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蔥式閱讀系列—男子氣概》:想像男人「喝著傷心酒」,或是「借別人的肩膀哭訴」

《洋蔥式閱讀系列—男子氣概》:想像男人「喝著傷心酒」,或是「借別人的肩膀哭訴」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本書中,身兼心理學者與男性研究專家的作者首先從大眾對男子氣概的理解進程談起,從歷史沿革來看男子氣概在社會中的定位。隨著時移世易,現今男子氣概是怎麼因應社會上性別角色的劇烈轉變,跟著做出調整?

文:馬修.泰勒(Matthew Taylor)、安德魯.史麥勒(Andrew Smiler)

男性與人際關係

男子氣概現今的主流定義包含了某些指導原則,會讓男性在人際關係的建立上碰到阻礙。「公事公辦,無關個人」這樣的說法——再加上談生意長久以來都算是男性專屬的消遣活動——提醒了我們:私人關係和情感在權力的獲取與運用上,重要性是無足輕重的。

即使人類天生是社會性動物,霸權男子氣概卻要求男性獨立自主,因此,男性便會降低自己對他人以及對社會支持(social support)的需求。

從佛洛伊德到馬丁.布伯(Martin Buber,1878–1965)等精神分析學者和哲學家,以及AgeUK和世界衛生組織等機構,都將社交聯繫(social connections)視為身心功能良好運作的關鍵要素。我們既然生活在群體中,就都會需要與他人進行某種程度的互動。長期獨居的人往往會遭遇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我們在沮喪、焦慮或恐懼時,通常會尋求其他人的幫助。有時,社交聯繫只是為了不落入孤單的境地,有時則是藉由與他人交談來獲得社會支持。有社會支持的人通常在身體和心理健康方面都更為強健。

「男性組合餐」指示男性不該表現脆弱的一面,因此讓男性把自己對情感親密交流的需求降到最低,而情感上的親密本是人際關係和社會支持的重要特點。「情感」驅動著我們對創造力的追求,也帶來了愛與喜悅、驚喜和成就感。

這種「不能表現脆弱一面」的原則,讓男性要顯露脆弱面、談及內心較敏感的感受這件事更加不可能做到。同理,強調解決問題的能力會鼓勵男性多行動、少感受。我們比較會問男性「你打算怎麼做?」而非「你是怎麼想的?」,就體現了這一點。這些原則一經結合後,便產生了一種期待:一般會希望男性吝於表現情感,至於「男兒有淚不輕彈」這樣的日常用語也可看出以上情形。

p81_B494D6
©Agencja Fotograficzna Caro / Alamy Stock Photo|臉譜出版提供

在人際關係方面,霸權男子氣概強調「不能太陰柔化、女性化」,也就強化了「獨立自主」和「不示弱」的原則。情感表達常會被當作女性氣質的一大特徵,因此男子氣概原則便針對性地提出了男性應當「堅忍不動情」。而男同性戀者常受到誤解為具「陰柔特質」或「像女人一樣」,所以男孩或男人一旦試著與另一名男性建立情感的親密關係,就有可能會被誤認為同性戀者,因此也算是缺乏男子氣概。這些原則和行為就算在比較能夠接受男同性戀的(年輕)世代之中,依然還是並存的。

儘管這些男子氣概原則無法讓男人完全沒有情緒感受,但確實還是指示了男性應在何時、又該怎麼表現自己的感覺,這就稱為情緒表達規則(emotional display rules)。例如,一般似乎較能想像男人「喝著傷心酒」,更甚於想像男人「借別人的肩膀哭訴」。無論是用哪一種方式抒發感情,男人可能都是傷心想落淚的,但文化規範卻又規定:某種情緒表達方式比另一種更為人所接受。

挪威的研究團隊在2012年一項研究中探索了男性情緒表達的機制。他們將志願受試的大學生帶到實驗室,記錄他們對(一隻腳冰浴若干分鐘)身體所受到疼痛刺激的反應,研究人員要求他們大聲說出疼痛等級的分數。儘管受試男性的生理反應沒有改變,但年輕男性面對女性實驗人員時,對疼痛刺激的評分,始終比面對男性實驗人員時的評分還要低。

在西方國家,男性的憤怒顯然是大家接受度最高,甚至最鼓勵男性表現的一種情緒。

解說評論員唐.朗(Don Long,1987)將男性的憤怒描述成他們的「情緒漏斗系統」(emotional funnel system),因為焦慮、失望、嫉妒和許多其他負面情緒常會轉化為憤怒。研究表示,嚴格遵循男子氣概規範中「不示弱」、「無表情」和「不表現得女性化」原則的男性更容易感到孤獨。這類男性對於與他人培養親密情感一事,也更容易心生予盾的衝突感,他們的人際關係也經營得較差。其中許多男性還聲稱,與其流露其他情緒還不如表現得憤怒或有攻擊性。

由於在西方英語世界中的男性接受的教育是「不要表達自己的感受」,因而也就受到某種暗示:別去關注自己的感受——何必去思考你又不打算解決的問題?而對於既不表達自己情緒、也不關注自己感受的人,尋求同情沒有好處可言;何況當別人表達同情時,自己該如何應對,其中也有很多不確定性。確實,當他人對自己透露內心感受時,許多男性都不知道該作何反應。總的來說,「男性組合餐」會損及男性對自己或他人產生同理心的能力。

在西班牙語世界中,「個人尊嚴」和「同理」等文化概念,明顯增進了人際關係和情感親密度。在許多環太平洋國家,情緒表達規則主要與保持群體和諧、避免過度突出等期許有關,性別反而是次要的決定因子。

p79_GettyImages-143180897
©Luis Sinco / Los Angeles Times / Getty Images|臉譜出版提供

資本主義也強化了男性對權力地位的爭逐行為。

企業職場和企業文化算是相輔相成,強化了霸權男子氣概。1950年代的職場文化一直延續到當今許多企業文化中。對於許多員工而言,銷售業績提升和商品產量增加是持續就業、職位晉升和增加報酬的關鍵。「一個不行,就換下一個上」的哲學歷久不衰,因此貶抑了在職場中建立人際關係的價值。每個員工都知道自己是可被取代的,也知道自己對老闆、同事或下屬的感受會被視為與公司營運和獲利無關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