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馬雲「禍不單行」:阿里巴巴在「反壟斷調查」陰霾中股價暴跌,市值蒸發上兆元

馬雲「禍不單行」:阿里巴巴在「反壟斷調查」陰霾中股價暴跌,市值蒸發上兆元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知情人士指出,這不代表馬雲要被拉下來,但卻是中國政府給其他中國科技巨頭的一種嚴厲警告,包括騰訊、字節跳動。

*首圖為2019年9月時,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馬雲在阿里巴巴20週年年會上正式宣布交棒。

(中央社)中國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公司涉嫌壟斷行為展開調查,引發市場拋售賣壓,導致這家電商巨擘在美股交易的美國存托憑證(ADR)崩跌,創歷來最大跌幅。

億萬富豪馬雲網路王國的另一台柱螞蟻集團高層也遭傳喚,監管當局就金融規定進行約談。

《彭博》報導,施壓馬雲對於中國加強遏制網際網路領域日增的影響力很重要,11月公布的反壟斷規範草案給予中國政府約束企業家發展的餘地。不久前這些企業家還享有擴展事業版圖非比尋常的自由。

阿里巴巴聲明指出,將配合監管當局調查,目前仍維持正常營運。

曾被譽為經濟繁榮推手和中國科技實力象徵的阿里巴巴,以及騰訊等競爭者因累增數以億計用戶,加上對中國日常生活各層面影響力日益擴大,現面臨監管當局愈來愈多的壓力。

阿里巴巴ADR今天重挫13%,創下在美股交易單日最大跌幅,股價也跌至7月迄今最低水準,相較去年10月高點已拉回30%;今天成交量約1.41億股,也創2014年掛牌交易以來單日最大量。

阿里巴巴:業務一切正常

電商巨頭阿里巴巴今天遭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依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後,阿里巴巴港股應聲大跌逾8%,中午收盤跌掉市值港幣4400億元(約新台幣1.6兆元),股價創5個多月以來新低。

阿里巴巴官方微博上午11時公告稱,阿里巴巴今天接到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通知,依法對阿里巴巴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阿里巴巴將積極配合監管部門調查。「目前公司業務一切正常」。

綜合《財華網》等財經媒體報導,阿里巴巴平安夜不平安,今天中午收盤大跌8.1%,收報228.2元,跌至逾5個半月新低;成交量急增至159.6億元,是今天港股榜首,還拖累恒生指數104點。

在《反壟斷法》陰霾下,阿里巴巴港股已連跌5天,累計跌幅11.6%,市值蒸發6400億元。

中國其他網路科技巨頭股價,今天在港股也因此全面下挫,騰訊、美團及京東都跌超過2%。

由於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集團今天也被官方通報將遭到二次約談,阿里巴巴、螞蟻在A股的多支概念股,今天股價也全面重挫。

《鉅亨網》報導,部分投資人認為,阿里巴巴遭調查的消息不見得有利同業,因為其他大型電商也會面臨更嚴格的審查,例如大型線上零售商京東 JD.com週四下跌1.1%。然而,也有投資人認為這將為其他電商帶來利多,例如網路電商拼多多(PDD-US)ADR週四大漲8.9%至152.75美元。

螞蟻之後阿里巴巴,馬雲被中國當局「盯上」了嗎?

綜合《彭博》《天下》的報導分析,中國政府築起了長城,將Google和臉書等外國企業擋在中國皇城之外,讓阿里巴巴跟騰訊主導的網路巨頭蓬勃發展,然而現在過去中國政府給予馬雲等中國企業壯大帝國的廣泛自由與空間,一夕收緊。

中國政府不會放棄一個堅持:你再大,也不能動搖政府想要維持的政經穩定性。知情人士指出,這不代表馬雲要被拉下來,但卻是中國政府給其他中國科技巨頭的一種嚴厲警告,包括騰訊、字節跳動。而反壟斷調查就是警告的具體行動。

10月24日,也就是螞蟻集團原本預計港滬兩地上市的前一個多禮拜,馬雲在演講中,引用習近平的話「功成不必在我」。對此,中國官員認為,意在擦亮自己的形象,卻也同時往監管當局身上抹泥巴。馬雲當時並說,他希望透過創新,解決中國的金融難題。接著馬雲又提到,螞蟻與監管單位長年以來的爭端:政府愈來愈收緊對金融的監管,限制了技術發展。

而後螞蟻集團上市延後,現在阿里巴巴又被調查。中國中倫律師事務所反壟斷專家Scott Yu表示,這是中國第一次對一家網路公司執行反壟斷調查,最壞的情況是,阿里巴巴可能最高被罰去年銷售額10%的罰款。

中共官媒《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也在微博發文表示:「阿里巴巴壟斷了嗎?雖然還沒有法律結論,但是市場對它在一些領域的壟斷抱怨由來已久,這是真實的。」「對阿里巴巴的壟斷行為立案調查無論在法律上還是道義上都立得住腳,這樣做的目的是要規範互聯網經濟的秩序,對它過度解讀不應鼓勵。」

《聯合報》報導,另一家官媒《人民日報》也在官網《人民網》上發表題為「實現平台經濟更加規範更有活力更高質量發展」的文章。文中指出平台經濟的發展固然離不開規模效應和網絡效應,但絕不意味著平台企業可以走向壟斷。並強調「此次反壟斷調查,是提升互聯網企業公平競爭意識和反壟斷合規意識的契機,也是開啟平台經濟創新發展、有序發展、健康發展的機遇」。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責任編輯:李秉芳
核稿編輯:楊士範