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奇蹟2:無所不彈》特稿:請動手、請觸碰展品,疫情之下挖掘紙張的可能性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奇美博物館繼2016年的《紙上奇蹟》摺紙特展後,於2020年延續「紙張」精神,推出《紙上奇蹟2:無所不彈》,帶領民眾走入美術館,在動手玩樂之中挖掘「紙張」的可能性。
「COVID-19」(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武漢肺炎)肆虐至今,除了醫療體系的超載之外,各大產業也損失慘重,包含航空業、觀光旅遊業、服務業等等,而藝文產業受到的衝擊,當然也不例外。多數的藝文展演活動都發生在畫廊、劇場、音樂廳、電影院等密閉空間,此外,戶外的大型音樂祭演出,也因避免群聚紛紛停辦。在這種情況下,所謂的藝能界幾乎全面停擺,但藝文工作者們仍舊試圖在這種艱困時刻突圍,或紀錄、或發現、或探問人類文明在疫情底下的眾生相。
例如不少博物館在此時啟動「快速回應收藏」團隊,蒐集武漢肺炎的資料與照片,透過真實的記錄來書寫歷史,未來幾十年,都會成為寶貴的當代史。而台灣有幸能在政府、國民的協心協力之下,還能維持較為正常的生活,藝文活動對比於國際也相當旺盛,如前陣子剛落幕的大型活動如金馬影展、金馬獎典禮都順利舉辦,其餘音樂祭等相關活動也都順利規劃當中。
在台灣,美術館備受矚目的大展,如台北市立美術館的雙年展「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國立台灣美術館的「禽獸不如—2020台灣美術雙年展」也正如火如荼的開展。姚瑞中在國美館策展的雙年展,人與禽與獸共築的生活鏈,如何共處,怎麼反思,都是其展的核心,幾小時逛下來令人醍醐灌頂,卻也耗費精神,畢竟議題性之重。
若讀者或是藝文愛好者吃膩大魚大肉,不妨來點清粥小菜,嘗試揮別北台灣的陰雨綿綿,將視野望向陽光普照的南台灣——奇美博物館策展的《紙上奇蹟2:無所不彈》。

奇美博物館曾在2016年推出《紙上奇蹟》摺紙特展,今年10月開展的《紙上奇蹟2:無所不彈》特展算是其延伸之作,將紙張的2D平面特質,展延至3D的立體變化,在「摺」的基礎之中,帶領觀者從「切割、黏貼、擠壓、翻轉、推拉」等技巧,觀賞精雕細琢的紙上技藝,試圖捕捉紙張從靜至動,平面到立體的微妙張力,帶領民眾走入美術館,在動手玩樂之中挖掘「紙張」的可能性。
紙張的發明與出現也有千餘年歷史,紙張在古時代,突破載/硬體的諸多不便與限制,致使手抄書本大幅誕生,得以讓人類文明迅速推動,造紙之術在人類史上有著顯而易見的實質貢獻。然而時至今日,網路的普及、社群時代的來臨,人與人更多是在冰冷螢幕前的交流、互動,知識的傳遞只要「Google」秒瞬就能彈出數以萬計筆資料,而新細明體更取代親筆手寫的字跡,書信往來已然驟減,並逐漸消亡。
不過《紙上奇蹟2:無所不彈》的出現,恰恰也提醒人們紙張的多元性,不再只是傳遞思想、紀錄知識等平面的作用,更多是紙張的變異趣味與巧奪天工,職人們精湛的手工藝與投注的人性溫度,是千篇一律的冷感電腦工業無法取代的,或許這是智能時代下,人們尚能獨步其中的原因之一。

此次特展《紙上奇蹟2:無所不彈》共邀請國內外8組參展藝術家,總計展出逾200件作品,以四大單元呈現,包括「一張紙,彈起無限可能」、「彈技術:掀開立體書的秘密」、「彈樣態:紙張變身術」、「彈創意:大師奇思妙想」。
台灣代表共有兩組,其一是早在台灣紙藝界站穩腳步的紙雕創作家洪新富;其二是台灣潛力新秀「半隻羊立體書實驗室」。前輩和後起之秀,被策展團隊安排在展覽之始,讓台灣民眾一進場便感受到來自台灣的創作生命力。洪新富紙藝的成就,早已無須贅述,但作為《紙上奇蹟2:無所不彈》展場的敲門磚,洪新富帶來的作品並非艱澀精深的紙雕工藝,倒是反璞歸真,用極易入口的詮釋方法,告訴民眾「紙」從二維轉向三維的基本變形,替進場的民眾作好「基礎」建立,透過名門的基本功,方能走進變幻無窮的紙上世界。

揮別洪新富之後,迎來的是「半隻羊立體書實驗室」。此處為展覽第二站,單刀直入拆解立體書的基本經典五種應用,「翻、層、轉、拉、立」透過作品各別介紹,立體書的奧妙,就在這五種手法底下於焉而生,讓民眾簡單認識三維的立體書,展覽的前兩道關卡,就由台灣藝術家攜手完成。

而後出現的紙雕藝術家,有美國立體書巨擘大衛卡特、法國立體書新銳搭檔阿努克與路易斯、日本紙藝達人中村開己、德國紙藝工程師彼得達門、打破雕塑語彙的中國藝術家李洪波和丹麥塗鴉鬼才「記住我的名字」。這些來自國外的藝術家,縱使疫情無緣來台,仍在策展單位的齊心協力下,將作品跨地域、跨時間地呈現在南台灣的奇美博物館。
當中也能感受策展團隊與藝術家的用心,例如大衛卡特的立體書作品等比例放大,讓民眾感受在設計立體書時,紙張與紙張之間比例的細緻度;擅長製作紙玩具的中村開己,其作品在現場也供民眾試玩,打破展覽與觀者的疆界,在《紙上奇蹟2:無所不彈》特展中,請動手、請觸摸展品。

能摸、能碰的展覽特色,正是《紙上奇蹟2:無所不彈》令人印象深刻之處。現場隨處可見互動體驗,包含大衛卡特透過錄像在現場開班授課,教導民眾如何製作立體紙張,策展團隊也備好工具,提供民眾一展長才的機會;來自法國的阿努克與路易斯,研發APP軟體,展覽間的平板就讓觀者釋放對於幾何圖形的想像力,有助於立體書的孵育。
在觀展當下,展間熱鬧喧騰,皆是來自小朋友們的歡笑與討論,《紙上奇蹟2:無所不彈》策展的核心思維,或許就能揭示解讀為「向公眾服務」。展覽提供了趣味互動,並非讓藝術遙不可及,而是觸手可及的普世交流,全展緊扣奇美博物館的初衷——屬於大眾的博物館,正是《紙上奇蹟2:無所不彈》做到的事。

Tags:
【一圖看懂】HCG免治馬桶:全新電解除菌水潔淨科技,全方位抗菌守護屁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居家清潔馬桶,總是讓你覺得繁瑣又疲累嗎?每天如廁的馬桶,清潔及抗菌能力可是比任何其它家具、家電更重要。選擇有效抗菌加上舒適的體驗節能的設計,就能讓你在家放鬆解放的時候,心情也一起上天堂啦!
根據BBC報導,在2010年時,英國舉辦了一次讓民眾選出史上最偉大發明的投票,其中抽水馬桶排行第九名,比引擎還高一名。
作為史上最偉大發明第九名的抽水馬桶,前身可以追溯到西元前的羅馬時代,從只是一個有排水系統的溝槽,到現代化的獨立抽水馬桶,我們觀察到除了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對如廁時舒適度的要求之外,近年來更進化到必須具備可以主動去除病菌、維持整體潔淨的種種設計,畢竟馬桶與生活密切相關,又是與身體親密接觸的家電,要怎麼讓人用得乾淨、舒服又健康,就是身為馬桶的使命。

電解除菌水,加碼抗菌超乾淨
每天都要和屁屁親密接觸的馬桶,清潔之餘還能主動抗菌、杜絕二次污染很重要。HCG免治馬桶的抗菌潔淨科技,與工研院產研合作全球首創電化學除氯技術可以將自來水電解之後,把氯轉化成無害氯離子形成的電解水,在清除污垢的同時,也達到除菌的作用,整個過程都無需使用任何化學藥劑或清潔劑;更棒的是,電解除菌水在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自動還原成自來水。乾淨、抗菌、安心、安全,討厭的壞菌不見了,也不會對我們生活的環境帶來更多負擔。
全然的舒適體驗,屁屁最知道
每一次使用馬桶,你都花上多少時間呢?無論時間長短,HCG希望為每一次的如廁體驗,帶來純粹的放鬆和舒適。HCG使用全球唯一可促進微循環之生物能陶瓷材料製成座墊,能放射4-14微米遠紅外線光波,促進人體血液循環,預防久坐之後腿部痠麻。還有聰明的負離子循環除臭,一入座便感應啟動,不用擔心臭味擾人或自擾。
恆溫節能不浪費,對地球好對錢包更好
寒流來襲時,突然接觸到冰冷的馬桶座墊而被嚇一跳的感覺,是許多人的共同經驗。HCG免治貼心暖座功能,一坐下就好溫暖,搭載瞬熱式溫感水洗利用陶瓷瞬間加熱技術有效節能30%,不會因持續加熱浪費能源,也不會為了節能而忽冷忽熱,使用流動活水更為乾淨衛生。讓你在使用馬桶的時候,不管是肌膚接觸到的地方,或者是心裡的感受,都是恰到好處的最佳溫度。
前一陣子,公共廁所要升級成免治馬桶的議題,讓大家紛紛討論起馬桶該有哪些先進設計,才能讓人用起來舒適又安心。其中最多人在乎的,莫過於馬桶的清潔問題,HCG免治馬桶採用抗菌樹脂材質便座,免除衛生隱憂,如座更安心舒適,第二道清潔防護,利用電解除箘水,自主清潔、抗菌,整體材質都通過SGS檢驗測試,有效抗菌程度高達99%,再加上唯一落實全機台灣在地生產製造,不混充國外代工的高保障品質,全方位提升衛生標準、滿足使用者需求的HCG免治馬桶,就是新世代家庭中,守護屁屁的最佳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