的跑鞋應該會幫助你、輔助你,讓跑者只需專注在這一步和下一步上面。」這是哲睿教練認為一雙「好的跑鞋」所應具備的條件。當我們將這些條件對應在Ultraboost Light上,便會發現無論緩震、包覆、輕量化及推進感受等,它都有滿全面的平衡性;甚至其亮眼的外型及應用場景的多元性,還為它增添許多便利之處,不只可以搭配日常穿搭,也可以拿來作輕度訓練,提供支撐、推進、抗扭轉等性能支持,滿足種種跑步運動所重視的訴求。
訪談最後,哲睿教練再一次細數Ultraboost Light的超強「輕」功:
- 單位密度減輕30%的Light BOOST顆粒帶來前所未有的輕盈腳感。
- 跑鞋科技革新減少10%的碳足跡,讓Ultraboost Light成為減輕地球負擔的環保跑鞋。
- 外型時尚亮眼、配色活潑吸睛,情境切換隨心所欲。
- 重量輕盈、支撐穩定、抗扭回彈,泛用性能適合剛接觸跑步,或是想入門的跑者。
「如果今天你只有一雙鞋的預算,我推薦這雙鞋子,它的泛用性對跑步入門者而言就是非常好的選擇。」哲睿教練誠懇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