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中國蓋水壩,印度直跳腳——但印度也對鄰國幹一樣的事情

中國蓋水壩,印度直跳腳——但印度也對鄰國幹一樣的事情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近來中國宣布將在雅魯藏布江上興建大壩,身在下游的印度表達了強烈的不滿與抗議。可是當印度在面對周邊小國時,是否又能在小國的聲音與自身開發中,取得平衡呢?

藏南縱谷的雅魯藏布江,全長約2900公里,起自中國西藏,流經印度阿薩姆邦後,又稱布拉馬普特拉河(以下皆以此名稱指稱此河),之後進入孟加拉後,稱為賈木納河,最終與恆河匯流,進入孟加拉灣。

一條河,流經三個國家,可想而知關於水資源的衝突肯定比比皆是,尤其是中印兩大國之間,因為領土接壤,彼此齟齬更深。近來中國敲定要在雅魯藏布江興建水電廠,更是再度引起紛爭。

雖然中國號稱此項建設將使得中國與南亞國家的合作更順暢,但身為下游國家的印度卻擔心中國將利用其上游位置攔截水源與淤泥,造成下游缺水與農田土地價值下降。

中印兩國皆面臨因人口成長與都市化、工業化加速,造成水資源需求上升。雙方雖然皆有豐沛雨水,但印度因為水資源管理較差,農業用水大;中國則因為水汙染嚴重,例如主要水來源的地下水有60%受到汙染。而布拉馬普特拉河對於印度的重要性,在於其提供了肥沃的沖積土壤以及三分之一的供水來源,對於中國來說,除了水資源的供應外,由於其處在上游位置,地勢劇烈高低落差亦提供了經濟價值。

中印針對布拉馬普特拉河的協議歷程及內容

由上述可知布拉馬普特拉河對於雙方的重要性,亦可明瞭此河引起爭議之可能性極大。而為了減少爭議的發生與促進合作,其實中印之間自1955年起,由中國提供印度布拉馬普特拉河於中國境內之相關水文資料,但因1962年中印戰爭而中止。

隨著雙方關係逐漸緩和,在2002年中印簽訂了第一份關於布拉馬普特拉河水文資料提供的諒解備忘錄,在2006年建立專家級機制(ELM)。一直到2017年洞朗高原對峙之前,雙方在此領域的合作可謂愉快。

但隨著長達73天的對峙,中國再次終止了水文資料的提供。而後歷史再一次的重演,隨著2018年雙方領導人非正式地會面使局緩和,一份新的諒解備忘錄再度出爐。

從上述歷程的簡述,不難發現諒解備忘錄的約束效力十分薄弱,容易受到兩國外交情勢所影響而中斷。

但可惜的是,雙方在此水域的合作停步於水文資料的交換,而無更進一步針對雙方在流域內的各項作為有所限制,實際上這才是今日造成雙方亦有衝突的根源。吾人可將軟性的水文交換協議,視為替中印兩國建立互信的試金石,而從過去至今的紀錄來看,這塊試金石真是碎到不能再碎。

AP_20174475456850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印度對鄰國也在幹一樣的事情

在1856年,印度還受殖民之時,曾有一工程師亞瑟爵士(Sir Arthur Cotton),提議將印度主要河流相互連接,以進行內陸航行,這個提案的想法後來被利用來檢視,是否可以用以解決印度境內水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惟此舉牽連甚廣,一旦施行將不只影響到上下游的鄰國,還與生態、環境、財政等等因素有關,因此直到2014年支持此一想法的人民黨上台後才獲得執行。

而人民黨於2016年時,開始進行從尼泊爾的夏達河(Sharda)引水至西印度的薩巴爾瑪蒂河(Sabarmati),而引水過程會經過恆河的最大支流亞穆納河(Yamuna),因此勢必會影響到下游的孟加拉,但此項舉措並未與孟國方面進行討論,即便孟國透過外交管道表達訴求,依然未獲印度的正面回應。而印度總理才在前一年拜訪該國時承諾,若有在恆河上游相關的水利工程要進行,將會與其討論。

地緣政治的具體案例,大哥別笑二哥,只有真誠合作才能共創雙贏

所以即便印度如何地指責中國罔顧下游國家的權益,但其實今天換成印度是在面對周邊國家時,亦是相同的態度。更甚者,印度與孟加拉甚至還針對恆河問題簽署相關協議,且行之有年,但牽涉到利益時仍是以自身為優先考量。

南亞各國皆有缺水問題,但水資源最大來源的地上河流,所牽扯的行為者甚廣,坦白說要談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水資源使用及分配協議,才有可能避免爭端;但若各行為者,尤其是大國,無法在顧及下游國家之權益的前提下進行開發,在氣候可預期更為極端的未來,為水資源所爆發的衝突將會屢見不鮮。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