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滅之刃》為何爆紅?幽浮社的動畫製作、吾峠呼世晴的編劇技巧,以及令和的時代精神

 《鬼滅之刃》為何爆紅?幽浮社的動畫製作、吾峠呼世晴的編劇技巧,以及令和的時代精神
Photo Credit: 木棉花提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以漫畫改編的動畫電影來說,《鬼滅之刃》得到了史無前例的成功,讓很多動漫迷不由的將《鬼滅之刃》跟過去的一些大作相互比較,甚至是質疑《鬼滅之刃》的爆紅究竟是不是「過譽」?

《鬼滅之刃劇場版:無限列車篇》自從上映以來,在日本跟台灣票房都屢創佳績。截稿至12月25日,在日本的歷年票房排行榜上連續贏過新海誠《你的名字》、好萊塢片《鐵達尼號》、《冰雪奇緣》等,這幾天終於擊敗票房第一的《神隱少女》,成了日本影史票房第一的電影。在台灣的票房也逼近六億,穩坐今年全台票房冠軍的寶座。既然這部作品那麼紅,以下的討論就當作大家都看完這部電影了。如果你還沒看過,請先不要看,因為會爆雷。

以漫畫改編的動畫電影來說,《鬼滅之刃》得到了史無前例的成功。但也因為掀起這樣空前的熱潮,讓很多動漫迷不由的將《鬼滅之刃》跟過去的一些大作相互比較,甚至是質疑《鬼滅之刃》的爆紅究竟是不是「過譽」?

雖說這樣的質疑多半會招來大量鬼滅粉絲的圍剿,最後淪為不了了之的口水戰。但仔細想想,這些質疑並非毫無道理。雖然看完電視動畫跟劇場版後,我也為炎柱大哥的表現跟炭治郎兄妹間的家族情懷感動落淚,但「鬼滅之刃到底為什麼這麼紅?」這個問題仍然是困擾了我很久。

bab435c7-359a-4104-bf13-f29f99adecbc
Photo Credit: 《鬼滅之刃劇場版 無限列車篇》

各方面都不到「前無古人」的《鬼滅之刃》

會為了這個問題困擾,很大的一個原因在於,《鬼滅之刃》(尤其是動畫)在各方面都屬上乘之作,但無論在哪一方面都沒有優秀到「前無古人」,卻在台日都刮起近乎沒有前例的旋風。

以很多鬼滅迷津津樂道的作畫品質來說,《鬼滅之刃》劇場版畫面的細緻跟流暢程度確實很優秀。但跟198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崩潰前,那些不把錢當錢花,外加台韓外包公司賣肝賣血畫出來的作品相比,《鬼滅之刃》劇場版製作的精緻度恐怕也不算特別突出。例如今年上半年曾在台灣重新上映的1988年作品《阿基拉》,126分鐘的片長,總作畫數超過15萬張,製作經費就破10億日圓(加上當時日圓的幣值莫約現在兩倍左右)。

這樣的製作規模在泡沫經濟崩潰後雖然比較少見,不過像是吉卜力工作室的《神隱少女》、《霍爾的移動城堡》等作品,仍能偶爾見到這樣的大製作。比較之下《鬼滅之刃》劇場版的製作確實精良,但也不到前無古人的程度。

FullSizeRender_1
Photo Credit: 神隱少女

甚至稍早也在台灣上映,京都動畫歷經災難後再出發的第一部劇場版作品《紫羅蘭永恆花園電影版》,同樣也是畫面精緻,但刮起的旋風只侷限在動漫圈的小眾裡。至於結合2D與3D動作場面表現方式《進擊的巨人》,其動畫中的立體機動作戰,無論是在速度感還是空間感上的表現都不下於《鬼滅之刃》,但也沒有掀起《鬼滅之刃》的觀影熱潮。

《鬼滅之刃》的爆紅最讓人感到疑惑的地方,就在於它方方面面都相當優秀,但每一面卻都沒有優秀到獨樹一格。更特別的是,比起過去出現過的同類型作品,《鬼滅之刃》的表現反而讓人覺得相當「平實」。像是大哥在小弟面前犧牲,換取小弟成長的橋段,《天元突破》的表現方式就渲染得更加激情。

而炭治郎的個性放在「跳跳系漫畫」(在《週刊少年Jump》上連載的漫畫,內容多半突顯熱血、友情等元素)中,比起其他「熱血笨蛋」都顯得特別冷靜而溫柔。與其他少年漫畫動輒拔山倒樹、天崩地裂的招式對決相比,《鬼滅之刃》裡的招式也是相對平實很多的呼吸法跟劍術。漫畫更是常利用象徵性的手法,含蓄地表現這些招式的意境跟威力。

比起《航海王》裡錯綜複雜的海上霸權、《火影忍者》捲入整個忍者世界的忍界大戰、《遊戲王》裡橫跨千年的王家恩仇,《鬼滅之刃》的世界觀也是相對平實的鬼殺隊與鬼的對抗,沒有發生什麼會讓地球毀滅、時空錯亂的危機。

One-Piece-Chapter-904-Predictions-And-Sp
Photo Credit: ONE PIECE

甚至與同為幽浮社大作的《Fate》系列穿越輪迴與時空相比,《鬼滅之刃》的劇情也是單純到不行。就連比起反派邪惡的程度,鬼舞辻無慘也不算特別壞的反派,《獵人》裡尼特羅會長在算計嵌合蟻首領的時候,看起來都壞多了。炭治郎滅門的遭遇比起《彼岸島》主角身邊的人不是死光就是變吸血鬼;《約定的夢幻島》主角被養大就是為了要被送上餐桌來說,也不算特別慘。

從各方面來比較,都很難去解釋《鬼滅之刃》究竟有哪一個特殊的點,可以超越過去種種大作,進而迎來現象級的爆紅。

除了幽浮社的功力,也不能忽略吾峠呼世晴的編劇技巧

沿著上述的比較,於是在網路上會聽到一些聲音,認為《鬼滅之刃》的爆紅完全是歸因於幽浮社的動畫製作,而不是因為吾峠呼世晴的原作漫畫有什麼過人之處。然而把《鬼滅之刃》的原作貶低到這樣的程度,恐怕也是太超過。畢竟光是從劇場版炎柱對上猗窩座這段劇情,就可以看到吾峠呼世晴上乘的編劇技巧。

炎柱煉獄杏壽郎與猗窩座在角色設定上,都不是以什麼奇怪的招式見長,所以這場戰鬥的重點,是在描繪「力量」與「力量」的對決。所以這段劇情要成功的關鍵,就是作者如何說服觀眾去體會煉獄杏壽郎與猗窩座兩個人的「強大」。

尤其這段劇情是《鬼滅之刃》裡,僅次魔王的最強反派「上弦」之鬼的第一次出場,這場戰役描寫得好或不好,會直接影響到觀眾對後續劇情的期待。大家可以想想看,如果你是吾峠呼世晴,會如何描繪煉獄杏壽郎與猗窩座的「強大」?

強大其實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有些作者會試圖把他「量化」,像是《七龍珠》就有用過「戰鬥力」這種數據化的概念來呈現。或是在設定上建立一套理論,來解釋作品中出現的招式等級,像是鬥氣值,或隔壁棚的查克拉之類的。但如果只依靠這種表現方式,就會慢慢出現一種缺點,就是觀眾會逐漸對數字或理論感到麻痺。於是為了重新刺激讀者,很多作者最後就會走上「招式逐漸毀天滅地」或是「殺舊角捧新角」這兩種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