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泰國77府「府徽」自然篇:你知道這16個府最具特色的天然景點是什麼嗎?

泰國77府「府徽」自然篇:你知道這16個府最具特色的天然景點是什麼嗎?
製圖:洪銘謙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16個以自然圖像為主的「府徽」,有著豐富的地理、歷史與宗教文化,無論是泰北地區的大泰族文化、東北地區的寮族文化、東部地區的華人文化、中部地區的農業文化以及南部地區的礦坑文化都有完整的描述,是探索泰國的一種最佳切入點

2020年泰國學運期間,許多泰國網友批評泰國現任總理帕拉育與中國關係相當密切,在中國一帶一路的推動之下,中國對泰國的影響力劇增,當時還有泰國網友開玩笑提到,泰國未來可能會成為中國的「泰國省」!有趣的點在於,雖然泰國曾有「省」的概念,部分華人媒體也會把泰國目前第一級行政區域翻譯成「省」,但泰國現在並沒有「省」的存在,接下來就讓我們從泰國歷史上的「省」開始逐步認識泰國的行政區域劃分,以及現在第一級行政單位「府」的「府徽」所代表的文化意涵吧。

泰國歷史中「省」

「泰國77府」是泰國的地理常識,「府」的泰文為「章瓦จังหวัด,jāng-wǎd」,以往在泰國地名翻譯時,部分華文書籍或媒體常將泰國的「府」錯翻成「省」。不過泰國在過去的確有「省」的單位,泰文是稱為:「蒙通มณฑล, mōn-thōn」,是拉瑪五世皇時期由丹龍·拉差努帕親王(ดำรงราชานุภาพ,dām-rōng-raā-chaā-nũ-phaàb)設計與推行,從1900年開始推行的17省到1915年的19省,期間1909年英國與暹羅簽訂曼谷條約(Bangkok Treaty of 1909),將玻璃市、吉蘭丹、登嘉樓與吉打等四地割讓給英國,而從1893年法暹戰爭後,暹羅將寮國西側、柬埔寨西側割讓給法國,再加上泰國政府財政問題,最後在1925年將19個省整併為14個省。

1915年的19省包含:

截圖_2020-12-21_下午4_02_47
製圖:洪銘謙

目前泰國最大的行政單位應翻譯成「府」而不是「省」,因為「省」的制度在1932年君主立憲推行後已於1933年被廢除,「府」成為泰國的一級行政區。去泰國旅遊的人,通常會聽導遊介紹泰國有77個府,但在目前泰國的行政區域劃分中,實際上是由76個府與一個府級直轄市曼谷組成,逐次為「縣」、「鄉」、「村」,而曼谷市為首都屬第一級行政區,轄下第二級行政區為「區」。而在「府」成為泰國第一級行政區之後,泰國政府便依據各府特色設計出每個府獨一無二的「府徽」。

截圖_2020-12-21_下午8_18_29
製圖:洪銘謙

77個府徽的文化意涵:自然篇

泰國「府徽」(ตราประจำจังหวัด,traā-prǎ-jām-jāng-wǎd)最早於1939年制定,當時全泰國共有75府, 後來隨著行政區的調整發展至目前的77府,每個府徽各有不同文化含義,大致可歸類為:「自然類」、「宗教類」及「歷史類」三種。

第一種「自然類」的府徽共有16個,多半以各府最具特色的天然景點為主,台灣的高中地理當中經常提到泰國是盛產稻米的國家,但實際上泰國各地區依據地理環境的差異有不同特產,例如:北部地區山多森林多,因此以牧養大象為主;中部地區平原廣闊,以種植農作物為主,也是泰國稻米的主要產地;東北地區為中南半島的高地,氣候上屬於降雨較少的地區,因此農作物的產地必須靠近湖泊、池塘或河流,例如:烏汶府、汶干府與廊開府皆鄰近湄公河地區。南部地區鄰近泰國灣與印度洋,除了擁有特殊的石灰岩地形外,也是泰國錫礦的主要產地。東部地區自古以來就有不少華人定居,也有豐富的魚產資源及寶石等礦產,其中位於春武里的芭達雅(พัทยา,phãd-thå-yaā)在越戰時期美軍的影響下,從一個小漁村變成為泰國最有名氣的觀光景點之一,是多數台灣人首次前往泰國的必去景點之一。以上是過往對泰國地理的簡要描述,接下來就讓我們以自然類「府徽」來深入認識各府的特色。

「碧差汶府」府徽意涵:

發光的鑽石:如鑽石般完美的富庶,曾經有人在此挖到比一般石頭更堅硬的石頭,有如鑽石般的閃亮,被稱為紫水晶,被認為是跟鑽石同種類的寶石。

綠山:代表碧差汶府位於群山交錯的山谷之間,富含有價值的自然資源,如:柚木,而此地區的土壤中有許多深具價值的礦物質。

菸草:代表碧差汶府是一個農業城市,並擁有優良品種的本土菸草,是碧差汶府的重要商品。

「巴吞他尼府」府徽意涵:一朵蓮花和兩把稻米象徵富庶及擁有豐富的糧食。

截圖_2020-12-21_下午4_03_55
製圖:洪銘謙

「紅通府」府徽意涵:石甕與稻米代表此處擁有豐富水與糧食。

「披集府」府徽意涵:

水池:代表御花園的水池,是這個府的舊稱,根據泰北歷史記載描述,這座城是高棉時代的古城,也是素可泰時期的首要城市,由「披耶寇達勃」(พญาโคตรตะบอง)所建造的城市。

菩提樹:代表「坡巴他昌寺」(วัดโพธิ์ประทับช้าง)。大城王朝時期那萊王自清邁的戰爭結束後,將清邁國公主御賜給頌德·帕·碧·羅闍(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เพทราชา),公主生下了一名男嬰,取名為昭德(เจ้าเดื่อ)也就是後來的國王帕昭素(พระเจ้าเสือ)或稱鑾素拉沙(หลวงสุรศักดิ์),在他成為國王時,前往披集城捕抓野生大象,便前往母親的故居坡巴他昌村(หมู่บ้านโพธิ์ประทับช้าง)拜訪(位於:披集府的坡巴他昌縣),並下令建造皇家寺廟於坡巴他昌村當中,也就是現在的坡巴他昌寺。

截圖_2020-12-21_下午4_04_22
製圖:洪銘謙

「那空那育府」府徽意涵:大象高舉稻穗的圖像,象徵這裡曾經有很多大象,且人民以善於種植稻米為業。

「美豐頌府」府徽意涵:代表這裡是訓練野象服從命令與進行各種工作的地方,使用在水裡的大象當作府徽,是來自美豐頌建城的典故,在1825-1843年期間,「昭告蒙瑪」(เจ้าแก้วเมืองมา)為了外出捕捉大象給清邁城主,集中大泰族之力來建造兩個國家作為居住地,並設立城主負責管理名為「邦姆城」與「美豐頌城」,此處稱為「美豐頌」是因為此處是馴服與訓練大象的溪谷地區。

截圖_2020-12-21_下午4_04_55
製圖:洪銘謙

「加拉信府」府徽意涵:大湖泊、茂盛的植物與欲雨的雲朵,象徵著愉悅的意涵,且為富庶的地方。高聳入天的山脈是與鄰府的府界,湖泊有著黑色的湖水。

「烏汶府」府徽意涵:大蓮花與蓮花的葉柄直立於沼澤之上,是作為緬懷寮族國王帕渦(พระวอ)與帕達(พระตา)時期的農磨蘭普城(หนองบัวลำภู)的意涵,當時寮族國王帶著家人與士兵從瀾滄王國的「薩那拉胡城」(กรุงศรีสัตนาคนหุต)跨越湄公河建造農磨蘭普城,並將此新城取名為「那空肯坎寶石蓮花城(นครเขื่อนขันธ์ กาบแก้วบัวบาน)」,而新城落成之前,堪彭王(เจ้าคำผง)下令在占巴塞城(นครจำปาศักดิ์)地區的威東恭城(เวียงดองกอง)或邦都邦給(บ้านดู่บ้านแก)建造居住地,且遷移到繪傑拉梅(ห้วยแจระแม)地區。後來在卻克里王朝的拉瑪一世時代,將此城命名為「烏汶拉差他尼席瓦那萊城」(เมืองอุบลราชธานีศรีวะนาไล)。

截圖_2020-12-21_下午4_05_18
製圖:洪銘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