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訂出「吳怡農條款」,藍綠吸納年輕世代大戰進入白熱化

民進黨訂出「吳怡農條款」,藍綠吸納年輕世代大戰進入白熱化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儘管年輕世代對國民黨的認同及支持度有逐漸提升,但國民黨黨職人員選舉辦法仍然欠缺彈性,反觀民進黨修改規章,之後只要經中執會同意,參選市黨部主委選舉將無入黨時間限制,將進一步加大藍綠之間對「年輕族群」的競爭。

12月23日民進黨召開中執會修正《黨職人員選舉辦法》,原擬將參選地方黨部主委資格,由現行兩年調降成一年;後通過的方案是維持黨員入黨連續滿兩年者擁有選舉權及被選舉權,但第一類黨職之黨主席選舉、第二類縣市及直屬特種黨部主任委員選舉,如有重大情事,經中執會同意者,不受入黨期限之限制。

因此,若吳怡農有意參選北市黨部主委,只要經中執會同意,並無受入黨時間限制,其彈性甚至未滿一年也能參選,這等於只要中執會各派系具共識即可開大口。這就把是否允許參選地方黨部主委、主席之權回收至中執會,由派系共治進行決定。

從民進黨內部派系互動、2022年台北市選舉及2024年總統大選角度探討,事實上對照國民黨選舉地方黨部主委、執委及評委等嚴格條件規定,顯然民進黨對接納年輕世代的政治參與更具「親近性」,其選舉制度設計及資格條件認定更具彈性,這強化民進黨對年輕世代吸納,及促進政黨與年輕世代建立合作夥伴關係。

若是民進黨操作此一戰略得宜,恐逐漸搶奪國民黨的群眾基礎,降低年輕世代對國民黨認同及支持。國民黨必須妥善因應,避免在年輕世代之政治吸納上逐漸被邊緣化。

國民黨地方黨部,主委的直選條件資格過於嚴格

這種做法,固然可以保證參與者政治素質,但門檻過高也會造成政治精英甄補過程緩慢,形成對社會精英政治吸納困難,嚴格門檻導致政治精英阻却不前。根據國民黨各縣市黨部主委直選辦法,在候選人資格部分,必須符合入黨或回復黨籍連續滿2年以上,且曾任直轄市、縣市委員會委員、評議委員、鄉鎮市區黨部主委、紀律委員會常委等職務以上黨職,及未曾受停權1年以上、撤銷黨籍及開除黨籍處分者。

對比民進黨縣市黨部主委選舉,雖仍規定入黨兩年,但只要中執會同意亦可不受黨齡限制,且無須擔任縣市執委、評委及鄉鎮市區黨部主委、紀律委員會常委等以上黨職,顯然民進黨下降門檻,利於對社會精英的政治吸納,這將減少國民黨對年輕世代的吸引力。

此外,民進黨此次修改修正《黨職人員選舉辦法》,原擬將參選地方黨部主委資格,由現行兩年調降成一年;後通過的方案是維持黨員入黨連續滿兩年者擁有選舉權及被選舉權,其目的本來即是「排黑作用」。

吳怡農卓榮泰接受媒體聯訪
Photo Credit: 中央社

而國民黨縣市黨部主委直選辦法中,原本就訂有「排黑條款」,凡是有違反組織犯罪條例、檢肅流氓條例、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洗錢防制法或貪汙治罪條例等罪,只要經法院一審判處有罪,將一律不得登記參選縣市黨部主委。這也顯示國民黨亟欲擺脫地方派系糾葛,及黑金政治之纏繞,即使法院未判決有罪確定,只要黨中央考紀會認定「對社會公義有害,對黨聲譽有損」,也禁止參選地方主委。

同時,這樣的規定也旨在強化地方黨部主委的責任感,據辦法規定參選者除須繳交選務作業費,為維持地方黨部運作;除黨中央所負擔的地方人事及業務費外,必須繳交兩年保證金,做為地方黨部黨務經費之用,未當選者將退還,至於金額將另行訂定。若參與者有意願參選國民黨縣市黨部主委,除了政治歷練條件非常嚴格外,也必須承擔地方黨部運作費用之責任。相對而言,國民黨縣市黨部主委所承擔地方黨部運作之責,也比民進黨為重。

國民黨黨員結構呈現老化趨勢,年輕世代政治參與斷層非常嚴重

現民進黨藉由降低入黨門檻年限資格,將對社會年輕世代產生「磁吸效應」,國民黨必須提出因應對策。

2020年國民黨黨主席補選統計40歲以下具黨權黨員,僅有3.16%、約9000多人。29歲以下者,僅有1%左右、不到3000人。對比2019年1月數據,台灣社會40歲以下人口計1093萬人,佔總人口2360萬人的46.3%;29歲以下人口,則有737萬人、佔總人口31.2%。20至39歲人口比例為總選民比重的35%左右,而國民黨黨員中上述年輕世代年齡範圍只有4.16%,黨員結構存在嚴重年輕世代政治參與不足斷層現象。

再者,民進黨政治人物其年輕化程度明顯於國民黨,形成年輕世代的民進黨對抗老化世代的國民黨,國民黨在地方議員、立法委員及縣市首長平均年齡,普遍高於民進黨。而此次修正辦法未來可能促使民進黨黨務人員更趨向年輕化。目前民進黨從政黨員其年齡普遍比國民黨還年輕化。

  1. 地方議員年輕化比例:以2018年地方選舉為例,國民黨當選394人,平均年齡在40歲以下有57席,比重為14.5%;民進黨當選238人,平均年齡在40歲以下有55席,比重為23.1%。
  2. 立法委員年輕化比例:以2020年立委選舉為例,國民黨當選38席、平均年齡57歲;民進黨當選61席、平均年齡52歲;時代力量49歲、台灣民眾黨47歲。國民黨立委的平均年齡,高於其他政黨5至10歲左右,其立委39歲以下僅1人,佔2.6%。民進黨立委39歲以下6人,佔9.8%。
  3. 地方首長:2018年選舉為例,國民黨參選者平均年齡為57.4歲,民進黨53.8歲;國民黨當選者平均年齡57.5歲,民進黨則降至49.6歲。總體而論,國民黨從政黨員無論是在議員、立委及縣市長平均年齡,皆比民進黨呈現老化趨勢。
NCC否決中天新聞台換照 江啟臣憂引發寒蟬效應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江啟臣上台後強化青年招募,逐漸營造國民黨年輕化形象

現民進黨採取降低入黨年限門檻,且爭取黨務人員也無需歷經太多實務經驗,這將加大年輕世代湧入民進黨吸力,對國民黨人才吸納形成一種壓力。根據國民黨青年部2020年10月公布數據指出,自國民黨敗選以來新入黨人數總共8000人,其中40歲以下青年有3200人左右,高達四成。對比既往約3%青年比例,無疑地加速國民黨的年輕化進程;青年黨員從九千多人,成長到一萬兩千人,漲幅高達35%。

這顯示國民黨正重拾較年輕族群的信任及認同,根據《美麗島電子報》國政民調顯示,從3月至10月期間20至29歲年輕世代對國民黨好感度,已從10.9%增加到39.4%,為所有年齡層中漲幅最多族群。期間變化在2月有19.6%,3月降至10.9%,江啟臣3月9日接任黨主席積極拉攏年輕世代,9月上升31.2%,10月則上升至39.4%。年輕人對國民黨的好感度已開始翻轉,從10%上升到40%。

儘管年輕世代對國民黨的認同及支持度,皆有逐漸提升趨勢,然從政治甄補及精英培育角度來說,國民黨黨職人員選舉辦法規定較為完善嚴格,其缺點則是制度過於硬化欠缺彈性。故而,當民進黨採取更為彈性策略,也會勢必導致兩黨在政治精英的吸納上,產生不同競爭態勢,從而導致國民黨也可能變更因應。

然若國民黨堅持要維持這樣嚴格黨務人員選舉資格,必須有一套政策說詞,例如維持從政黨員高素質、具有高度地方認同、地方社會服務及良好政治歷練,經過嚴格把關培育出更為優質從政黨員。若無法提出合理辯護,這將使國民黨再度被形塑為「論資排輩」壓抑後進年輕世代政黨,不利於塑造建構黨的陽光、健康及年輕、責任及熱情形象。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