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加利亞怎麼過聖誕節:平安夜大餐是素食,吃飽後不要整理桌子、每年都看《小鬼當家》

保加利亞怎麼過聖誕節:平安夜大餐是素食,吃飽後不要整理桌子、每年都看《小鬼當家》
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2020年度聖誕摩托車遊行。Photo Credit: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保加利亞雖是東正教國家,但聖誕節和基督新教一樣在公曆12月25日度過,同時又保留不少傳統,例如平安夜齋戒、麵包裡藏硬幣等,還有不少節慶專門料理,和台灣過農曆新年一樣隆重。

※封面圖為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今年度(2020)舉行的聖誕摩托車遊行。

聖誕節對西方人的意義,有點類似台灣人過農曆新年,而平安夜就像是除夕要吃年夜飯,通常大魚大肉。不過對於較傳統的東正教,聖誕節前要進行40天齋戒,連平安夜大餐也是全素,節日當天才能開葷;現今已經比較少人遵循這項習俗,不過在保加利亞,人們即使不齋戒數十天,平安夜也會盡量不吃肉,隔天中午再展現肉食本色。

保加利亞和俄羅斯、烏克蘭一樣,以東正教為主要信仰。東正教的聖誕節依據儒略曆,比公曆晚13天,因此俄國和東歐其他東正教國家在1月7日才會真正慶祝聖誕節。保加利亞獨特之處在於他們揉合了東西歐的特色,雖是東正教國家,卻和西歐一樣遵循公曆而在12月25日過聖誕,同時維持著不少東正教習俗。

和大多數守規的東正教徒一樣,保加利亞人過聖誕節理論上要齋戒40天,約從11月15日開始吃素,除了12月6日聖尼古拉節可以吃魚,其他日子都不能吃肉,放棄一切由曾經活著的動物所製成的食物。

RTX8H31J
Photo Credit:Reuters / 達志影像
參加年度聖誕老人摩托車遊行的保加利亞男子們。2020年12月19日資料照

保加利亞過去曾在蘇聯扶持下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國,由共產黨執政。共產主義反對宗教崇拜,人民一度被迫放棄信仰和習俗。但思想和信仰存在於人心,人們可能為生存而表面上捨棄信仰,不見得真正屈服。

《自由歐洲電台》保加利亞通訊處職員芭薩科娃(Teodora Barzakova)表示,共產黨垮台後人們逐漸重拾傳統,慢慢恢復了節前齋戒,雖然現在真正能做到40天齋戒的人沒有以前多,但至少在平安夜,即使最「肉食性」的保加利亞人也會自律遠離一切動物食品。

芭薩科娃說,「保加利亞美食全都離不開肉」。這也凸顯了平安夜在保加利亞人心中的重要性,願意為了這個日子而暫時忍耐。在平安夜,保加利亞人乖乖享受素食料理,像是豆子湯、甜椒鑲飯、各式派餅、薩爾瑪(sarma,類似高麗菜捲,但內餡不是包絞肉,而以穀麥類填餡),此外還有水果蜜餞和堅果等。

shutterstock_90323647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保加利亞聖誕麵包Pitka。

歐美國家在平安夜會吃米蘭大麵包(Panettone),即是裡面包了水果乾、狀似海綿蛋糕的華麗麵包。保加利亞人也有自己的聖誕麵包,稱為Pitka,製作時不會加入任何奶油或牛奶,但是會放進一塊硬幣;當人們分食Pitka時,在麵包裡發現硬幣的人明年會有好運、而且賺最多錢。東歐和巴爾幹其他國家也有類似習俗,只是麵包名稱不同。

若要說有哪個傳統絕對需要嚴格遵守,那就是桌上的盤子必須湊到奇數。芭薩科娃表示,她也不知道這個說法的起源,但人們相信這樣才能帶來好運。實際上東歐不少地區有類似習慣,俄羅斯人送禮時也忌諱偶數,尤其送花時千萬要送奇數,偶數花朵請去墓園時再準備。

吃完平安夜素食大餐後,有些人會去參加平安夜彌撒。保加利亞鄉下地區常會有聖誕歌手(koledari,原文Коледуване)出沒,當地人穿上傳統服飾,在村裡吟唱讚美詩或聖誕歌謠。芭薩科娃說,這個活動至今鄉下還很盛行,城市則幾乎絕跡。

shutterstock_1598433799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保加利亞鄉村地區的聖誕小歌手們。

要特別注意的是,平安夜吃完飯後,保加利亞人不整理桌子,大家開心享受飯後時光就好。芭薩科娃解釋,沒吃完的餐點直接留在桌上,是因為要讓「過世的親友們深夜可以來蹭個飯」,不過這個習俗有點被西方思想影響,「我們只好跟孩子們解釋,聖誕老人晚上來的時候會去吃」。

聖誕老人雖然也源起自基督教聖人,但「聖誕節送禮物」這件事是在經歷16世紀宗教改革後才逐漸在英國、西歐流傳,19世紀末隨著美國資本主義而發揚光大。這股潮流席捲世界,保加利亞人也跟上了美國聖誕節文化,孩子們期待聖誕老人;每年聖誕節時期,保加利亞電視台也總是會播同一部眾人耳熟能詳的美國經典聖誕電影。

「出於某種不知名的原因,我們都看《小鬼當家》(Home Alone,港譯「寶貝智多星」)。」芭薩科娃表示,「從小看到大,到現在他們還是在播這部片。」

到了聖誕節當天,終於可以開葷,而且不必忍耐到晚餐,聖誕午餐就會有滿滿的肉。火雞是其中一道經典菜,不過最費工的是陶鍋料理「卡帕瑪」(Kapama),這是一道混和烘肉,可以放任何你想放的配料,放進烤箱以攝氏180度左右的中火慢烤4至5小時。

shutterstock_1598752030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保加利亞卡帕瑪陶鍋料理。

雖然配料自由,但卡帕瑪基本至少要有3種不同的肉品食材,通常會有豬肉、雞肉、香腸,再加上酸菜、洋蔥、米飯,以多種香草和香料調味。

不過,若想做出道地風味,做重要的是鍋子。芭薩科娃指出,一定要用當地陶土特製的陶鍋,才可能煮出真正的保加利亞滋味。人們在節日除了感受那股熱鬧與團聚氣氛,或許同時也在確認自己與故土之間的連結;那不僅是感官上的刺激,更是一種深層的文化與身分認同。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