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會不會贏,是在於我們多想要贏—對台灣太陽花及香港雨傘兩場抗爭失敗的省思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有人曾說,「我們會輸,但我們要贏」,這是變相的失敗主義,並不值得肯定,因為我們會不會贏,是在於我們多想要贏。
文:梁文韜(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港澳在台民主同盟發起人)
前言
2014年台、港分別發生過去25年來最大規模的群眾運動:太陽花運動及雨傘運動 ,這兩場分別由318佔領國會行動及926佔領公民廣場行動所引發的大規模抗爭備受國際矚目,更入選美國《赫芬頓郵報》年度全球八大人民抗爭。可惜的是,這兩次行動最後都以失敗告終;見證失敗後,大家有必要反思其個中原因,但在做出批判性檢討前,讓我們先了解過去幾年的抗爭主軸。
近幾年下來的台、港兩地反抗運動有兩大主軸,一是中國因素,二是裙帶資本主義。台灣的反媒體壟斷、大埔事件、華隆工人到去年的太陽花運動;香港的反國教、反新界東北開發、支持貨櫃工人罷工、雨傘運動等等,許多主要抗爭都跟以上兩大主軸緊緊相扣。
牽涉對抗裙帶資本主義的環保、勞工、土地徵收等各種行動及其引發的運動屬於一般意義上的社會運動,但牽涉中國因素的則是兩地抗拒中國實質併吞的一種改變命運或保衞家園的政治運動(之後稱為改命運動)。改命運動大多時候會以群眾運動出現,原因是攸關國家或民族未來的命運,比較有可能喚醒大眾的參與。當然在具體的行動中,上述兩種因素通常都夾雜而生,而其中的比重端看台、港政府對中共北京政權的親近性。
一般社會運動的抗爭對象是財閥及政府偏袒財閥的作為,在角力的當中必須考慮的是如何獲取最大的利益,有著一定的討價還價空間,而且爭取的時程會拖很長。改命運動的抗爭對象其實是中共北京政權,馬、梁兩個政府只是貫徹中國實質併吞台、港藍圖的傀儡;要成功抵抗併呑,實在不容多少妥協,但同時面對失敗的機會也更高。
大型的抗中行動自從2012年馬英九連任及梁振英上台愈形澎湃,由於政府嚴重親中的緣故,台、港抗爭運動中的抗中元素變得更關鍵。早在馬英九第一任總統任內,陳雲林到台灣後陸續產生非常多的抗中運動,野草莓學運更是當中最受矚目的,可惜最後被認為是失敗收場,及後亦有反ECFA的各種行動。不過,由於當時台灣受到全球金融海嘯的影響,政府透過宣導台灣需要中共「加持」,讓經濟復元,反對聲音受到很大壓制,最終類似香港CEPA的EFCA也通過了。
馬英九總統第二任期內,中國統戰及滲透加劇。為了迎合中國統戰策略中先控制媒體的方針,及貫切國民黨聯中制獨的政策,馬英九甫當選就出現親中國的旺中集團財閥蔡衍明,試圖跨媒體界線收購中嘉有線系統台,繼而併購壹傳媒。及後經過了一定力度的抗爭下,算是成功制止旺中擴張。

Photo Credit: tenz1225 @ Flickr CC BY SA 2.0
在EFCA框架下,中國對台灣的經濟滲透及併吞加速,馬政府配合中國硬推服貿及貨貿。我們要探討的318佔領國會行動正是為了反對馬政府以黑箱方式跟中國簽署服貿協議,讓中國大舉入台進行經濟滲透、文化統戰及政治收編。
2012年梁振英上台後,即使因家中違建引發誠信及執政危機,民望迅速下滑,仍然執意推動令港人嘩然的國民教育。在大規模的抗爭下,政府撤回國民教育課。
攸關香港未來民主發展及抗共進程的2017年特首選舉方式引起相當大的關注,爭取特首真普選過程的一個重要構思,始於2013年初由戴耀廷為首的「佔中三子」所發起的佔領中環行動,其目的是要迫使港府及北京政權必須容納符合國際標準的特首普選辦法,否則就佔領做為金融中心的中環附近的街道,以「公民抗命」方式抗爭。這的確是先發制人的一項高招,讓北京政權措手不及。
由於這是個預謀式行動,並沒有真正行動出現前,港府是無法阻止的。可惜的是,由於佔中三子在中共人大常委8月底公布方案前自始至終都沒有發起實際的佔中行動,而在831決定後,甚至更宣布佔中失敗,礙於民眾的批評,他們才勉強宣佈10月1日形式上佔領一下。學聯及學民思潮遂相繼發動罷課,開展另類的抗爭方式。926佔領公民廣場正是學民思潮罷課結束後的具有相對高強度抗爭行動。
台灣318佔領國會行動及太陽花運動
一個行動的成功與否當然是跟其設定的目標有關。也許不是所有人都認為這兩起行動及其引發的運動都是失敗的。不少論調會認為這是長期抗爭,不輕言敗,階段性任務已經完成,只要繼續努力,一定會成功。若按照這樣的說法,當然是沒有失敗的可能,也不會有任何一場行動或其引發的運動是失敗的,因為我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成功。
先談台灣318佔領國會行動,行動起因在於中國國民黨立委張慶忠以違反慣例的30秒閃電方式,自己逕行宣佈把服貿協議送出委員會。依照過往的觀察,一旦送出委員會,在野黨就很難阻擋。
公民團體其實從2013年年中開始就已經提出反服貿的訴求,但民眾的關心程度不高。318反服貿行動所主張的是「退回服貿、重啟談判」,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針對程序的部分。整個服貿談判過程都是黑箱作業,由於當中沒有提出具體的產業影響評估,大家有理由認為以短短兩年時間就簽了64個行業的協議,是沒有做到保障台灣的利益,而協議中有關台灣只能投資福建,但中國可以投資全台灣,更凸顯這是不平等的協議。
值得注意的是,做為最大在野黨的民進黨之立場飄忽不定,從一開始於2013年極力的撻伐,批判其為「統戰」的一部分,到後來願意配合國民黨逐條審查。對公民團體而言,這是對協議的簽訂過程之一種默許,是無法保證台灣利益不被出賣的。其中部分團體或政團直接要求退回服貿,不必再談,甚至訴諸終止服貿協議背後的ECFA大框架,及馬江下台。
Tags: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方穎豐的小夢想成就少棒之家的大志氣!安麗與棒球校長為小小球員建立以「家」為核心的棒球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不會教棒球到成為少棒界的棒球校長,方穎豐憑藉著對教育的使命與對體育的熱愛,在台東成立少棒之家。這一路走來,歷經許多挫敗與艱難,幸好有各方志同道合的人支持,尤其是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十年來的贊助,讓少棒之家至今仍持續培育小小選手,在棒球的路上勇敢追夢。
談到少棒,許多人一定會立即聯想到台東,因為不少優秀的棒球選手都來自台東,其中少棒之家更可說是棒球選手的育成中心,如中華職棒統一獅的左投林詔恩、U12世界少棒錦標賽季軍成員簡紹翔。而培育無數小小球員追夢的少棒之家,背後的重要推手則是在少棒界有「棒球校長」之稱的方穎豐校長。
從事教育工作長達35年的方穎豐校長,原不是棒球專業,而是體育班的導師。因原本帶領棒球隊的教練離去,讓他因緣際會接手棒球隊。但剛開始,他才發現自己不會教棒球,連打擊都常揮棒落空。為了帶領球隊,他開始研讀棒球相關書籍,請教棒球教練、前輩,仔細、認真地觀看每一場棒球比賽。初期,棒球隊出賽常常十比零提前結束,方穎豐在球場告訴自己,「孩子在球場的每個成長階段都是重要的,我應該要對這些孩子負責任,我一定要在這紅土球場站起來。」約十年的時間,他不僅讓球隊拿到台灣區比賽的第一個冠軍,還成為球場常勝軍。

棒球是人生的縮影必須築夢踏實
對棒球如此執著,並不是因為以主流價值觀而言,棒球隊可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對挫折的容忍力、強大自己的心理素養等。對方穎豐來說,棒球其實就是人生的縮影。他帶領球隊並沒有過多複雜的想法,純粹因為孩子喜歡棒球,那就讓他們好好打棒球。而棒球運動在台灣的發展又剛好有職業球隊,所以就以打到冠軍、打到職業隊作為夢想與目標。他以「築夢踏實」的精神,期望從一場場比賽中,為這群孩子建立生活的態度,面對困難、阻礙如何再站起來。
少棒之家的雛型源自張家五兄弟
為什麼會想成立少棒之家?方穎豐說到,他原先在基隆的學校服務,在偶然的機會帶隊到台東比賽,他驚豔台東的孩子打起棒球就如同他們唱歌般,個個都是天生好手,不論是球感、打擊、運動神經都非常優秀,各方面的協調性極佳。因為校長任期及家庭等因素,方穎豐請調至台東任教,之後便積極籌組棒球隊,想一圓棒球夢。
方穎豐回想,少棒之家最早的雛形來自於「張家五兄弟」。當時球隊有個阿美族的小孩張進德,擁有棒球天賦與極佳的球感,但卻因為家庭因素必須轉學,無法再參加棒球隊。於是,連族語都不會說的方穎豐,只好帶著學校裡會說族語的護理人員,一同去拜訪學生家長,想勸說張進德的阿嬤讓他繼續留在棒球隊,甚至承諾會提供張進德的三餐、住宿、球具裝備以及生活照顧等。
護士將方穎豐的承諾如實翻譯給阿嬤後,沒想到阿嬤回覆讓護士大笑說,「校長你賺到了。阿嬤說,我有五個孫子,全部都給你。」就這樣,他硬著頭皮帶回五個小孩,將校長宿舍改為兄弟五人的住所,平時除了上學、訓練外,同時提供食宿、生活起居照料。
不只是棒球隊 而是充滿關愛的「家」
方穎豐說,張家五兄弟是讓他堅持在棒球教育這條路上,一直往前走的重要因素。當時,張家大哥張進德才小學五年級,雖然球技不凡,卻有學習障礙。最小的弟弟張偉聖,也才幼稚園,正是需要有人陪伴、關心的年紀。
為照顧張家五兄弟,再加上台東學童的狀況,方穎豐開始思考,他想要的不只是棒球隊,他想要給這群孩子一個家。家不是只提供三餐溫飽,棒球訓練而己,家是有人可以輔導他們學業,照顧他們生活、關心他們的成長。所以他將棒球隊取名為「少棒之家」,讓參與球隊的學童們都一起住校,一起訓練,一起上課,他像爸爸一樣關心、照顧這群孩子的生活。
因為少棒之家給球員們的不僅是球技訓練,方穎豐如兄、如父的照顧,讓這群來自台東的棒球選手有了家的溫暖,在學習及訓練上都更加認真,日後這群選手紛紛以不凡的成績回報方穎豐的關愛。張家五兄弟中的老大張進德、老二張進龍、老三張育成以及最小的弟弟張偉聖,都在職棒的領域中有不錯的表現。方穎豐笑說,這是他有史以來投報率最好的招生,不僅一次招到五位選手,而且還有四個在職棒領域擁有傲人的成績。

「小夢想 大志氣」翻轉少棒之家的未來
少棒之家成立後,面對孩子的住宿、三餐、裝備、球具、球衣等,龐大的開銷讓方穎豐一度喘不過氣來。此時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甫成立,以「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召募公益合作夥伴,讓方穎豐看見了持續下去的希望。
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資深公關經理黃南瑄表示,安麗在三十周年慶時成立「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希望秉持著安麗以人為主、利他共好的宗旨,透過基金會幫助需要資助的團體。2013年基金會展開「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少棒之家即為第一屆頭獎的得主,因此牽起雙方的合作。

方穎豐笑說,安麗「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是他寫過最難寫的企畫案,短短6頁卻比其他機構要求的50頁還難寫。不過在安麗甄選的過程中,卻是讓方穎豐收穫最多的。他在撰寫計畫書與評審提問的過程中,逐一檢視自己有哪些沒做到,哪些可以加強,讓他在經營少棒之家時有了更多的想法,也讓少棒之家更好、更完善。
懂得感恩、惜福的少棒之家
少棒之家成立至今,方穎豐表示這是集眾人之力才有如今的成果。少棒隊球衣上繡著「惜福」二字,源自於最早支持他成立棒球隊的贊助商洪百吉先生,洪百吉不要方穎豐在球員球衣上印上企業名稱,而希望以「惜福」代替,讓孩子懂得感恩並珍惜所得一切來自眾人的力量。
十年前,安麗與方穎豐因為「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開起合作機緣。十年間,安麗的會員也陸續提供各方面的協助,例如提供營養協助,帶著孩子做營養午餐等,也由於安麗的協助,更多人看到少棒之家,瞭解少棒之家,紛紛加入資助的行列。近年,少棒之家更是安麗「愛陪伴課輔計畫」的合作對象,提供孩子課業輔導,希望孩子不僅球打得好,學業也能保持水準。
過去十年,安麗透過「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以及「愛陪伴課輔計畫」幫助弱勢的孩子,希望他們有翻轉未來的機會。未來,安麗會繼續透過多元的評審以及完善的甄選機制,針對具影響力且可持續執行的兒少專案進行合作贊助,讓弱勢孩子也能成功追夢、實現自我,擁有不一樣的未來。
◎小夢想 大志氣 追夢計畫
看更多追夢計畫故事
參與追夢計畫網路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