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推薦書單【日本文學篇】:由輕到重,從詩歌到戰爭的五本深刻作品

2020推薦書單【日本文學篇】:由輕到重,從詩歌到戰爭的五本深刻作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2020是個動盪的年份,瀰漫全球的疫情雖然帶動了電子書產業,卻也重創了出版業。出版社儘管景氣不佳,但仍然為我們帶來了不少好書,2020年的日本文學仍舊豐富,筆者就額外再深入推薦今年五本還不錯讀的小說與詩集給大家吧。

宮本輝在這篇小說中描繪了許多這些人們的生活,同時也描繪在戰爭中失去親人的人們的生活。書中主角遇到的一對兄妹,即是在戰爭失去父親的小孩。他們的母親為了生計不得不賣身,遭人歧視,沒有居所,住在船上被政府趕來趕去。

和《錦繡》相比,〈泥河〉的主角較沒有獨白,不會清楚地把想法寫出。而是靜靜的以書中男孩的眼神凝視著周遭的生活,並透過男孩的行動表現他心中的困惑、掙扎。〈螢川〉同樣也不輕易把人的內在寫出,而是有許多將情寓於景的描寫、刻畫。

一大群的螢火蟲就像瀑布下方舞弄寂寞的微生物屍體一般,孕育著難以估量的沈默與死臭……交疊著身軀,不休止地一閃一滅,正創造苦悶寂寞的生命光塊。

〈螢川〉裡,男主角看著成群的螢火蟲在河川上飛舞、交配、死亡,意識到其實生命正是一閃一滅的螢火蟲,正是一條河川上,人們一閃一滅的分離與延續。

getImage-4
Photo Credit: 青空文化

尾崎紅葉《金色夜叉》——人是因為迷惘才沈迷物質的

小說的故事十分特別。寫的是一個放高利貸的主角所經歷的故事。在加入高利貸以前,主角原是勤奮向上、有機會出國留學的學生,卻因為和自己互許終身的青梅竹馬,被金錢引誘,選擇嫁給她不喜歡的富豪,從此內心崩潰,認為只有金錢才是一切,而加入非法放貸的一員,化為凶狠無情、眼中只有利慾、四處討債的「金色夜叉」。

我想,只要有了錢,心中那份怨恨總會消失吧?……仔細想想,與其相信他人,不如相信金錢吧。錢比人可靠多了,最不可靠的,是人心啊!

「金色夜叉」,是社會對高利貸集團產生的兇惡印象。但以此為書名的《金色夜叉》,恰巧要描繪不是一群兇狠、無情的人物,而是一群對生活、對愛感到迷惘而不停壓抑情感的人們。以為有了錢,沒有和人產生深刻的關係也無所謂,害怕再次受到傷害,但其實是把自己推入更深的虛無與孤寂。

人是因為迷惘才沈迷物質的,《金色夜叉》很清楚地刻畫出這一點,整本書因此不只是描寫高利貸內部世界、金權社會的寫實主義文學。事實上,看完本書,會發現他的主題正是迷惘,特別是對愛情的迷惘、對金錢成就的困惑。三島由紀夫說這部作品是「劃時代之作」,或許也是因為這部作品把那一時代的迷惘都表現出來了吧。

getImage-5
Photo Credit: 麥田出版

石川達三《活著的兵士》——活著究竟是什麼?

這本小說發表於1938年,內容描寫1937年日本軍隊發動侵華戰爭,在中國作戰時的情景。因為內容描寫到皇軍的暴行,當年一發表,隔日便被查禁,石川達三更被判刑,遭到牢獄之災。直到二戰結束,這本小說才又重見天日。

小說第一個讓人驚訝的,是書中沒有主角。石川沒有創造一個「我」,也沒有透過特定一個士兵去描寫整個部隊作戰的過程,而是在每個章節裡,巧妙地穿插不同士兵的描述、回憶和他們的互動,來描述戰爭的進行還有戰爭中不同人物的經歷。就這樣從上海一路殺到南京。他們對話、作戰,有些死亡,有些活下來,獨自沈思、回憶自己在戰爭中的作為,或是同袍、敵人在自己眼前被殺死的情景。可能困惱、可能疑惑、可能麻痺自己,也可能不在乎。

《活著的兵士》描寫了士兵們殘忍的行徑(強暴婦女、將屍體當作枕頭、濫殺平民),但也描寫了士兵們日漸迷失的心理。到頭來,很多人已經不知道作戰的意義是什麼,像個戰爭機器接收指令、衝鋒、殺戮、發洩。儘管知道自己做的是滔天大罪的行為,但不這麼做似乎也無法繼續作戰。有些時候,不禁納悶自己為何還沒死,因為若是死了,也就不用忍受這些折磨、愧疚、和不願想起的痛苦記憶。

「活著的兵士」並不是「活著的人」,他們以另一種扭曲、蒼白、寂寞、自我矛盾與自我否定的方式「活著」。——楊照《活著的兵士》導讀

活著究竟是什麼?這大概是所有戰場上倖存的士兵都在思考的事情吧?在每時每刻都生死交關的情境裡,或許死亡和活著已經沒有差異。《活著的兵士》情節並不複雜,但每一篇章,都在深入士兵們「活著」的心理,是一本刻畫深刻的作品。

getImage-6
Photo Credit: 麥田出版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